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哪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更發達

中國和印度,哪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更發達?

中國和印度,哪個國家的電影產業更發達

Sameer Salasakar, works at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這取決於不同的因素,我想說說以下幾個因素:

1)預算—目前,兩國都在使用新技術來吸引更多的觀眾,並在全球進行宣傳。但是若你比較預算就會發現,中國電影領先於印度電影。舉個例子—巴胡巴里(印度迄今為止預算最高的電影)—是1800萬美元。《龍之刃》(中國迄今為止預算最高的電影)—達到6500萬美元。此外,雖然中國每年的電影產量較印度少,但平均預算高於印度電影。

2)年產量總數—印度勝出。印度的電影產量甚至超過了好萊塢。

3)電影在全球的受歡迎程度—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是贏家。我是印度人,但在美國學習。以我的經驗,我可以跟大家說說西方國家如何看待這兩個國家的電影行業。大多數票房大片不是動作片就是科幻片,所以在五大熱門影片中,起碼有三部是動作片或科幻片。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電影的動作場面最好看。我並不是說他們什麼都好。但隨著這類電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我發現美國人看過很多中國動作片,但一部印度電影都沒看過。而且這些中國電影用被譯製成很多語言,印度電影也沒有。這就反映了市場的需求。印度電影的主要觀眾集中在非洲和中東。所以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又勝出了。

4)明星和演員的全球知名度—當我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談論電影時,我發現幾乎每個中國學生,包括我的實驗室組員,都認識印度電影明星阿米爾·汗,因為他演出了兩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我的個神啊》在中國大受歡迎。同樣,在伊拉克也有很多人認識阿卡什·庫馬爾, 沙魯克·汗, 阿米塔布·巴強。拉吉尼肯在日本很出名。但是當我們談到中國電影明星時,我想全世界都知道成龍、李小龍和李連杰。就像我說的,人們都喜歡動作片。也許這就是原因所在。事實上,李小龍是一位傳奇人物。成龍於90年代在美國就家喻戶曉了,至今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人們說,他太出名了,以至於許多家長為他們的孩子報名參加空手道和跆拳道班。甚至連非洲的祖魯族人也知道成龍。這些明星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出演主角。現在亞洲人很難在好萊塢電影中出演重要角色。但是李小龍,成龍,李連杰成功了。另一個名字是《黑客帝國》和其他許多好萊塢電影的打鬥編導元奎。

5)明星的片酬—兩國的觀眾都為他們的電影瘋狂,所以明星的片酬開價也很高。但是中國明星的收入一直都是領先印度的。2015年,成龍再度成為全球片酬第二高,同時也是亞洲片酬最高的藝人(5000萬美元)。這可以證明中國電影明星在全球市場的開價是合理的。

6)音樂—兩國的電影行業都與歌曲有著密切的關係。曾有一段時期,印度電影中的歌曲是緊貼故事情節的,可以推動故事進一步發展。但是現在歌曲更加西化了。在香港,粵語流行音樂非常有名,大多數像劉德華這樣的中國電影明星都是粵語流行歌手,他們的粉絲很多,收入也很高。但說到歌曲,印度更勝一籌。我知道有些中東人喜歡印度的歌曲和音樂。美國人也更喜歡用印度歌曲伴舞。他們音樂中的節奏使許多美國人著迷。所以印度勝出。

總的來說,這要看你想從哪個角度考慮。如果你說的是電影收入,那麼中國動作電影的票房領先印度。這兩個國家的電影行業都會製作好電影,也會出品爛片。在電影中使用新技術方面,兩國基本上不相上下。好萊塢在這方面超過了他們。目前,這兩國的電影行業都表現不佳,都製作了敏感題材的電影。還出品了很多這樣的熱門影片。但目前,這兩國的電影行業都沒有多少創新電影。印度製造的影片數量最多,但大多數都是垃圾片兒。因為我來自印度,我可以這麼說,大部分印度電影的觀眾都是年輕人。所以大多數電影的套路都一樣—都是些蠢兮兮的喜劇,蠢兮兮的不科學的動作場面。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會為了一部電影裡的歌曲和對話在電影院看上10遍。像迪利普·庫馬爾、阿米塔布·巴強這些人因為他們的表演和對話成為電影行業的傳奇。現在觀眾改變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都把電影看成打發時間的消遣(逃課時)。

我對中國電影的現狀不太瞭解。但是看起來他們的處境相同。他們的大多數明星都在拍爛片。有一段時間,中國電影通過訓練來展現武術的精妙之處。隨後,洪金寶、成龍、阮玲玉等中國戲曲藝術家也在武俠片中加入了喜劇元素。成龍展示了新的中國功夫,複雜的打鬥編排以及對環境和幽默感的充分利用。現在,他的特技團隊為許多好萊塢大型項目設計了動作場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是看著他們的電影,模仿他們的打鬥動作長大的。《蛇形刁手》和《醉拳》是在西方知名度最高的電影作品。但是現在,大多數中國動作片都缺乏故事情節。那些電影毫無新意,讓人覺得千篇一律。

簡而言之,如果你考慮的是每年發行的電影的平均質量,你會發現這兩個國家都差不多。我提到這些因素是因為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我希望你可以從這六個方面來進行比較。

Krishna Kumar, studied at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

中國有4.4萬個影院。印度大約有1萬個影院。在收入方面,中國是70億美元,印度是20億美元,中國用一種語言製作了大約800部電影,而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中國的兩倍多。

中國電影的平均預算更高,技術也更好,他們的觀眾也希望如此。印度的電影工業是分散的,印地語/寶萊塢只佔市場的50%,還有泰米爾語、泰盧格語、卡納達語、馬拉雅拉姆語、旁遮普語和孟加拉語的電影,因此,往往有大量的低成本電影。

印度確實製作了很多非常好的小成本電影,其中一些是針對本國審美的。但它也出品過很多不是很好的電影,都是因為缺乏資金或其他因素,如超級明星現象&缺乏專業知識,缺乏訓練等。巴胡巴里令人興奮之處在於它有效地向推向了泛印度市場,並製作出一部轟動一時的視覺盛宴,但我們不能說我們真的成功了。

印度電影製造商已經制作出了相當多的精品電影,將/足以憑藉中低水平的預算跟藝術和技術水平最高的電影進行相媲美,但我們還沒有真的拍出過特效大片和太空科幻片。

Veerappan Laxman, Engineer, Gamer, Dreamer, likes Histor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eace. Dislikes Politics, Terrorism, Viole...

印度—我們每年為國內外市場製作的電影比好萊塢和其他一些地方加起來還要多。結合技術技能、專業知識、人才等——毫無疑問,印度電影業更發達。

中國電影產業相當龐大,但由於它們主要有兩種語言,而且好萊塢/韓國電影/電視劇/歌曲產業在中國占主導地位,阻礙了本國電影產業的增長。中國是好萊塢產品的第二大消費國,也是娛樂產業中韓國作品的最大消費國。

Stephen Thompson, Lived in China for 10 years, speak and write Chinese

印度要好得多,因為它有言論自由。中國錢是更多,但沒有言論自由就無法拍出偉大的電影或紀錄片。

幾年前,中國也曾有經歷過一個地下電影和紀錄片的繁盛時期。像李陽這樣的導演拍攝了像《盲井》和《盲山》這樣偉大的電影,但是它們在中國是禁播的。艾曉敏拍了很多很棒的紀錄片,但現在越來越難了;她的電影被禁播,她的許多朋友都被關進了監獄。

另一方面,近些年來寶萊塢已經成了一個流行詞。

Nilesh Kamath, Writer, Filmmaker & Film Entrepreneur

如果你不把香港電影考慮在內,那麼印度和中國的電影產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印度電影產業細分為許多地區產業,而中國電影產業則是一個巨大的整體,因此,他們的製片公司在規模上更有能力直接與好萊塢競爭。這也是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比在印度更加出色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印度電影業是分散的,用不同的內容迎合不同的觀眾群體,這使得好萊塢電影在印度很難推廣。

在印度,好萊塢電影的發行不僅要與寶萊塢抗爭,還要與死灰復燃的泰盧固和鬧騰的泰米爾電影抗爭。在電影票房中,中國影片的巨資投入限制了其一年可以出品的電影數量,使得好萊塢影片有機會填補空白。中國追求大製作的模式對他們不利,但現在一切都在改變。中國的新一代導演不太關注如何在國際上表現,相反,他們更有興趣把本國觀眾吸引到劇院內,而不是贏得影評家的喝彩。

考慮到中國在每個領域都會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大陸電影業出品的電影數量超過印度的那天並不會太遙遠。而且,考慮到中國人不缺錢不缺人,可能就需要再過上幾年就夠了。從技術上講,他們已經領先印度電影業數英里了,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稍微調整他們的市場前景,瞧吧!他們會讓全世界欲罷不能、服服帖帖的。

綜上所述,印度的電影產業更為多樣化、但無組織、技術不夠成熟,而中國的電影產業更為統一、技術上更具競爭力,擁有無限的資源。

Asheesh Gupta, I like strange things about Movies

不好意思,我對中國電影產業或市場瞭解不多,但相比印度大眾對電影的狂熱和熱愛,印度電影產業確實做得不好。印度電影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觀眾,我能說,印度電影唯一的好處就是音樂符合國際標準。其他方面都還很稚嫩。

1.表演—印度演員完全改變了“表演”這個詞的含義,取而代之的是“時尚”和“做作”。

2.舞蹈—儘管每部電影都依賴於歌曲和音樂,但除了極少數演員外,幾乎沒有演員會跳舞,也沒有優秀的編舞。他們還活在吉滕德拉和斯里德維時代。

3.導演—他們把印度民眾當成傻瓜,他們會設計各種情節,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公眾沒有選擇。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表現出驚喜或其他情緒,也不知道該持續多久。

4.特效—印度電影還有待學習。

5.情節—儘管劇本作者寫出了好故事,但導演或編輯幾乎都很擅長搞砸劇本。

Trias Moodley

這取決於觀眾和地區。中國電影在遠東地區很受歡迎,而寶萊塢不僅在印度,而且在其鄰國巴基斯坦、阿富汗、斯里蘭卡、伊朗以及中東和某些非洲國家都有大批追隨者。同時,它也受到居住在西方的印度僑民的歡迎。此外,印度電影不像中國電影那樣,會受到國家審查法律的嚴格限制。

Deng Xin, chinese native

印度。大多數中國電影都是垃圾。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審查錯殺了有意義的作品。因此,中國電影的主題相當單調。創作者不能觸碰某些敏感話題。

Mohan Vanamalai, a humble Indian

不能用單一層面的分析來比較。

在技術、國際明星、動作編導方面,中國電影行業遙遙領先。

在語言、主題和表達自由方面,印度電影遙遙領先。(儘管我必須承認,我也沒看過多少中國電影)

Soheb Shaikh

還用說麼,當然是印度

Manmohan Singh, Freelancer

讓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幫你吧。中國大陸電影產業比印度好。

Rajiv Narula

很難回答—除非你解釋清楚你所說的更好是什麼意思。

票房更多?

電影產量?

得獎情況?

這也意味著,

這兩個國家的電影行業都在國際舞臺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中國的功夫片和印度的歌舞片。

很難說誰比誰更好。

Avinash Mishra, I have seen a lot of movies.

在哪個方面更好?這個問題需要更多的細節。

印度每年出品的電影產量是全球最多的。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在西方更受歡迎,票房收入也更多。這個問題不可能有客觀的答案。

Vikrant Varma, Born and brought up there.

這是個很主觀的問題。這兩個國家的電影行業都關乎本國民眾的利益。中國人可能會覺得中國電影產業更好,印度人可能會認為他們的印度電影產業更好。你才是最好的評委,因為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電影。

Jason Coston, studied at University of Kansas

審查更少的更好。

Kuntal Majumdar, Batman!!!

印度。問題是關於“電影產業”的。這不需要什麼詳細解釋了。用谷歌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Shuo Yang, Coding peasant and civil economist

當然是中國。中國的電影市場比印度大得多。中國有像成龍、李連杰、章子怡、李冰冰、范冰冰這樣的超級明星,還有《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等著名的影片。

Haofei Wang

印度。

中國電影發行前需要審查,有很多紅線不能觸碰。

Kai Tang

美國市場110億美元

中國市場85億美元

印度市場22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