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民營醫院戰“疫”擔當——來自信鋼醫院的報道

記者 李 凱

2020年的春節,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肆虐中華大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暴發以來,前線防疫工作壓力巨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信鋼醫院主動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不管姓‘公’姓‘民’,醫院的宗旨都是治病救人。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戰疫情,民營醫院不能也不應缺位。”信鋼醫院院長楊光社說,“作為信北區域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更應主動作為,勇於擔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當春節和新冠肺炎疫情同時來臨時,1月22日,醫院第一時間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院長楊光社親任總指揮,毫不猶豫作出了決定:“取消假期,堅守防控一線,保證人民健康!”

信鋼醫院副院長仝振亞說,醫院第一時間組織動員、周密部署,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剛剛開啟春節休假模式的職工們,在接到返崗通知後,都回轉腳步趕回醫院,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領導班子成員在崗在位,各科室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堅守崗位,履職盡責。

1月23日,該院被市衛健委確定為首批發熱定點門診醫院。院指揮部迅速決定成立了“新冠肺炎診療和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冠肺炎後勤保障組”和“新冠肺炎防控技術專家組”,分別由分管副院長任組長,院長助理協調配合各職能部門,全面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穩步有序開展。按市衛健委要求,抽調7名醫師、11名護士組成三個梯隊,隨時準備支援定點救治醫院。

信鋼醫院副院長羅家華介紹,明港鎮及周邊鄉鎮近40萬人口,春節期間人員流動大,有很多從外地返鄉人員。作為定點發熱門診,醫院嚴格落實院感防護要求,做好“一人一診一室”。在楊光社的指導下,迅速將門診樓二樓康復病區調整出來,重新裝修改造,作為發熱留觀病房。

同時,醫院醫務人員24小時值班,認真落實首診負責制,嚴格按照發熱門診工作流程,做好發熱患者接診、篩選及信息登記,沒有出現漏診、拒診、推諉患者現象。

疫情期間,醫院按市衛健委統一調配,共派出六批共9人支援市第五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分批次派出醫務人員40餘人,在信陽明港機場、107國道明港北山路段、淮內高速明港北站、明港鎮明河橋、明港鎮雙河處等防控卡點,做人員登記、測量體溫等疫情防控工作;近500名醫護人員放棄春節假期,堅守一線。

信鋼醫院作為市第八急救站,承擔著疫情期間明港鎮周邊急危重症病人轉運搶救任務,做好院前急救防控措施,更是尤為重要。截至目前,共出診近200次,向上級醫院轉診疑似患者5人,並圓滿完成危重症患者轉往鄭大一附院的任務。

在疫情中,有這樣一批人,與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相比,他們在名義上並不是戰“疫”的“正規軍”,但他們與疫情作戰,無問東西。他們身披白色“戰袍”,衝到了抗擊疫情第一線,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為生命爭分奪秒。一封封意志堅決、飽含深情、言辭懇切的請戰書不斷遞交,寫出了醫者的仁心與擔當。這是對職責的堅守,更是逆風前行的無畏。

“如果支援有需要的話,我也可以去,我家不在這邊,沒啥後顧之憂”“我們絕對服從醫院、科室主任、護士長安排,我們召必回,勝利屬於我們”……

誰能想到這些“請戰書”,竟是來自一群“80後”的醫護人員,在父母眼裡,他們還只是會撒嬌、愛淘氣的“孩子”,可在疫情面前,他們肩扛責任、義無反顧,已然成為與死神鬥爭的白衣戰士。

醫院第一位支援市第五人民醫院的外二科護士長、主管護師扈娟娟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面對疫情,我就是一名戰士,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更是責無旁貸。”

採訪中,扈娟娟為人醇厚、實在,不善於表達,同事都喜歡親切地稱呼她一聲“扈姐”。

在隔離病房的20多天時間,扈娟娟作為一名護理專業紮實、經驗豐富的老兵,很多年輕的護士都喜歡和她搭班,她們都說:有扈老師在的地方,我們就心裡踏實。

為了參加這次戰“疫”,扈娟娟把孩子送回父母那。兒子上高一,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每天在隔離區工作完,哪怕再累,她也要擠出時間檢查兒子的作業。當一個醫務工作者很偉大,作為一個媽媽她同樣偉大。

每天下班,汗水都浸透了厚厚的防護服,臉上留下深深的勒痕。但是,她沒有退縮,沒有叫苦,她用自己的踏實努力詮釋著“醫者花木蘭”。

1月22日,醫院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腎內科主任袁柱作為防控專家組成員之一,開始了他吃住在醫院、不能和家人見面的抗疫日子。

“疫情之初,大家對新冠肺炎認識有限,感到恐懼也是人之常情。”袁柱對記者說,作為常年在血液淨化領域工作的醫生,我有著十幾年的臨床工作經驗,防控知識相對是較好的,而且年富力強。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黨員,必須擔起這個責任。

2月20日,帶著醫生的這份使命和責任,也帶著家人的囑託和擔憂,他走進了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隔離病房,開始了對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

袁柱的父親也在醫院上班,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一直堅守在醫院大門口卡點崗位,協助測量體溫等。提起兒子,他激動地說:“他是好樣的,雖然有些擔心,但這是他的職責,他圓滿完成抗疫任務,我為他感到驕傲!”

“此次疫情,全國所有的白衣天使都奮鬥在抗疫一線,他們同樣是子女,是丈夫或妻子,抑或是父母,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醫生!作為一名醫生,我無怨無悔投入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作為一名黨員,我將繼續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採訪中,袁柱堅定地對記者說。

“進入隔離病區前,我心裡有忐忑,也有一絲興奮,我能像前輩們一樣,從病魔手中搶回生命。”手術室護士長、主管護師蔡瑩婷對記者說。

蔡瑩婷說,在隔離病區,每天都要穿上嚴密的隔離服,水蒸氣模糊了護目鏡後的視線,但總能清晰地看到患者緊張、慌亂的眼神,他們求助的心聲一直縈繞耳邊,這就是我的戰場,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從操作到治療,要求精準、精細。很多病人,不僅僅是藥物的治療,更是心理的撫慰,溫暖的關懷,為他們樹立信心,傳遞美好生活的希望。

“從剛來時的緊張與熱血,現在更多了些平和堅定。作為黨員,時時刻刻以身作則,做好帶頭模範作用,聽從科室工作安排。雖然‘戰略’上藐視疫情,但實際工作應該做實、做細。”蔡瑩婷說。

2月8日,正是舉家團圓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然而,對於內一科護士長、主管護師夏環來說,卻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上午11時許,接到市衛健委的選派通知,緊急馳援市第五人民醫院。

在進入市第五人民醫院的當晚,夏環瞭解到隔離病區夜班護士嚴重不足,便自告奮勇地擔起了夜班護士的責任。在支援市第五人民醫院22天的時間,她就擔了21個夜班的護士責任。

夏環回憶,2月16日晚,病區來了一位特殊的新冠肺炎患者,患者有先天性的小兒麻痺症,而且左上肢骨折剛做過手術一週時間,身體狀況差,生活不能自理,吃喝起居完全依靠護理人員來幫忙完成。

“在巡視病房時,患者發生嘔吐,嘔吐汙漬沾滿了床單和衣服,我急忙拿來乾淨的衣服、床單為她更換,因為手術和先天畸形,穿起衣服來很是不便。”夏環說,等換完後,汗水溼透了衣服,霧氣燻滿了面屏,患者努力抬起胳膊,我急忙握住她的手,患者哽噎地說:“夏護士,謝謝您這麼細心地照顧我,不嫌棄我髒,不害怕我把病毒傳染給你,你比我的親人還要親吶!”

夏環說,雖然每天穿著隔離衣、防護服,戴著雙層口罩帽子、護目鏡、防護面屏,仍有自身被感染的風險,當走到他們身邊,聆聽他們的心聲,那些害怕和擔心統統忘卻腦後,只想幫他們早點治癒,盼望著他們早日康復出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聽不到他們的豪言壯語,可他們用行動堅守初心、履行責任,使信鋼醫院抗疫力量在這個春天更加出彩。(信陽日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