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特高壓、人工智能,央企如何“重倉”佈局新基建

新基建按下快進鍵,中央企業加速佈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

會議指出,要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一業帶百業”,既助力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又帶動創業就業,利當前惠長遠。

一位央企人士表示,要找準“新基建”在企業發展進程中的切入口,明確新在何時、基在何處、建向何方,加大投入、厚植土壤,選好試點、“重倉”佈局,才能讓新基建釋放企業新動能。

5G建設火力全開

5G是新基建的“領頭羊”。截至3月底,我國已建成5G基站19.8萬個,三大運營商正在爭分奪秒加快5G網絡建設進度。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正茂日前表示,中國電信力爭今年建成的5G基站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實時開展5G商用業務,計劃實現5G獨立組網全球首發商用。據工信部近日發佈消息稱,預計年底全國5G基站數超過50萬個。

各地也相繼發佈2020年5G建設計劃。

比如,雲南省明確2020年啟動5G獨立組網和5G基站規模部署,實現5G正式商用:江西省提出,全面啟動5G網絡規模部署和應用場景發展,加快成立5G產業發展基金,制定5G全產業鏈企業目錄。

5G、特高压、人工智能,央企如何“重仓”布局新基建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製的鐵氧體材料樣品順利交付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製的鐵氧體材料樣品順利交付。該產品是“新基建”中建設5G宏基站所需材料。

為充分把握5G時代的通信體制變革機遇,擁有50多年鐵氧體生產經驗的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瞄準5G宏基站所需鐵氧體環形器這一市場,不斷創新技術,開發迎合市場需求的材料。預計,2020年,僅5G宏基站中鐵氧體環形器的市場容量就能達到30億元。

航天科工二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5G產品的創新攻關過程中,23所形成了“5G材料專班”“5G週報研討”和“5G黨員突擊隊”三線並行的組合式攻關策略,持續優化產品、研究先進工藝技術,並在有些技術無例可循的情況下,從零開始鑽研,直到實現應用,有力推動了項目整體進度。

特高壓工程全面開復工

作為“新基建”的重頭戲,特高壓代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提質振興的主攻方向,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等優勢。我國是特高壓輸電領域唯一實現大規模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高壓投資超預期,與當前經濟形勢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放緩,加大特高壓投資,產業鏈上多個行業都會受益,進而提振經濟。

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湖北段日前正式開工,武漢換流站施工現場繁忙有序。這是伴隨著復工復產步伐,湖北省開工的首個重大能源項目,拉開了湖北未來3年新增近3000千米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大幕。

目前,國家電網覆蓋範圍內的8項特高壓工程全面開復工,全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工程的開復工,為其供應主設備的骨幹設備製造企業等也紛紛復工。以湖南長高高壓開關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為青海—河南特高壓提供的項目產品涉及合同金額超過2300萬元。

5G、特高压、人工智能,央企如何“重仓”布局新基建

昆柳龍直流工程±800千伏龍門站正在緊張施工中

作為特高壓直流技術的攻堅力量,南網科研院科研工作者已連續攻克了特高電壓、特大電流下的絕緣特性、電磁環境、設備研製、試驗技術等世界級難題。

西起雲南昆明,東連廣西、廣東,跨越近1500公里,在世界首個特高壓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國家特高壓多端直流示範工程——昆柳龍直流輸電工程的沿線上,上萬名施工人員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架線、安裝、調試等工作。

南方電網高級技術專家李巖表示,昆柳龍直流技術攻關進入了新階段,一定要通過工程建設,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按照今年8月30日前投產的工期計劃,昆柳龍直流輸電工程的攻堅已進入決戰狀態。

除了特高壓,南方電網還在加緊佈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汽車充電不僅是一個物理充電樁,更具有智能電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基因和功能。

南方電網公司近期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以及桂、滇、黔重點城市佈局集中式充電站。南方電網旗下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透露,計劃在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

人工智能加快融入電網

融合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3月29日,南方電網全網統調最高負荷1.39億千瓦,全網統調發售電量為27.38億千瓦時。在此前一天,“南方電網調度駕駛艙AI負荷預測模板”已經測算出這些數據。

AI技術應用到負荷預測上,僅是智能技術融入南方電網生產領域的一個例子。按照“智能裝備、智慧運行”推廣應用思路,“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公司將重點推廣圖像智能識別、無人機自動巡檢、電纜隧道機器人巡檢、光纖振動在線監測等成熟技術,試點推進北斗高精度定位、無人機集群作業、兩棲機器人巡檢作業等新技術應用。

5G、特高压、人工智能,央企如何“重仓”布局新基建

中國華電下屬南京國電南自自動化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下屬國電電力聯手科環集團成立“物聯網智能設備智慧電廠聯合創新實驗室”,共同推進物聯網、智能產品與智慧電廠深度融合,聯手推進物聯網智能設備智慧電廠建設。

國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智慧電廠通過大規模應用三維建模、虛擬電子圍欄、智能門禁、視頻監控聯動、智能視頻識別、智能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診斷、分析、報警和反饋控制生產現場人員、設備、工作流狀況,實現發電廠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的安全管控,同時通過應用智能機器人、智能儀表、智能執行機構,不斷替代人的高重複、高強度和高危險勞動,逐步實現無人巡檢、無人操作和智慧運行,實現“無人電廠、精準預測、少人管理”智慧火電廠建設目標。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總經理阮前途在媒體上表示,當前正在經歷著能源革命,風電、光電、水電等新能源等佔比越來越高。但同時,新能源消納過程中存在時空不定、瞬時峰谷波動大等因素,為保證供電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電網在功能形態上向智慧的現代能源服務體系演進。在能源革命與技術革命的雙重驅動下,構建智能化的現代能源服務體系迫在眉睫。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基建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有利於高端要素投入,為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動能。新基建不能走政府主導投資的老路,而是以企業投資為主,央企、大型國企將是投資新基建的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