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買“南北”,而是買“東西“?!(長知識啦)

“東西”它似乎是個萬能的代詞,不僅僅是方位詞。

我們購物,叫買東西。

我們罵人,說不是東西。

當我們尋找某件物品的時候,是找東西。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不稱南北?而是東西,其實這裡面有很多歷史淵源。

為什麼不買“南北”,而是買“東西“?!(長知識啦)


據說,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在還沒有踏入仕途之前,有一位好友,這人也是一個博學多才之人。某天,兩人在巷子中相遇,好友提著一個籃子,朱熹便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好友回答道:“我準備買點東西。”

為什麼不買“南北”,而是買“東西“?!(長知識啦)


朱熹是一位理學大家,當他聽完好友的話,十分好奇,便問道:“你為什麼不說買南北,而是買東西呢?”

好友聽到這話,反問道:“你知道什麼是五行嗎?”

朱熹說:“自然知道,金、木、水、火、土。”

好友說:“既然你知道,那我就再跟你細說緣由,東屬木,西屬金,南屬火,北屬水,中間屬土。我這個籃子,是竹子做的,放火會燒成灰,放水會漏掉,只能放金和土,也不可能放土,所以我才叫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

這就是“買東西”該詞所有的典故,古人看待問題,皆來源於生活。

早在東漢時期,富商大賈基本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有句俗話叫“買東”、“買西”。到東京、西京購物購貨,慢慢的,“東西”便成了物品的代名詞。

在古代,古人面向南背朝北,而左右放置物品,故為東西。

為什麼不買“南北”,而是買“東西“?!(長知識啦)


我們罵人的時候,又為何罵“不是東西”?

如果一個人不是東西,那他就是南北。

南北指的是水火,而水火在文言中,是大小便。

所以啊,如果罵別人不是東西,就是罵人是大小便,就像當代人罵人是坨“屎”。

古人罵人,是有技巧有文化的,罵人不帶一個髒字。

這就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你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