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商標取個好名字的一些技巧

怎麼給你的商標取一個好名字?

一個好名字,能讓你在品牌推廣的過程中節省大把廣告費,少費無數口舌去解釋,利於定位、品牌、傳播、避免混淆。想想看你記住的那些商標名稱是不是都算的上名字起的好呢?

什麼是好名字,這個“好”應從三方面理解,一是好記,二是好理解,三是好傳播。

首先,我們來看看“好記”。

你給你的商品取個名字的目的是什麼呢?很明顯,你是希望這個名稱能讓人記住,並且和其他同類型的商品區分開來。就比如“農夫山泉”等就很容易減少傳播過程中,被問“那是什麼”的概率。名字的定位反應情況需與品牌實際產品定位一致,錯誤的定位反應還不如不要。

給商標取個好名字的一些技巧

那什麼樣的名字才算好記呢?

一是要短,太長的名字元素自然就多,記憶難度自然就大。比如勁”酒,商標名稱“勁”簡單幹脆,而且很好的詮釋了產品特徵。又比如“蒙牛”、“伊利”。

二是要順口,不是臆造和生搬硬套的詞彙。

商標名稱是否順口,是能否產生記憶的第一要素。哪怕第一次聽到,就可能對你的品牌產生印象。如汽車品牌“奔馳”、“寶馬”這些容易產生記憶,又如家居品牌IKEA,翻譯成中文名為宜家,酒店品牌Sheraton,翻譯成中文為喜來登。翻譯過來既順口,又是十分符合品牌屬性的自然詞彙。因此非常容易產生記憶。切記盲目追求所謂“歐美日韓風”所臆造出來的名稱。

給商標取個好名字的一些技巧

三是要簡單,儘量不要用複雜的圖形組合和生僻字

複雜的組合無法辨識,也無法產生明確的記憶。生僻字就更加不用說,大多數人都讀不出來的。

其次,好記自然就會延伸好理解的問題。

一個名字,在好記的基礎上,如果賦予它美好的含義,反映出品牌想表達的品類和特性,能做到讓客戶“望聞問切”,那麼這個名字就基本上堪稱完美了。比如“鮮橙多”,簡單粗暴,直接了當而又完美的體現了產品特徵,真正的好理解,那就是不要有混淆和歧義。國產神車“BYD”本來它的含義是“Build Your Dream——建造你的夢想”。這個含義還是比較深刻的,承載了中國人的汽車夢。但是因為“BYD”三個字母就全毀了。

最後,就是好傳播的問題。

消費者能夠輕易識別和記憶這是第一步,好傳播才是一個品牌成長的關鍵,一個名稱如果好傳播的話,能夠節省鉅額的廣告費用,因為你只要做一次廣告,消費者就能夠記住了,並且還能形成話題傳播。分享一個典型的栗子,那就是“羅輯思維”這個公眾號,已經是大V了,比較NB的公號。羅胖姓羅,所以當初取名叫做“羅輯思維”,但是後來有人申請了另外一個公眾號叫做“邏輯思維”,這下好了,羅胖的“羅輯思維”賣力的推廣,“邏輯思維”靜靜的坐享其成。所以,取名的時候,巧歸巧,千萬不要選擇那些容易產生混淆的詞彙,否則真的是自己花錢,給別人做嫁衣裳。

另外:註冊商標起名注意事項可以簡單的概括為:

①註冊商標的文字、圖形、顏色等應避免有不好的含義;

②註冊商標不宜採用數字作為商標;

③註冊商標不能用地理名稱,註冊商標所用外文要沒有姓氏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