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薄荷,人類星球上最好養活的香草,沒有之一!

很多人抱怨盆栽的薄荷難伺候,其實是他們打開方式不對。薄荷最適合的家庭養殖方式,是水培。零基礎,傻瓜式操作,3天就能出根,1周可以讓根鬚長滿整個玻璃瓶。養過一次,你會恍然發現——這明明就是一種被泥巴耽誤的水生植物啊。

今天,特地做了一個簡單的薄荷水培教程,供大家DIY。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

step 1 :剪枝

最常見的留蘭香薄荷,隨手拿一盆,枝丫儘量茂密壯實就行。回家把枝條剪一些下來。建議儘量剪長一點,在枝條“半木質化”的位置下剪,髮根速度會更快。剩下的茬別完全剪禿了,可以適當留幾個葉片,澆透水,放到明亮通風的環境下,幾周之後,又是滿滿一盆。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

step 2 :修枝

把枝條最下面的2-4個葉片摘掉,靜置大概15分鐘,安心等創口風乾。薄荷汁液揮發性極強,創口很快會變成深色,等創口止住,不再有汁液滲出,就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這裡有一個重點——因為薄荷的根系只會從莖節的位置長出來,所以摘葉片的時候不要客氣,每根枝條,都至少要留1-2個光桿的莖節,用來沒入水中髮根。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單獨看一下,一根獨立、健壯的薄荷枝,這樣就很好了。因為莖節的間距較長,這裡就只留了一個髮根點位。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

step 03 :插瓶

把薄荷枝條插入小口的透明容器裡,水位沒掉莖節的生根點即可。注意千萬不要讓莖幹落入水中太深,尤其不要讓葉片也被水淹沒,否則容易腐爛。一處腐爛就會影響水質,感染其他。

建議用小口瓶,支撐性更好。我這裡用的是一個香薰瓶和一個普通的透明玻璃瓶,平時家裡的化妝水、乳液、奶茶瓶,清洗乾淨也都可以用來做容器。把它放到光線明亮,但不至於太曬的位置,等待它靜靜髮根。(薄荷雖然喜光,但是在根系不健全的情況下,不能太曬,否則水分吸收跟不上蒸騰的速度,容易打蔫)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4月5日晚,插瓶完成。

透明的容器,更便於觀察出根狀況和水位線,有腐爛發黑等情況也可儘快調整。等根系穩定後,再隨意更換其他花器。(如果希望能更快出根,也可以用黑色塑料袋把透明的玻璃瓶裹起來,這樣在暗光環境下生根更快。)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

step 04 :換水

在根系沒出來之前,建議每天換一次水。換水不用把枝條拔出來,直接把瓶子側著輕輕倒光,然後水龍頭灌新水進去。

講究一些的朋友,可以把自來水晾曬一天再使用,或者在水裡放半片阿司匹林,幫助植物快速生根。因為嫌麻煩,我這裡就啥都沒放了,純自來水。

第二天,冒了一些根芽,但不夠明顯,拍照都看不見。不管它,換水繼續養。

第三天,已經出來明顯的根系了,而且長速相當快。近距離看一下。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第四天,照片漏拍了。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局部的黃葉,是因為根系沒有發育完全,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植物的一種自我保護,不要緊,摘掉他們。

第五天,根系已經很茂密,而且黃葉現象也基本不再發生了。這個時候可以降低換水頻率,並考慮給他們補充更多光照,讓葉片開始正常生長。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第六天,根系又密了一些,而且除了粗壯的主根,有很多細小的毛細根開始出現。葉片也開始快速生長。這個時候,如果希望薄荷狀態更好,可以開始加一些營養液,濃度儘量稀薄。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第七天,從這裡開始,照片就沒拍了。狀況已經基本穩定,正常養護就行。如果需要更換容器,這個時候也已經完全OK了。等薄荷枝條再長高一些,就可以開始打尖,讓它逐漸飽滿起來。

·

看完是不是覺得簡單到爆炸?

很多人抱怨薄荷不好養,大概是被百度給坑了:所有的攻略都告訴我們薄荷喜陽,要多曬太陽。但實際上,薄荷對光照的需求,更偏向於日照時長,而非直射光的強度。

薄荷根系發達、代謝旺盛,葉片脆嫩,農業地栽大水大陽倒也還算安全。可家庭盆栽,水土的調節性比地栽要差了太多,早上澆的水,可能還沒到晚上就蒸發得一乾二淨。根系為了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往往容易繞著盆壁生長,這樣一來,脆嫩的根系就容易灼傷或焦枯。

所以,強烈的太陽直射,對盆栽薄荷來說,是有一定風險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水培才是薄荷的最佳搭檔。

養了這麼多年薄荷,沒想到水培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至於家庭盆栽的土培薄荷,放在長期光線明亮的散射光環境,而非強烈直射光環境,是更明智的操作。這樣不但可以控制水分的蒸發量,減少暴曬帶來的急性缺水危機,也不會太影響薄荷的正常光合作用。在此基礎上,注意保持土壤的溼度,定時打尖,薄荷就能天下無敵啦。

·

我是捂臉人,無公害花痴。

更多園藝設計美學,植物養護攻略,歡迎長期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