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花期至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大部分果農已養成一種習慣,認為果樹就必須冬澆一次,花前澆一次,這樣做真的好嗎?來聽聽專家的意見吧!

桃樹花期至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鄭州果樹研究所專家在臨猗嵋陽鎮講了一次桃樹栽培管理,要求在膨大期土壤墒情達到60~70%夠用情況下,可以持續不澆水。實踐證明,桃樹花前不澆水並不影響開花坐果。

桃樹花期至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那花期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1、在開花前15~20天前澆水是比較合理的。因為此時地溫較低,井水溫度一般是8~9度,通過地表溫度可能還要降1~2度,甚至更低。下滲到土壤根系層溫度也就是6~7左右,不會給根系溫度造成溫差,使土壤出現劇烈溫度變化使桃樹出現生理紊亂。

2、當在花期至幼果期澆水就會適得其反,以水促長,以肥促旺,就容易造成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極不平衡。就會出現把貯藏營養都向新梢和葉片上轉移,把營養的分配中心轉移到營養生長上啦,生殖生長(開花幼果)的營養就太少了,就會出現大量的落花落果現象發生。

再者,此時地溫已升高(達10攝氏度以上),如果在此時澆大水,使地溫驟然降低,就會造成桃樹生理紊亂而降低坐果率。所以,開花幼果期不能澆大水。

桃樹花期至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3、判斷該不該澆水,能不能澆水的唯一辦法,就是挖開桃園土壤20公分深取土方見方或用取土器取土,然後烘乾後稱重,它的輕重差就是它的含水量,只要不低於50%以上就可以不澆水。是能夠滿足對水分需求的。如果繼續旱下去,可開溝澆小水或滲灌,在開花幼果對水分敏感時期,絕不能大水漫灌使土壤透氣性降低,根系暫時不能正常生長而引起不能持續對上部的水肥供給會加重大量落果,而造成不必要損失。

桃樹花期至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水能促長大家都知道這個理。桃樹進入八月份說明生長進入最後一次衝刺快長,增粗階段,到了下旬就逐漸進入緩慢生長了,在運城地域九月下旬至10上旬停長,最遲10月13日停長。如到後期澆水,容易造成新梢不充實,使抗凍性降低而被抽乾。建議後期再用磷酸二氫鉀200~300倍一次,就能使枝條充實提高抗逆性。

桃樹管理,別犯這些錯!

1、留枝量過大,造成鬱閉。

桃樹成枝力強,副梢發生多,,留枝量稍多就會造成鬱閉,使得樹冠內通風透光不良,內膛枝條枯死,結果部位外移,產量下降。

2、忽視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對枝條生長量大、樹冠容易鬱閉的桃樹來說非常重要。可是許多桃農只重視冬季修剪,而忽視夏季修剪,甚至不進行夏季修剪,使得桃樹枝葉過多,光照不良,不僅影響果實著色,還影響花芽形成。

桃樹花期至幼果期為啥不能澆水?

3、施肥不合理。

在給桃樹施肥中,以化肥為主,少施或不施有機肥,使生產出的桃果糖度低、色澤淡、品質差。忽視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在桃園中,除去氮磷鉀三元素之外,其他元素一般很少補,桃樹是一種不耐鹽鹼的樹種,在土壤PH值大於7.5時,極容易出現缺鐵、缺鈣的症狀。

4、採後放棄管理。

目前,栽培的桃樹多為早中熟品種,一般在8月份果實就採收完畢,許多桃農從此就放棄了管理,而桃樹落葉在11月份,在此期間,桃樹病蟲害發生嚴重,穿孔病、潛葉蛾等造成早期落葉,樹體衰弱,花芽質量差,翌年坐果率低,影響產量。5、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盲目用藥,次數不少,但效果不佳,還有個別桃農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致使桃果農殘超標,影響質量,汙染環境。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趕快來關注我們吧,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一起轉發分享,讓更多人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