玉不琢不成器,记广东玉雕大师陈少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再完美的玉石,不经过雕琢也是很难 上台面,它的价格也无法提到最高,既不能璀璨耀人,也不能将它独特的美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唐太宗曾言道:“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在此也就是考验工匠们高超技艺的时候。一位大师,能让一块残缺的玉石起死回生,一个糟糕的匠人,能毀掉一块好料, 可见,玉石的工是多么重要。


陈少雄,1973年出生于广东四会,玉雕艺术家、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国画艺术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玉雕艺术以及国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藏家爱好者好评。


玉不琢不成器,记广东玉雕大师陈少雄

陈少雄


陈少雄1991年进入这个行业,从小到大都非常喜欢画画,对这些方面比较感兴趣。中专毕业后,就在老家四会雕刻当学徒,在里面学了一段时间,时隔两年,为了寻找技术的突破就来到了深圳雅昌珠宝公司。因为本来就特别喜欢画画,他自己用了很多时间去提升自己,他很谦卑的向雕刻老师父们学习工具用法与手法,提升素塑造了雕刻神韵造型线条之美感。在翡翠雕刻方面获得不少奖,创作不少精品佳作。


玉不琢不成器,记广东玉雕大师陈少雄

陈少雄作品《一觉五行》


一觉五行的意思就是,五行代表五蕴。受.想.行.识.都是出于一心。《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因为照见这个“五蕴皆空”,才有了观自在菩萨后面的一系列结论。我们人体以及各种身心现象,到底是由什么具体因素构成的呢?佛教讲,这些所有现象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五蕴的“蕴”是梵文音译,是“积聚”的意思。五蕴具体分为:色、受、想、行、识五种,其中除了第一种是物质现象,其余四种都属于精神现象。


玉不琢不成器,记广东玉雕大师陈少雄

陈少雄作品《智殊達理》


智殊连理,文字与智慧是同一位心,通达文字才能达到无上正法之理。文殊菩萨,手上拿本书,他对文字研究颇深,他通达智慧。


玉不琢不成器,记广东玉雕大师陈少雄

陈少雄作品《郎中依悟》


郎中依悟:传说有一位神医名叫郎中,医术高明,造福一方百姓。依悟,就是依然觉悟,只有觉悟了,才能明白许许多多的道理。人是要互相帮助的,。这个郎中认识到自己就算有了财富也要去帮助平民百姓。


在和陈老师的沟通中,他侃侃而谈,道出了自己从业几十年的艰辛和经验,言语中透漏着自信与专业,“文化就是人思想的灵魂,作为一个雕刻师,作品雕出来要非常不错,但是你的美术达不到,就不能说你是大师,也不能说你是雕刻师傅,它是一个名称而已,但是你要做到真正实实在在地对一个产品负责。”


说到从事这一行业的感悟,陈老师很是感慨,“肯定作品是最重要的,你作为一个雕刻师,你是沉淀了几十年的功底,那你的功底那么好,你的艺术这么好,那你就按你的艺术和灵魂贯穿这个石头雕出来以后,这个灵魂雕出的东西,不是白金,整完了以后呢,一个盒子里一个产品,一个一副自己的画作,这个就是的你最大的证书。”


访谈即将结束,从陈老师的话语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那种对艺术的热爱、对这个行业的希冀,他愿秉承“匠人精神”,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