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唯有骄傲不能轻言放弃

《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与俞白眉主导创作的一部电影,与这对搭档此前的作品相比,喜剧风格已经退居其后,用父子温情与励志元素来探讨严肃话题,成为《银河补习班》的主要诉求。

文娱·艺论 |《银河补习班》:唯有骄傲不能轻言放弃

首当其冲的是,《银河补习班》目标清晰地批判了现有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可以看到,片中博喻学校教导主任闫主任,承担了教育弊端的一切负面影响,由此这给人一种“批评到闫主任”为止的印象。也有观众认为,故事快结束时,把“教改”当成解决问题的救命稻草,是一种“投降主义”,这使得影片陷入争议——它是否是真的在讨论教育问题?

我觉得不是。教育问题与父子感情,或只是《银河补习班》的虚晃一枪,用来制造讨论度与吸引力,形成商业价值,促使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而在内里,《银河补习班》的另一严肃内核,是在讨论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尊严,包括他们命运的曲折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周星驰的《长江七号》,父亲的戏份就远远大过儿子,《银河补习班》更甚,它的焦点比《长江七号》更为关注父亲。无论有关父子感情的情节制造了多少泪点,《银河补习班》总会习惯性地把聚焦点放在父亲身上。

影片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讲起,讲到2019年马皓文(邓超饰)的儿子马飞(白宇饰)坐火箭进入外太空,电影用这三十年来的标志性事件与流行歌曲制造了令人感到十分熟悉的时代背景。观众通常会关注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忽略马皓文命运变化与时代之间的联系。实际上,马皓文不单作为一名父亲出现在故事里,更多时候,他是那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缩影。

邓超在《银河补习班》里的表演,容易让人联想到张艺谋电影《归来》中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马皓文与陆焉识这两个角色的身上,有着高度相似的知识分子气质——儒雅、隐忍,能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命运的不公。其实,邓超是最适合演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员之一,他能把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落寞与沮丧诠释得极为到位。

所以我看《银河补习班》,是忽略了其他角色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马皓文身上的。这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单位设计的大桥垮塌,他承担了主要责任,出狱后一生受辱,而实际上是被徒弟陷害替单位背了黑锅……在精心的构陷面前,马皓文是无力的,他几乎没有反抗的勇气与力气,坐牢是他唯一的命运。

《银河补习班》以马皓文为由头构建了三条权力关系线:一是马皓文与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二是马皓文与学校、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三是马皓文与社会(包括被他寄予希望能为他平反冤案的机构在内)之间的关系。在这三条权力关系线上,毫无疑问马皓文都是最弱的那一方,之所以被侮辱、被伤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一直尝试捍卫自己身上的骄傲。

比如父子故事制造的诸多泪点,最具锤击效果的,是白发苍苍的马皓文对希望他继续忍辱负重的儿子说的一句台词,“我是一个骄傲的人”。马皓文坚持多年申诉自己的冤案,在小酒馆暴打当年陷害他的徒弟,这些都是他捍卫自身骄傲的方式。而击碎他的骄傲也很容易,就是儿子也加入“污泥浊水”,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好在,马飞在太空飞船发生通讯故障之后,想起父亲一生的教导,不仅挽回了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飞船的安全,也以骄傲的姿态重新和父亲站在了一起——但这是电影故事,现实中骄傲能最终战胜私心、利益吗?未必见得。

《银河补习班》貌似是一个讲述父亲为儿子补习的故事,其实是在说一个父亲的个人史。在马皓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底线,以及他们的浪漫与坚持。这名父亲,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擅长在绝境下创造生机,但在阴暗与偏见的捆绑与束缚下,丝毫动弹不得,他与儿子相处的时光,成为唯一的快乐片段,除此之外,他的生命色彩都是黯淡的。在看到儿子触底反弹成为学校骄傲的励志元素之后,更应该反思父亲低调、谨小慎微、苦中作乐的一生是如何形成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等于没有关注到《银河补习班》的最大看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