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 有錢一定幸福嗎?

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2019年教師節那天,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職位,光榮退休。

普京問馬雲:"年輕人為何這麼早退休?"馬雲說:"總統先生,我已經50多歲了,創業以來我做了很多事情,可還有很多事未能如願,比如教育和一些公益事業。"

就在不久前,馬雲以445億美元的身價重奪亞洲首富。馬雲有這麼多錢,他幸福嗎?

在浙江衛視的一檔訪談節目中,馬雲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年我去日本,走到一家糕點店,看到店門口貼著'慶祝本店成立147年'的字樣。這家店雖是'百年老店',可它的面積只有不到20平米。而賣糕點的老爺爺、老奶奶總是樂呵呵地說:'我們的店開了好幾代了,日本天皇、名媛貴族都來我們店買過糕點'。我特別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感。"

主持人問他:"你現在沒有幸福感?"

馬雲說:"我現在的幸福感和他們的不一樣。我一直覺得,把企業做大是一種變態行為。我已經爬到了7000米高空,只能享受7000米高空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相當缺氧。

有很多人想成為馬雲,可我覺得,成為馬雲會很痛苦,如果我可以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再做馬雲。"

我們追逐金錢,就是為了幸福,可幸福的缺氧也是因為金錢。金錢和幸福的關係到底如何?


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 有錢一定幸福嗎?

成也蕭何敗蕭何?

  • 錢能買到幸福嗎?——能

錢當然能買到幸福。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想象過自己中了頭彩後該怎麼花錢:給自己換一套大房子,給父親買輛豪車,帶家人一起出國旅遊,甚至僅僅是存起來,心裡也美滋滋。

金錢能提升我們的物質生活,是我們獲取幸福的途徑之一。

  • 有錢一定幸福嗎?——不一定

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在對幸福的研究中指出:無論在哪個國家、在哪個文化背景下,幸福與金錢的關聯性都非常低。

在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幸福指數反而下降了。有時我們也會感慨,還是過去的日子過得舒坦,雖然窮,但沒有壓力和煩惱。

這是因為,金錢本身沒有價值。比如,1枚火星幣能抵100人民幣,現二選一,100枚火星幣或100元人民幣,你會選擇哪個?如果你這輩子都不打算去火星,相信你會選擇100元人民幣。

金錢的意義在於它能買到讓自己的幸福的東西,但得到金錢不等於幸福。

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 有錢一定幸福嗎?

  • 我們為何對金錢難以自拔?

第一,儲蓄的習慣。遠古時代,對物質資源的儲蓄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將這一習慣延續至今,即便物資豐富,我們仍然會為儲蓄而活。

第二,物質更容易計算。相對於情感和精神,財富和名譽有一套衡量的標準,也更容易計算和比較。人們會因為他們的財勢而被尊重,因而會去積累財富,攀附地位。

第三,"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一直以來,社會風氣信奉"金錢至上",讓我們誤以為人生就應該以追求金錢為目標。

  • 金錢是如何反噬幸福的?

1、有時,我們不惜犧牲幸福以換取金錢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創業不會給你帶來幸福感, 只會給你帶來快感,而快感的背後是痛苦。

把掙錢當作人生目標的人一定不會幸福,因為達成這個目標帶來的快樂很短暫,也無法持續。

心理學家菲利普·布里克曼說,一箇中得頭彩的人平均的幸福感維持時間是一個月。的確,中彩能讓人欣喜若狂,可一個月後就"打回原形"。

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為了事業,我們是否會厭煩家裡的電話?有多久沒回老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又要做多少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而這些,真的是自己的初心嗎?為了名譽和金錢而放棄心靈自由真的值得嗎?

我們總是相信:努力掙錢,就能獲得幸福。即使過程伴有痛苦,用痛苦換幸福也是一項公平交易。這是因為我們把"掙足夠的錢"當成了目標和終點,這意味著,一旦有錢了,就無需再為幸福而奮鬥。這個想法讓我們把掙錢當任務,一切向"錢"看齊,而忽略了當下的感受。可現實中,多少錢是足夠多的錢?沒有人會為此停下腳步,掙錢後還沒來得及享受,便要掙更多的錢,也和幸福漸行漸遠。

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 有錢一定幸福嗎?


2、有時,足量的金錢讓我們不思進取

當我們的財富足以保證一輩子榮華富貴,是不是就意味著不用再努力奮鬥了?或許很多人是這麼想的。

有一個段子說,當我中了500萬,我會立刻把辭職信甩在老闆臉上;不要和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很多人會把"現在的工作不適合我"當作做不好工作的藉口,把"追求自己喜歡的愛好"當作不思進取的擋箭牌。且不說500萬是否能保證下半輩子無憂無慮,這種貪圖安逸的態度就十分危險,因為安逸並不一定能給你帶來幸福感。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們給大學生們一定的報酬,唯一的要求就是什麼也不做。4小時後,有些大學生開始變得焦躁;8小時後,大部分人都開始打退堂鼓,寧願放棄相應的報酬。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意義來》一書中稱,"存在虛無"現象摧殘人們的額心靈。"存在虛無"就是一種從內心產生的空虛感,而貪圖安逸正是罪魁禍首。

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 有錢一定幸福嗎?

金錢與幸福並非魚和熊掌

一位大學生問馬雲:"如果我用自己的青春來換你所有的財富,你換不換?"馬雲痛快地回答:"當然換,錢沒了可以再掙,可青春年華只有一次。"

在青春面前,金錢不值一提,很多東西甚至是無價的。可是,金錢卻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幸福。

一項調查研究顯示,60年代的美國大學生中,41%的人想賺大錢,83%的人想要追求有意義的生活;90年代,數字顛倒了,75%的人選擇賺大錢,而只有41%的人想追求有意義的生活。

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發覺幸福與金錢的和諧關係。我們總是認為必須二選一:要麼從事喜歡的工作,拿著並不滿意的工資;要麼為了追求財富,做著不樂意的事情。

我們問自己:什麼時候才能不用為未來而擔憂,全然過上理想的生活?

哈佛幸福課老師本·沙哈爾說:"不要問自己是否應該享受當下還是著眼未來,而要問自己如何在享受當下的同時著眼未來。"

所以,本·沙哈爾將快樂和意義的結合來定義幸福。真正能持續的幸福感,需要有意義的目標,和樂在其中的奮鬥,兩者缺一不可。

"人類最好的時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標的過程中,把自身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之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馬雲說:"別為了錢去創業,要為了夢想去創業。"

追逐金錢並沒有錯,只要讓它成為你自我提升的標尺,享受成長的快樂,而不在意那一串數字是6位數還是7位數,幸福就在身邊。

馬雲:我的幸福感相當缺氧 | 有錢一定幸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