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代玉器漸趨脫離五代兩宋玉器形神兼備的藝術傳統,形成了追求裝飾美的藝術風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監監製,而民間觀玉、賞玉之風盛行,在經濟、文化發達的大城市中都開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同時,古玩商界為適應收藏、玩賞古玉器的社會風氣,還大量製造了古色古香的偽贗古玉器。我們現今還能見到大量這一時期仿製的“古玉”,甚至連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經被明代仿古玉欺騙。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玉條紋獸耳簋

一·不同時期的玉器特點概述

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明初玉器出土和傳世的均有佳作,採用的玉材光澤較強,碾工遒勁,磨工精潤,不重細部,明顯保存著元代玉器的遺風。明早期紋飾總體風格趨於簡練豪放,多以龍鳳花鳥為主要題材,花卉擅長刻畫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題材多刻畫歷史故事。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青玉臥獵犬

明朝中期的玉器趨向簡略,承襲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興盛,出現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蔭策杖鬥杯等。明中期玉器的加工與集散多集中於東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上海陸深墓出土白玉鐵柺李、 白玉蝶、玉雞心佩、白玉帶鉤、鏤空壽字玉、玉戒指、玉道冠、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瓏,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種和作工。這一時期玉器纖巧、細膩特點突出,花卉題材多采用折枝和纏枝花卉組成圖案,具有清新活潑的特點。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青玉竹節杯

晚明前期東南一帶社會穩定,城市經濟繁榮,民間富裕,因此玉器產量有所增加。當時蘇州制玉業代表著全國玉器工藝的發展趨勢,著名玉工陸子剛就出自蘇州專諸巷。此期代表性的玉器有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玉帶鉤、玉碗、玉盂、玉壺、玉爵、玉圭、玉佩、玉帶等,包括了死者生前御用玉器和死後的殉葬用玉,其中玉壺、玉爵等使用鏨金或珠寶鑲嵌工藝,更是絢麗多彩。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子剛”款青玉合巹杯

明代晚期古玉已成為古董(或稱古玩),是高價的特殊商品。商人為了獲取高利,便用劣質玉、 摻色玉等廉價玉材製造了大批假古董,玉器數量激增,藝術上明顯變得粗獷,精工者較少,多與金銀寶石鑲嵌工藝結合。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玉獸面紋匜杯

因明中晚期城市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海外貿易頻繁,整個工藝美術為商品生產和外銷所支配,於是出現了追求數量,忽視藝術的不良傾向。隨之,玉器工藝也出現了商品化的趨勢,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裝飾繁瑣,流傳有大量的玉壺、玉杯。在圖案方面,與晚明社會風氣相符,符瑞吉祥的諧音題材甚為風行,這種“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圖案,首先是為了祈福,其次才顧及到美。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白玉微浸單耳荔枝匜

二·明代玉器用料特點

明代玉器玉質選用新疆和田料製作,其中以青玉為主,白玉次之,也有少量碧玉或墨玉作品,黃玉者極其罕見。青玉、白玉的作品,拋光大多細膩,表面光澤度極佳,頗為油潤,彷彿罩上了一層透明的玻璃質,行話俗稱“玻璃光”。墨玉作品,色淺,多見青灰質地夾雜褐色斑點,褐色的分佈不均勻,表面也有玻璃光澤。明代碧玉,由於天然材料原因,拋光後的光澤較弱,多為油脂光澤。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青玉鴛鴦臥蓮雲龍柄執壺

三·明代玉器拋光特點

明代玉器有磨平圖案邊緣的特點,採用浮雕和凸雕裝飾的作品顯著增多。在這類凸起的圖案邊緣處,鋒利稜角多被磨平,從而形成光潔明亮的窄條狀輪廓線,是以整體平面磨光處理方法磨掉雕琢後造成的鋒利邊稜。磨平稜角的方法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增強花紋圖案的渾厚感。片雕玉器大多進行平行整體拋光的方法,使凸起的輪廓邊緣呈現出光潤、窄平的細線。在立體器物上,由於不便整體式拋光,故而採用局部的平行拋光,在花紋凸起的局部邊緣便會呈現出窄平的光滑線。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御用監造”玉海東青啄雁飾

四·明代玉器多層鏤雕特點

明代的多層鏤雕玉器在加工時大多采用管鑽穿透的方法,而不像單層紋圖透雕在穿孔後以拉條拉搜的方法。因此第二、三層的紋飾就會出現比較比較粗糙。多層鏤雕的紋飾,大多是對錶層進行仔細拋光,而下面襯托的幾層紋飾,卻拋光的比較粗糙,甚至不拋光。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青玉鏤雕枝葉葵花杯

五·明代玉器管鑽工痕特點

明代玉器表現動植物題材的作品時,多保留管鑽痕跡。如常見的谷紋、乳釘紋,在顆顆紋樣單元周沿,常能見到管鑽套打遺留的略顯深陷的圓形凹痕。花卉圖案中的花蕊,常出現管鑽的痕跡。這種處理方法看似簡單,實則增加了主題紋樣的立體效果,使造型顯得飽滿。動物題材中眼睛和口部,常用管鑽套打後,保留鑽孔凹痕。特別是眼睛周邊的圈狀痕跡,似雙目圓瞪,眼窩深陷,更加顯現出動物的兇猛神態。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青玉獸耳仿古銅紋帶座彞式爐

六·明代玉器紋飾裝飾特點

明代玉器,常在器身的局部用迴文和卐字紋作輔助裝飾。對於回紋的處理多采用傳統的變形並聯組合式和雙勾連續組合式。卐字也變形為連續的組合式,多作為圖案的錦地紋出現。回紋和卐字紋,均為短小的橫線和豎線組合。這種橫豎線組合結構的處理工藝有著較為明顯的特點,橫豎線的銜接處大多不甚嚴密,多留有間隙。而橫豎線的碾琢多呈現出中間深粗、兩端淺細的現象。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玉獸紐夔龍紋樽

七·明代玉器其他裝飾特點

明代裝飾用線以寬而深的陰線為主,截面呈“v”字型,拋物線狀,首尾均出峰。(1)明代谷釘紋,多以管鑽套打,谷釘較大橫豎成行,周邊有明顯的套打痕跡;(2)動物造型的耳內多用錐鑽打凹,少見直筒。旋紋細而不均;(3)陰線寬深粗放,邊稜鋒利,槽地砣痕明顯,其過線,岐出現象比比皆是;(4)底子處理不清,不平整,俗稱“麻底”。

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淺談明代玉器特點

明玉九螭璧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