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馬橋詞典》的創作方式?

nicetomeetyou7668


恰巧,年前剛讀完韓少功的這本《馬橋詞典》,對其獨特的文體形式,印象深刻,也看過一些資料,所以在這裡不妨簡單分析總結一下,供方家批評指教。

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討論,如下:

一、獨特的小說形式

韓少功的《馬橋詞典》出版於1996年,小說按照“詞典”的形式,收錄了一個虛構村莊的115個“詞條”,當然這些詞彙部分也是作者虛構的,但是小說對於鄉村生活的真實描寫和思考,卻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馬橋詞典》是“詞典體小說”,但是韓少功本人也表示過,“詞典”僅僅只是一種體裁,和書信、日記體一樣,所以沒必要太過深究。這部小說有著“片段”的形式,但是正文的排列方式讓故事存在連貫性,包括許多系列故事,因此顯得比較特別。然而,如果我們將小說中的每一個“字目”按照作者給出的順序來看,可以清晰地發現,這是作者為了敘事意圖而刻意排列的,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又關聯緊密的故事結構。

韓少功這種獨特的“詞典條目”方式,有人分析,或許是中西方小說形式融合和再創造的產物。韓少功曾經翻譯過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第三部《不解之詞》中,便有收錄“不解之詞簡編”這樣的條目,韓少功深入閱讀和翻譯了這部小說,很難說他在寫《馬橋詞典》時不受到影響。其次,中國古典小說中,有楔子、章回等內容,你看《馬橋詞典》中“編者說明”、“條目首字索引”,似乎就是一種替代品嗎?

因此,中西兩者的結合,給中國當代文壇創造了這種獨特的詞典體小說,是非常有創新性的。

二、特別的敘述視角

《馬橋詞典》獨具匠心的形式和結構,使得小說的敘述視角也顯得很獨特。整篇來看,故事敘述中鑲嵌著隨想、筆記等,這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表現力和韻味,讓作者深入思考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也顯得更加凝練。

另外,小說中的人物和場景,是透過“我”的視角來傳遞的,“我”既是參與者,又是傾聽者,更是敘述者,這無疑會使得故事更顯得真實和親歷,《馬橋詞典》中總是傳遞出一種對於人生和存在的思考,以及美好的溫情,不得不說,和“我”的敘述視角是有關係的,這讓作品濃縮了豐富的社會思考。

再有,《馬橋詞典》從發表以來,便被一些評論家說成是“用小說寫語言”的成果,這其實說明了韓少功對於語言的思考,在小說中也加入了探討語言問題的主題。當然,無論是有沒有這方面的探討,韓少功都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打破了傳統的結構方式,善於講述自己想要表達的故事,讓故事中的人物變得更加鮮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裡僅就《馬橋詞典》的創作方式來說一下我的個人看法,而小說中傳達出的藝術價值和人文思考,並沒有提及太多,未來有機會,再說一說吧!


讀書分享與推薦


《馬橋詞典》自問世以來,其文體的獨特性便成為文學界和評論界的爭論焦點,討論的中心無非就是《馬橋詞典》是否是小說。筆者認為,《馬橋詞典》中多種非小說敘事方法的運用,是作品被認為不是小說的關鍵,如思想隨筆,學術話語,散文抒情。但不可否認《馬橋詞典》仍然是一部長篇小說,一部講述馬橋歷史,馬橋人生活的小說,只是韓少功在乾癟的小說敘事文體之外,以其他的文體形式將作品充實增彩而已。本文立足於《馬橋詞典》是本小說的立場,探討《馬橋詞典》以小說文體為主,多種文體糅合的文體特點。

 一、小說敘事為主

小說敘事是《馬橋詞典》最主要的文體形態,全書中115個詞條中有近60個詞條帶有人物故事的敘述和創作。有時一個詞條就講述一個人物故事。如“九袋”這一詞條所講的“乞無不勝討無不克”,有青磚豪宅四方老婆,吃香喝辣的乞丐王戴世清的故事。但作者更多的是採用幾個相鄰的詞條來刻畫人物相對完整的人生歷程,例如“覺覺佬”、“咯哩啷”、“龍’’、“龍(續)”詞條連續描寫萬玉;“不和氣刀、“神”、“不和氣(續)”、“背釘”、“根”、“打車子”等詞條則講述了敘述馬橋的漂亮女人鐵香因家道中落,挺著大肚子,嫁給村支書本義。後來她和爛杆子三耳朵私奔,最後慘死異鄉的人生故事;“漢奸”、“冤頭”、“紅娘子”、“渠”,集中刻畫了鹽早的不幸命運以及逆來順受的扭曲個性;從“紅花爹爹"到“打玄講”5個連續性詞目的貫穿人物是羅伯;“結草箍”、“問書”等,集中刻畫鄉村知識分子複查的命運及個性;“寶氣’’、“寶氣(續)”、“雙獅滾繡球”則集中描寫了巖匠志煌的憨厚與獨異思維邏輯。這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富有靈氣馬橋人物,他們是馬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個個血肉豐滿的生命個體,體現著個性的意義或生命的價值,飽含了人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生存困境的悲劇性內涵。

二、多種非敘事文體為輔

1、思想隨筆

隨筆是思考類或分析類的話語,藉助小說人物的思想或話語,或作者以自己的名義思考,直接針對思想、概念、哲學或道德範疇以及社會或政治現象等等進行論說辨析。韓少功的創作一直以來都包含著較強的理念因素,這種文體迎合了他的理性意識的需求。該文本中有25個詞條包含著隨筆成分,較為典型的是“甜”、“小哥”、“醒"、“話份”、“火焰"、“現”、“懶”、“狠”等。例如“話份”這個詞條,由馬橋人對城裡人短褲的誤解,說到知青的解釋馬橋人從不相信,從而引出“話份”概念,便洋洋灑灑、順藤摸瓜地展開了闡釋與發掘。文筆由馬橋展開,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下,觀察執政者強化自身“話份”的表現和途徑。其中嘲諷了官僚政治中的文山會海,講述了“文革”軼事,分析了現代主義藝術湧現之初遭到各種政治勢力共同抵制的原因。隨後文章又回到“馬橋”,先是概述馬橋人中哪些人有“話份”,哪些人沒有“話份”,再次強調話語的霸權性質。接著以本義為例通過形象的生活故事說明“話份”與話語的正確與否、有用沒用沒有必然聯繫,而只與人的社會地位相關。“話份”一詞的本質內涵、文化信息便被透徹地揭示了:要警惕權力的專斷和濫用,在行使自己話語權的同時,懂得承認並尊重他人的話語權。這些包含理性意味的隨筆給文本增添了思想的分量和閱讀的愉悅。

2、學術話語

《馬橋詞典》在註釋具體“言語”時,作者經常結合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對詞條作精緻的分析、評述和議論。因此,文本中大量引入了這些學科的學術話語。據統計,全書115個詞條中,大約有33個詞條中出現了學術話語。比如以“蠻子"、“羅家蠻”為詞條的片段,基本上是一篇歷史學考據文字。作者引用《左傳》、《宋史》,探究“蠻"字的來源。在後面的詞條中,作者多次從地方誌《平綏廳志》、《三國志》、《戰國策》等史料中引用歷史事件的描述。而詞條“打車子”,作者對馬橋的性詞語作了語言學角度和社會學角度的分析:“漢語中關於食慾的詞並不缺乏。比較來說,同時是生理的一種需要,關於性事的詞似乎就減少得多,完全不成比例”,“一塊語言空白,就是人類認識自身的一次放棄、一個敗績,也標示出某種巨大的危險所在。語言是人與世界的聯結,中斷或者失去了這個聯結,人就失去了對世界的控制。”

3、抒情散文

韓少功除了以思辯興趣與理論造詣著稱外,還是一位富有詩人氣質的小說家。他對某些詞語的理解非常注重感覺,他認為,一個詞的理解過程不僅是理智的過程,也是一個感覺的過程。韓少功經常用是一般的語言抒寫他對詞義的感悟以及由此引發的奇思妙想。

《馬橋詞典》中有許多閃光的詩意片斷,比如在“朱牙土”中,作家詩情噴發。“清明雨”這一詞條則專為抒情而設,本身就是一篇詩性散文。它一開始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山鄉清明春雨圖,然後便熱情洋溢地抒寫了一個知青對於雨的體驗和情感:

春天的雨是熱情的,自信的,是浩蕩爭酣暢,是來自歲月深處蓄勢既久的噴發。比較來說,夏天的雨顯得是一次次心不在焉的敷衍,秋天的雨是一次次暮然回首的恍惚,冬天的雨則是冷漠。恐怕很難有人會像知青這樣盼望著雨,這樣熟悉每一場雨的聲音





北源八字


《馬橋詞典》,是中國作家韓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說,按照詞典的形式,收錄了一個虛構的湖南村莊馬橋鎮的115個詞條,這些詞彙部分也是作者所虛構(如暈街)。《馬橋詞典》是對鄉村生活的真實描寫,這在中國的農村非常普遍。

《馬橋詞典》透視了一個民族生存掙扎的真實情狀,挖掘了民族苦難的歷史根源,同時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說是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農村的又一個途徑。

《馬橋詞典》最早發表於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小說界》雜誌1996年第2期,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1999年被《亞洲週刊》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一。 [1] 2003年8月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英譯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

《馬橋詞典》是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曾榮獲“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大獎”中的長篇小說一等獎。

擴展資料

馬橋的人物故事大致分作三類:一類是政治故事,如馬疤子、鹽早的故事;一類是民間風俗故事,講的是鄉間日常生活,如志煌的故事;還有一類是即使在鄉間世界也找不到正常話語來解釋和講述的,如鐵香、萬玉、方鳴等人的故事。

第一類故事是政治性的,含有歷史的慘痛教訓。如對隨馬疤子起義的土匪的鎮壓、地主的兒子鹽早所過的悲慘生活,都是讓人慾哭無淚的動人篇章,閃爍著作家正義的良知之光。

第二類民間風俗故事正反映出被壓抑的民間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拒絕來自社會規範和倫理形態的權力,如志煌的故事,是通過對“寶氣”一民間詞的的解釋來展開的,在其前面有“豺猛子”的詞條,介紹了民間有一種平時蟄伏不動、一旦發作起來卻十分兇猛的魚,暗示了志煌的性格,而“寶氣”作傻子解,這個詞語背後隱藏了民間正道和對權力的不屈反抗,最後又設“三毛”詞條,解釋一頭牛與志煌的情感。通過這一組詞條的詮釋,把極度壓抑下的中國農民的所恨所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第三類被遮蔽的民間故事更加有意思,像萬玉、鐵香、馬鳴等人,他們的慾望、悲愴、甚至生活方式,就連鄉間村裡的人們也無法理解,也就是說,在權力制度與民間同構的正常社會秩序裡,無法容忍民間世界的真正生命力的自由生長,這些人只能在黑暗的空間表達和生長自己,在正常世界的眼光裡他們乖戾無度不可理解,但在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裡,他們同樣活得元氣充沛可歌可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