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土地託管 “錢”景可期

“這臺T20的植保無人機有啥優惠嗎?”記者日前在河北唐山玉田縣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瞭解春耕情況時,遇到了農民解武英。一問才知道,2019年老解經過培訓拿到了植保無人機操作手合格證,今年他想買一臺5萬元的無人機,當一名職業飛手。

  解武英家有4畝耕地,後又流轉了26畝,農閒時他還兼職做蔬菜代收經紀人,但收入不穩定。這兩年,他在當地的合作社購買了馬鈴薯、玉米成長半托管服務,把自己徹底從土地上解放。

  合作社負責耕種管收的結果是,解武英每畝收入比自己種高六七百元,他抽空到附近農業合作社打零工、做無人機地勤,一天能掙300元,如果當了職業飛手一年收入能有10多萬元。

  近幾年在唐山,越來越多的農民像解武英一樣,將耕地交給專業合作社等機構託管後,去務工多掙一份錢。半托管、全託管後,土地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經營,產出大幅提升。

  走進陳家鋪鄉於蘭鋪村,村道兩側新安裝了LED路燈,栽植了櫻桃樹。“村裡還在謀劃建造垂釣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村黨支部書記李浩亮說,全村800畝耕地去年整體交給專業合作社託管,農民增收,村集體也有了10萬元收入,有條件改善村裡基建了。

  “合作社帶著農民掙錢,靠的是現代農業的‘組合拳’。”集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立田說,邊角地界、坑塘水渠等小地塊農民看不上,但託管後平均每100畝地能多整理出來7畝耕地,高效管理、種植結構優化,耕地就能挖出潛力。

  “我們測算,託管後每畝地種植成本比傳統農業節約100元以上。”一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小強說,近三年該合作社託管耕地面積從9500畝增長到25000畝,土地託管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農民接受度越來越高。

  “一樣的土地,能創造不一樣的財富。”唐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肖潤光告訴記者,唐山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加強加大新型農業主體培育力度、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來源:環渤海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