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靠什麼走出危機?

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靠什麼走出危機?



假設歐美經濟在2季度單季下滑20-40%,亞洲經濟在2季度單季下滑5-10%,下半年全球經濟均恢復正增長。再假設中國出口出現等比例變化,那麼2季度中國的出口增速降幅在10-20%之間,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望轉正,對應全年中國出口增速降幅應該是在5-10%,出口下滑影響全年中國GDP增速大約0.85-1.70%。如何評估新冠肺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如何看待全年中國經濟走勢?

政策有為不放大水


3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因此,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貨幣和財政政策勢必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但與海外相比,我們認為這一次中國政策的重心其實是有所區別,我們的貨幣政策並未跟隨海外大幅寬鬆。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不排除我們還會小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是下調官方利率5-10bp,但應該不會跟隨海外大幅降息,而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概率也不大。


而貨幣政策穩健的一個重要好處是匯率的穩定,我們統計的22個主要新興市場今年匯率平均貶值了9%,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僅小幅貶值1.8%,排在貶值幅度最小的前五名。

和歐美相比,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政府債務率較低,因而積極的財政政策才是本輪政策的重心所在。


從政治局會議的最新表態來看,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財政赤字率適度上調。我們預計今年的財政赤字率有望從2.8%上調至3.5%,對應財政赤字從2.76萬億上升到3.71萬億,增加約9500億元。


其次是發行特別國債。財政部曾在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補充四大行資本金;在07年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注資成立中投公司。我們預計20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規模或不低於1萬億元。


最後是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19年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了2.15萬億,同比多增8000億。我們預計20年的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或增加至3.2萬億,同比增加1.05萬億。


2019年的財政預算赤字總額為4.91萬億,最終的實際財政赤字為4.85萬億。而在考慮了以上三項構成之後,我們預計2020年的財政預算赤字總額為7.91萬億,同比增長約3萬億。


從佔GDP的比重來看,今年新增的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接近3%,再考慮到財政政策的槓桿乘數效應,應該可以部分對沖疫情引發的經濟下行壓力。

減稅補貼支撐消費


展望2季度以後的中國經濟,我們認為最有希望啟動的是消費內需。


首先,消費已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絕對主力,無論是消費佔GDP的比重,還是消費貢獻的GDP增速,都已經超過了50%。


其次,消費增長一直比較穩定,在過去的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始終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


我們認為,支撐消費長期穩定增長的背後,是中國的城市化和消費升級。隨著居民從農村進入到城市,以及從中小城市進入大中型都市圈,其消費會從衣食類的必需消費,向住行類的可選消費升級。而隨著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其消費升級也會不斷持續。


但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消費表現來看,消費同比下滑20.5%,其中一半的必需消費相對穩定,同比僅下滑8.9%,其中的食品類消費甚至還有增長;但是另一半的可選消費同比下滑37%,其中汽車、傢俱、家電等消費的降幅都在30-40%左右。


政府可以通過減稅或者補貼的方式,來激活可選消費增長:一種方式是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進行補貼,保住相關就業和居民的收入;另一種方式是對佔比較大的消費行業進行專項補貼,釋放消費增長潛力。


如果在今年新增9500億的財政赤字,並將其中的6000-7000億用作對出口歐美企業員工的工資補貼,以及對汽車和家電消費的減稅和補貼,應該可以促進2季度以後的消費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可以有效彌補1季度消費的大幅跳水,實現全年5%左右的消費增長。

基建科技穩定投資


而內需中的投資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發力點。中國有三項投資,分別是基建、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佔比都在1/3左右。


首先,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到10%。展望2020年,如果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能增加1.05萬億到3.2萬億,同時把投向基建投資的比例從30%提升到50%,再考慮一倍的社會資金參與,就可以新增2萬億的基建投資資金,可以實現10%左右的基建投資增速。


其次,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望回升至5%。在這一次的疫情當中,一方面暴露出來我們的公共衛生設施存在短板,同時各項科技助我們抗擊疫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而醫藥和科技應該是未來投資的重點方向。我們預測,今年發行的特別國債,其主要用處應是投向醫藥和科技產業,例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5G基建、特高壓、高鐵與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等。


最後,地產投資保持零增。對於房地產行業,我們認為房住不炒的基調沒有發生變化,因而不會出現類似於2015年的房地產政策全面放鬆。


因此,綜合來看,通過新增1萬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和1萬億的特別國債發行,將有助於支撐今年的投資增速保持在5%左右。

經濟能否否極泰來?


預計全年GDP增速3-4%。綜合來看,如果海外疫情能夠在2季度得到控制,那麼外需對今年中國經濟的拖累大約在0.85%-1.70%。


而在內需方面,通過增加各1萬億左右的財政赤字、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國債,我們預計可以實現5%的消費和投資增長。這樣在扣除外需的拖累之後,預計全年仍可實現3-4%的GDP增長。


但如果要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還需要5.6%的GDP增速。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除非國外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下半年全球經濟能夠大幅回升;或者是進一步加大實際赤字的規模,例如再增加2萬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或者特別國債發行,但這勢必會大幅增加長期的債務壓力。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雖然中國經濟仍將面臨外需的挑戰,但在積極政策的扶持之下,內需有望全面回升,因而經濟也有望逐季改善。

圖:預算總赤字率及變化

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靠什麼走出危機?


《股市動態分析》週刊2020年徵訂火爆開啟!

歡迎點擊文字訂閱:


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靠什麼走出危機?


版權聲明:股市動態分析除發佈原創財經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聯繫方式:0755-82075959;微信原文留言等(微信號:gsdtfxv)。


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靠什麼走出危機?

關注《股市動態分析》,獲取更多投資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