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電影《敦煌》(1988)日本版海報

中日合拍片當中,根據井上靖的歷史小說改編而成的作品為最多:《天平之甍/天平の甍》(1980)、《敦煌》(1988)、田壯壯導演的《狼災記》(2009),此外還有朝日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劇《蒼狼:成吉思汗的一生》(1980)以及又重新改編拍攝的《蒼狼:直至天涯海角/蒼き狼〜地果て海盡きるまで〜》(2007)。而德間康快籌劃已久的田壯壯執導、高倉健主演的《狼災記》最終在他去世後才得以問世,主演也變成了小田切讓。

井上靖的歷史小說字裡行間流露著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憧憬之情,而且題材本身遠離中日戰爭裹挾下的近現代史,不涉及敏感的政治或歷史問題,可謂是一張安全牌。此外,井上靖本人也於1973年至1991年長期擔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會長,得到中國方面的極大信賴,這應該也是其作品被多次改編的原因之一。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圖為:日本《電影旬報/キネマ旬報》於1988年 5月下旬號 奧斯卡特集專刊中還特地先刊出《敦煌》(1988)的先期部分的一些製作消息

井上靖發表於1959的歷史小說《敦煌》,講述了11世紀的宋朝時代,舉人趙行德(佐藤浩市飾)在科舉殿試失敗後,遠赴西域探寶曆險的故事,旅行途中,趙行德所在商隊遭到漢人組成的用兵部隊的襲擊,他被迫編入部隊,並漸漸得到隊長朱王禮(西田敏行飾)的賞識和器重。在與回鶻人的作戰中,他救下並藏匿了回鶻公主斯魯比婭(中川安奈飾)。二人由恨轉愛,並相約逃跑前往西夏,無奈陰差陽錯,趙行德只得留下愛人獨自前行。誰知他一去兩年,期間斯魯比婭竟被西夏王子李元昊(渡瀨恆彥飾)霸佔。飽受命運的左右與玩弄,趙行德註定在歷史塵沙中留下一段千古傳奇……《敦煌》是井上靖一系列“西域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圖為:日本《電影旬報/キネマ旬報》於1988年6月下旬號就直接做了一期電影《敦煌》(1988)的特集

這部歷史題材的影片,應該說是一部關於文化與文明的影片,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影片中,當敦煌太守選擇焚城時,當主角為了典籍願意豁出性命時,當一代梟雄要征服一個民族的文明時,文明的傳承被人們重視和景仰,無論是知與無知。知,不一定就是真知;無知,也不一定是缺陷,都應看作人類境遇的根本特徵,亦因此使影片具有文化典籍的功效。

說完影片中的文化,接著說影片裡的愛情。愛情,現代理解為一個既狹隘又寬泛的概念,影片如何能讓創作的感情與欣賞者共鳴?如果這樣叫吸引力的話,都有生與死的時刻,不期而遇的愛情來了,人們只有接受,就像片中的男主角一樣。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圖為:《電影旬報/キネマ旬報於1988年6月下旬號,大篇幅的介紹電影《敦煌》(1988),資料非常詳細。

當他們攻陷一座城池,他與最後一個抵抗的士兵較量,當那個士兵的帽子脫落,露出了長髮以後,他驚詫於她的美麗,她就是回鶻公主。可如今人們與人分手,真就那麼接受了嗎?再說回來,那段愛情不是已經結束了嗎?

大家相愛的時候,愛情固然美妙,當大家由於個人或歷史原因,主動或被動地不再相愛時,把它拋諸腦後就是了?說回影片中的情感,若如此的激情和熱忱,尚不能得到稱頌,倒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值得懷念的了。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圖為:《電影旬報/キネマ旬報於1988年6月下旬號,大篇幅的介紹電影《敦煌》(1988),資料非常詳細。

最早計劃將《敦煌》搬上銀幕的是導演小林正樹。他少年時代是在中國東北地區度過的,回到日本後考入松竹公司,師從木下惠介,是“松竹新浪潮”的代表性導演之一。早年曾拍攝過以中國東北為主要背景的系列電影《人間的條件/人間の條件》(第一、二部)(1959年至1961年公映)。1977年,小林正樹曾經這樣談起自己的《敦煌》夢:

學生時代起我就對中國文化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剛開始拍電影時,正值井上靖先生的小說《敦煌》問世,讀過之後被這部小說深深地迷住了,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它搬上銀幕。這就是我的《敦煌》夢的起點。井上先生曾經對我說:“小林先生,我的《敦煌》隨時都在等你。”現在只要一有時間,我就做起這部未來影片的準備工作,比如去美術館收集資料等等。這已經持續了好多年。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圖為:《電影旬報/キネマ旬報於1988年6月下旬號,大篇幅的介紹電影《敦煌》(1988),資料非常詳細。

雖然得到了原作者的允諾,但是小林正樹導演的策劃並沒有得到中國方面的積極回應。

除了小林正樹,日本電影界還有一位熱烈的“《敦煌》發燒友”,他就是製片人德間康快。早年就曾發話要將歷史小說《坂上之雲》和《敦煌》改編成電影的德間康快知道小林正樹導演的拍攝計劃擱淺後,開始跟他接觸,兩人決心聯手把這部戲拍成。但是跟中方的交涉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圍繞著劇本中描寫的宋(漢族)和西夏(党項族)交戰的情節,雙方意見產生了分歧。對此,德間康快在1991年時這樣回顧道:

井上先生的原作中,寫到西夏國的李元昊率軍三次跟宋軍交戰,劇本中也出現了類似情節。但是中國方面堅持認為這一情節缺少歷史依據。最後,日方做出妥協,與中方達成共識。但是我回過頭來一想,為了儘快投拍這部影片,沒有經過原作者同意就自作主張,實在有愧於井上先生。所以回國後在第一時間就向井上先生彙報了此事經過。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電影《敦煌》(1988)原聲黑膠大碟封套

沒想到井上先生這樣回答道:“這樣可以啊,就按這個方案改吧。我知道文學創作跟拍電影不同。我既然授權你來改編,就不會再指手畫腳,我完全信任你!”井上先生給予了我們最大的創作空間和自由。

就這樣《敦煌》得到了中國方面的拍攝許可,但是主創人員創作思想的矛盾又暴露出來。小林正樹導演想拍的是經過翔實的歷史考證的半紀錄片風格的影片,而德間康快想搞的卻是大氣恢宏的歷史傳奇劇。兩人的構思南轅北轍,拍攝計劃再次陷入了僵局。不得已德間康快從井上靖和小林正樹那裡購買了電影改編權,把導演換成了深作欣二。

深作欣二接受了任務,但是提出一個條件:為了再現沙漠中十萬人規模的戰爭場面,需要給自己準備五百匹受過訓練的戰馬。從1983年起,日方開始跟上海電影製片廠協商拍攝的具體事宜。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電影《敦煌》(1988)日本版內容廣告。

然而正在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了100萬人大裁軍,軍馬也成了裁減對象。因此,籌措五百匹軍馬就成了問題。急於去拍《上海浮生記/上海バンスキング》(1984)的深作欣二以檔期為由,辭去了導演職務。這時候攝製組已經在敦煌附近開始動工搭建露天佈景。

救場如救火,德間康快請來了老搭檔佐藤純彌,重新組織了影片的拍攝班底,並與1985年7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進出口公司”在北京舉行了簽約儀式。

之所以跟“八一廠”合作,是因為德間康快方面認為:“如果跟軍方製片廠合作的話,部隊就會派人作為群眾演員參與影片拍攝。”果然如期所料,開拍之後,駐內蒙古及蘭州的解放軍指戰員作為臨時演員參加了影片的拍攝。另外,中方派出了一百人以上的拍攝團隊,並在敦煌附近修建了專供演職人員住宿的酒店。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電影《敦煌》舉辦開拍記者發佈會,主創合影。

《敦煌》的總投資額高達45億日元,由精工、丸紅、電通、松下電器等日本企業,以及東寶、大映、IMAGICA等電影公司聯合投資。而根據佐藤純彌導演回憶,胡健擔任總經理的“中國電影進出口公司”也投資近四分之一。但是當時搞合拍片,中方投資一般以提供服裝、道具摺合成投資金額的方式居多。

1987年4月27日和5月29日,影片《敦煌》開拍記者發佈會分別在東京和北京舉行。同年5月20日,影片正式開拍。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內搭建的宮廷布景中,拍攝了宋代科舉殿試的鏡頭,之後在故宮進行了實景拍攝。

同年6月,進入外景拍攝階段,由日中雙方人員組成的團隊用了近半年時間,輾轉於酒泉、嘉峪關、敦煌一帶進行了緊張的拍攝工作。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導演佐藤純彌(居中)在敦煌實景拍攝現場,右邊是佐藤浩市

攝製組花費了4億日元,耗時六個月時間在敦煌市西郊,搭建了敦煌城的室外佈景,並於1987年夏天完成。佈景由長達四百米的四面城牆圍繞,有一道高18米寬28米的城門,城牆的四個角還分別建有一個瞭望臺。城內以1:1的比例再現了寺廟、王侯官邸、鐘樓等。影片在這些場景裡,拍攝了表現漢族與維吾爾族人日常生活的街頭場景、敦煌攻城戰,以及火燒城池等高潮戲。

其實這些前期細緻的準備,讓電影《敦煌》的戰爭場景處理也十分理想,不客氣的說應該是以中國歷史為題材拍攝的電影中最讓人感到蕩氣迴腸的一部,而且也是僅有的一部。同樣是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同樣是在內地拍攝,同樣動用咱解放軍隊伍拍攝戰爭場面,但偏偏人家日本就能搞得壯觀慘烈,頗具歷史實感和史詩格局。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電影《敦煌》(1988)日本版海報

就拿本片為人所稱道的戰爭場面來講,數量雖非千軍萬馬,但個個真盔鐵甲,驃悍英姿勃發,尤其李元昊與回鶻一戰,陣容整肅,攻防皆有章法,弩兵、步兵、騎兵、連環馬調遣有序,兩軍馬隊交鋒一場更拍出暴力衝撞的超強速度感。

但是,拍攝工作還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困難。特別是在“沙漠中的美術館”莫高窟內取景時遇到了阻力。那時,中國有關方面規定“不得在莫高窟內進行攝影活動,以免損傷文物”。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中川安奈飾演電影《敦煌》(1988)中的回鶻公主

為了獲得拍攝許可,日方工作人員一方面反覆試驗,保證照明燈光絕對不會導致壁畫等美術作品褪色,另一方面與國家有關部門、甘肅省政府、莫高窟研究所進行交涉,最後才獲准入內拍攝。

導演佐藤純彌在拍攝戰爭場景上也不能算頂尖的高手,和黑澤明相比,佐藤純彌倒是在人物的刻畫上更見功力,從他拍攝的其他如《新幹線爆炸案/新幹線大爆破》(1975)、《追捕/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1976)、《人證/人間の証明》(1977)、《野性的證明/野性の証明》(1978)、《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未完の対局》(1982)作品上就可見一斑,但就是這樣的導演也能把不長的一段戰爭場景處理的如此得心應手,不能不說令人歎服的。

《敦煌》古裝戰爭鉅製中日製造 電影籌拍曲折終獲肯定

導演佐藤純彌於2019年2月9號離去後,日本報章雜誌依舊認為電影《敦煌》(1988)是其代表作。

其實也不見得日本導演的創作功力多高,只能說日本導演更加用功,他們會更加認真的鑽研惡補,還歷史以原貌,他們從來不拿觀眾當白痴,不會為了省去必要的工序而欺騙觀眾。當年日本人為了拍攝本片,還特意修建了敦煌故城外景地,至今仍是西部著名的旅遊景點,並且據專家們考證,歷史上的敦煌城原貌也不過如此,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到日本導演拍片的嚴謹工作態度和良苦用心了。

影片《敦煌》於1988年4月和5月分別在東京、北京舉行了試映活動。特別是在能容納2800人的“北京展覽館”舉行的“首映式”可謂盛況空前。該片上映後在兩國都獲得了很高的票房成績和良好的口碑。在日本,該片幾乎囊括了所有日本電影大獎的獎項,可稱是井上靖小說改編作品中的巔峰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