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序言: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手中还拿着碧绿色的竹杖,背上负的大红葫芦,也格外引人注目,见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叫花鸡,早已经按奈不住,恨不得一口气吃个精光。洪七公的出场气氛是欢快的,也彰显人物性格,有些人酷爱琴棋书画,还有一些人嗜武如命,偏偏洪七公与众不同,喜欢垂涎欲滴的美酒佳肴。若是见到芳香四溢的珍馐,纵使黄金万两,他也视若无物,金银珠宝在他眼中,岂能与佳肴相提并论,银子白花花,沉甸甸的,反而成为累赘。何不游山玩水,尝尽天下美食,路遇不平之事,亦可出手相助,毕竟洪七公除了吃喝玩乐之外,还喜欢行侠仗义,这是源于骨子里的善良。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一、儒侠

何谓儒侠?其实儒侠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侠客,无论你是皇亲国戚,还是要饭的乞丐,儒侠都会一视同仁,且从不好勇斗狠,心中的善念之火永不熄灭。行事不拘泥小节,锄强扶弱和抱打不平,都是儒侠的代名词。

  • 1、舍身相救

洪七公担当得起儒侠二字,当年在船上与欧阳锋相斗,须知高手过招凶险万分,每一个招式的细节,皆能决出胜负。谁曾想船帆压在欧阳锋的身上,眼见熊熊烈火势不可挡,洪七公以锚爪相救,突然间欧阳锋蛇杖挥动,打向洪七公的后颈,至此武功全失。

若非心存善念,洪七公可以一走了之,亦或者见死不救,何苦落得如此下场。由此可见儒侠的所作所为,总与奸诈小人相反,一个为了自己的虚名,可以恩将仇报,另一个豁出性命,也要救人于水火。细思之下,洪七公的品格何等高尚,其文学形象,儒侠二字足以形容,这也是最难掌控的,既要公平公正,还得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然而许多人忠奸不辨,善恶不分,相比于洪七公,显得过于渺小,面对江湖上的种种诱惑,往往难以自持。而真正的大侠,首先会与奸诈之徒划清界限,正所谓正邪不两立,儒侠既不会与之结伴同行,更不会同流合污,而是独自行走江湖。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儒侠看似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暗藏玄机,倘若过于纵容,就会姑息养奸;而出手太重,也唯恐伤及无辜,作为丐帮帮主洪七公,对于度的把控,真是令人拍手叫绝。或许这便是儒侠的魅力,从这次与欧阳锋相斗,将洪七公的品格一览无余的展露出来。

  • 2、再次救人

离开明霞岛的时候,洪七公和郭靖与黄蓉,在半路遇到落水的欧阳锋,若是换作旁人,自然会视若无睹,直接划船离开。可是宅心仁厚的洪七公,再一次伸出援手,结果与之前一样,欧阳锋将武功尽失的洪七公拉下水中。在这茫茫大海,小船就是叔侄二人的救命稻草,然而面对洪七公,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之心,纯粹是为了活命,同时也在试探洪七公。

如果说初次相救欧阳锋属于虚情假意,那么此番相救,又如何解释呢?事实证明洪七公大义凛然,不会与奸诈之徒计较,更不会为了救人而后悔。甚至后来众人到了完颜洪烈的船上,欧阳锋和杨康苦苦相逼,命郭靖默写九阴真经,不然将洪七公丢进海里喂鲨鱼。此等卑鄙之事,不仅突出欧阳锋的人物特点,也再次点明洪七公绝对是一位儒侠,在生死面前,他没有后悔相救欧阳锋,单凭这一点足以笑傲群雄。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再次救人,绝非是洪七公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丐帮的帮规,以及人生信条。抛开帮规不谈,也绝不能见死不救,正是心中的正义与原则,不会因为某一件事而破坏它。

子谓子夏日: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孔子认为做人理应是君子,而非是小人。洪七公既是君子,也是儒侠,君子从不趁人之危,欧阳锋落难,他出手相救,已经阐明这个道理。

而儒侠不仅要除暴安良,还要点化恶人,同时在漫漫长路上,还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对于儒侠而言,可谓久经考验。无论在大庭广众,还是私下里,洪七公的善意是没有伪装的,救人于危难和荡尽世间不平事,皆是出自本心。

二、逍遥人世间

自从将帮主之位传授给黄蓉,洪七公逍遥自在,殊不知在此之前也是如此,除了帮中大小事务之外,当属游历山水之间,酒肉相伴乐逍遥。虽然洪七公贪吃,甚至贪吃误事之后,一怒之下斩断食指,可是至此之后,要事从未耽搁。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二百三十一人,均是大奸大恶之徒,洪七公的掌下,从未错杀一个好人。细想之下,能将人数记得一清二楚,可谓相当之难,洪七公乃是真性情的儒侠,断然不会撒谎。乍看之下逍遥人世间,不问江湖中事,实则暗中思量,严惩奸恶狡黠之辈。以洪七公的身手,莫说二百三十一人,纵使八百人又何妨,这说明除此之外,还有奸诈小人,只是洪七公念其初犯,或者有悔改之心,姑且饶人性命。参仙老怪梁子翁,当年采阴补阳,可谓坏事做尽,洪七公只是拔光他的头发,没有将其毙于掌下。归根结底梁子翁亦可害人,也可救人,医术之道在于救死扶伤,而非以此兴风作浪。倘若放走他,日后悔改便可行医救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证明洪七公绝非不问缘由滥杀无辜,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且这些恶人之中,恐怕未见是初犯,洪七公迫于无奈故而出手。点化一个人,往往要比杀人难得多,洪七公既然是君子,当然会给恶人机会,无论是此前的梁子翁,还是二次论剑时的裘千仞,都未到非杀不可的地步。亦可点化,使其重新做人,后来大彻大悟的裘千仞,终于迷途知返,这也侧面说明洪七公高瞻远瞩。

为何逍遥江湖,而非坐镇于帮中?

  • 1、化解丐帮之争

丐帮乃名门大派,上至四大长老,下至分舵弟子,难免会各执己见,尤其丐帮分为净衣派和污衣派,倘若洪七公坐镇丐帮,没有在江湖上行走,那么一切的事情,都是道听途说的。身为一帮之主,若听信谗言,势必难以服众。况且帮中内斗,各人所言真假难辨,一旦处置不公,就会惹来非议,对于丐帮可谓极其不利。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帮内之争从未停止,洪七公两不相帮,使其“内耗”,然后自己置身事外,便会收获奇效。若从中插手,这碗水端的在平,净衣派和污衣派也会认为是摇摇晃晃,存心偏袒其中一方,此举也可谓一举双得。

其一:化解丐帮的争斗,而且帮中的奸诈小人,也会露出马脚。如果洪七公没有逍遥江湖,阴险狡诈的人,他们的狐狸尾巴怎么会露出来呢?同时也平衡两派,以免一家独大,以致不受控制,射雕时期的君山大会,就异常的凶险,丐帮弟子险些沦为杨康的侵宋“工具”。

其二:为何丐帮是百年大派,正是因为弟子遍布天下,洪七公在江湖中走动,能荡尽世间不平之事,而在丐帮,仅仅是帮内的事而已。他心怀天下,岂能置之不理,逍遥于江湖,也是牵挂大宋的安危和百姓的疾苦,这一点不言自明。

  • 2、寻找传人

洪七公为了寻找传人,只能在江湖中露面,虽然丐帮人才济济,可是帮主之位,无人能担此大任。而丐帮百年基业,不能毁在洪七公的手中,至此黄蓉的出现,令这件事出现转机。黄蓉不仅武功卓绝,主要是才智过人,能引导丐帮众位长老和弟子。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假设没有传位于黄蓉,到了神雕时期,与欧阳锋在华山大战,二人相拥而逝。净衣派和污衣派,势必会乱成一团,洪七公自认为成了罪人,由此可见寻找传人的重要性。这关乎丐帮的发展,还有大宋的安危,丐帮是大宋的屏障,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再次说明洪七公事事为国和丐帮着想,以及儒侠的特质,此时一览无遗。

结语:

九指神丐洪七公位列五绝,除了贪吃之外,可谓无懈可击,尤其身上的侠义精神,更是令人钦佩不已。性格不温不火,一切随缘,则是洪七公的真实写照。虽然身怀盖世绝学,可是没有以此恃强凌弱,反而利用武功相助他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从射雕至神雕,横跨两大时期,洪七公一直游山玩水,凡是喜欢美味佳肴的人,都能成为他的知心朋友,黄蓉、穆念慈、杨过都是如此......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洪七公心思缜密,不亚于西毒欧阳锋,且一身正气,每次遇到危难,总能化险为夷,想必这是上天眷顾。如果非要挑一点毛病,我认为当年贪吃误事,算是其中之一,不过仅仅如此而已。况且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已经弥补当年的过失,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洪七公自断食指,证明悔过之心决然不是伪装的,而是真真切切地流露。

武功名为逍遥游,更加证实洪七公逍遥江湖,当然这套武功的名字,并非出自洪七公。但已然练成这套武功,比较符合洪七公的性格,且逍遥二字释义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酒肉相伴乐逍遥,问心无愧天地间——九指神丐洪七公

洪七公呵呵大笑,说道:“这路‘逍遥游”,你是不能学的,就算拼小命记住了,使出来也半点没逍遥的味儿,愁眉苦脸,笨手笨脚的,变成了“苦恼爬”。

洪七公因材施教,为何将逍遥游传授给黄蓉,而非是郭靖,原著中也给出答案。纵使郭靖记得招式,也使不出逍遥的意境。由此推断,洪七公早已达到逍遥的境界,这套武功乃是年少时所练,充分证明洪七公是一位逍遥江湖的儒侠。也侧面反映从小就是侠义之士,喜欢抱打不平,能在丐帮和江湖中游走,还能将事处理的恰到好处,洪七公的领导才能,实在不容小觑。无论走到哪里,永恒不变的就是侠义心肠,它是洪七公独有的金字招牌,也是儒侠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