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談996:能996是修來的福報

馬雲談996:能996是修來的福報

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

4月11日內外直播中,馬雲分享了他對於996的看法,稍後阿里巴巴微信號發了文字版,原題《馬雲談996》,全文如下:

馬雲談996:能996是修來的福報

馬雲談996:能996是修來的福報

同是996,馬雲的說法就比劉強東的“淘汰三類人”聰明的多,說996是為了個人成長,讓人看得都忍不住點讚了!

►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馬老師首先用兩個有力的反問句直擊了我們的靈魂: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

這是一個常見的話語陷阱:不問你要不要996,而問你什麼時候996。

例句:“你是中午吃蚯蚓還是晚上吃蚯蚓?”為什麼非要選時候?事實上我什麼時候都不想吃蚯蚓。

你一輩子沒有996,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

這也是一個常見的話語陷阱:走另一個極端來反問,以此抹殺不996的價值。

例句:“你一輩子沒有吃蚯蚓,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一輩子不吃蚯蚓是沒什麼可驕傲的,可是一輩子吃蚯蚓也不是多值得驕傲的事,吃不吃蚯蚓都和驕傲沒什麼關係。

接下來,馬老師給大家煲了一鍋直擊內心的雞湯: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請問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這是另一個常見的話語陷阱:偷換概念。將996(公司的違法行為)美化成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個人的努力和付出)。

例句:“你不挖比別人更多的煤,你怎麼能實現你想要的成功?”挖12個小時的煤,你也不可能成為煤礦主,更可能的,是煤礦主又換了一輛路虎。

接下來的一段篇幅馬總就用他偷換成功的概念:為了成功我們需要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來繼續煲雞湯了。

►如果你不熱愛,哪怕8個小時都嫌長;如果你熱愛,其實12個小時不算太長

除了為了成功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努力,馬老師還提出了另一個立意:熱愛。如果你8個小時工作都不快樂,你做的這個事情就沒有意義,你也不舒服。你幹嗎呢,8小時不知道幹嘛,沒有意義,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幹嘛。

可能馬老師不知道,對普通人來說,必須工作這件事是沒得選擇的。煩躁也好,厭惡也罷,工作都是我們必須承受的煎熬,沒有那麼大意義理由,更不敢奢望快樂。而人生大多數的意義,在八小時之外的生活裡。

上班的時候,我們是螺絲釘,是流水線上的勞工。

下班的時候,我們才是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無論是用來喘息,用來提升自己,還是用來陪伴家人,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是自己。

不996我們就不知道幹什麼嗎?在八小時之外,我們希望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

►996是為了個人的成長

馬雲老師最後祭出一張大牌,996是為了個人成長。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馬老師的個人成長。

1988年,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當老師,1995年辭職創業。

當老師的七年間,馬老師發起了西湖邊的英語角,開始建立自己的名氣;成立了海博翻譯社;之後有機會參觀了國外的公司,瞭解到互聯網未來的可能性,於是開始尋找機會創業。

而在付出這些努力的時候,它的身份,是一名在職老師。

那麼,馬雲的個人成長,是因為那份英語教學的教師工作,還是因為本職工作以外的個人事物呢?如果馬老師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工作是996,每天回家只想攤在床上,那麼他有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獨立思考,有沒有時間來做這些讓他成長的工作以外的事呢?

成長是什麼?成長是擺脫已知的重複,吸收新的知識,擴展新的視野。只有在新的信息裡,才藏著成長的可能性。

而996是什麼?是用已知的重複佔滿了所有的時間,讓人沒有精力吸收新的信息,啟發新的思考,從而斷絕所有新的可能。

而現在,馬老闆說:“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幹嘛。”

我們想活著,像一個真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