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讀克萊爾·吉根的作品,經常有一種旁若無人喃喃自語的感覺,但又絲毫不牽強、不做作,即便是數千字的短篇小說,讀起來也依舊若詩若歌的感覺!

2007年,繼《南極》出版8年之後,克萊爾才終於出版了她的第二部短篇小說集《走在藍色的田野上》,作品繼承作家一直以來簡潔冷峻的風格,雖書於日常的人間情感,卻濃得像陳年的老茶,夠味,耐品!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離別的禮物》是收錄於《走在藍色的田野上》中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愛爾蘭姑娘在準備去往紐約、告別家鄉的幾個小時裡所發生的故事。

她厭煩那個曾經說過無數次要‘淹死她’的母親,憎恨那個為父不尊的父親,她無奈於土地對兄長的牽制,她留戀於鄉土的一景一物,加之對未知旅途的茫然,這一股股情緒扭雜在一起,終於,她在離別的機場哭出了聲!

離別家鄉,曾經是多少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是那些成串的淚珠之後,你有讀懂離別真正的意義所在嗎?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有時候人就會說一些很可怕的話,那可能是她最後的武器

多少姑娘的人生,大抵不過如此,無論是否學業有成,都將面臨離別家鄉,奔赴餘生的經歷,有些淒涼,但也現實得明晃晃的。

像《離別的禮物》中,那位沉寂的愛爾蘭姑娘:

你在浴室裡刷牙。鏡子上的螺絲生鏽了,鏡面模糊不清。你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知道你沒有拿到畢業證書。最後一門考的是歷史,你把年代都搞混了。你弄不清楚那些戰爭和國王。英語考得更糟。你試著解釋那個關於舞蹈和舞蹈家的句子。

這樣的筆觸記錄,熟悉得像是我們曾經生活中某一瞬間的特寫,太過熟悉,但又不能具體回憶,因為真的將回憶的目光投射過去,便總是不能很好的對焦,一切模糊得不成模樣,而似乎只有在你不去刻意回憶的那些瞬間,它才是明晰可見的。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這一段敘述,也將會是女孩人生長河中一個有關曾經的特寫,而這一整組有關離別的特寫裡,還有她背過身擦淚的母親!

你吃個煮雞蛋吧?

不了,謝謝你,媽媽。

你吃點什麼吧?

待會兒,也許吧。

我給你煮個雞蛋吧。

離別的早晨,母女間的對話似乎應該更親切更密集一些,但他們的對話卻冷清得像那個清涼的早晨——門外,田野白茫茫的,像紙一樣,上面凝著露珠。

雖然未得應允,但母親還是去煮了雞蛋拿了麵包給她,甚至在她不注意的時候,背過身去,嗓子裡發出類似動物的叫聲,卻不肯讓她看到她在流淚!

但沒有安慰,她甚至不願開口同母親說話,她知道,若開口,定會說些不太合適的話語,所以倒不如不說罷了。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而這樣的冷清,皆緣自少年時母親的‘狠毒’,那時候家裡孩子多,母親總是忍不住發脾氣,時常跟她嚷嚷要把她放在一隻桶裡淹死,所以小時候的她經常會設想自己被帶到斯萊尼河邊,然後被放進一隻桶裡隨波逐流,最終沉沒。

後來漸漸長大,她開始知道,這不過是句狠話,但這狠話讓曾經少年的她感覺可怕!但她也終於明白,‘有時候人就會說一些很可怕的話’,因為人有時候只能說一些很可怕的話,這是她最後的武器,有種辛酸的黔驢技窮的狼狽和辛酸。

從恐懼到理解到同情,這一場離別為她丈量出了她與母親的距離,有些遠,但只要互相每前進一步,就會靠近一點,所以她終於跟母親說出了那句——到紐約,我會給你寫信的。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應該尋找某種快樂的東西,讓分離變得艱難

關於父親,她的腦海裡似乎僅有不堪的記憶:

大姐被送到愛爾蘭最好的寄宿學校,後來成為一名教師。

尤金在學校裡很有天賦,可是剛滿十四歲,你父親就把他硬拉出來,去地裡幹活。

一直沒有輪到你去上寄宿學校。那個時候,父親發現讓女兒受教育毫無意義。

你總會離開,讓另一個男人享受你的教育帶來的好處。

如果上私立走讀學校,你就能給家裡幫一把手,在院子裡乾點兒活。


每一個家庭,都像是一座假山,有陽面的花鳥魚蟲,也有陰面的腐葉苔蘚,

她就是那株不起眼的苔蘚,所以關於苔蘚的記憶,大多都是別處的陽光燦爛。

例如全家合影的照片上:大孩子們都穿戴整齊,絲帶,短褲,明亮的太陽照著他們的眼睛。後面的孩子則是來就來了,任其自生自長,供其吃飽穿暖,然後送進寄宿學校。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可是她連上寄宿學校的機會都沒有,只能上私立的走讀學校,然後把更多的精力用作家中農活,沒有拿到畢業證,似乎也並非她一個人的錯,而比這更為離譜的則是這個家庭更隱晦的秘密:

父親搬到了另一個房間,你母親總是在他生日是跟他同房。母親去他的房間,他們就在那裡歡愛。時間總是不長,而且從不發出聲音,但你就是知道。後來,連這也停了,你被打發過去,陪你父親就寢。大概一個月一次,總是在尤金出去的時候。


一開始,她甚至是喜悅的,她享受於父親的擁抱,但後來她才明白,那不是她所理解的愛!所以她總是事後走進浴室,一遍一遍的沖洗自己,甚至希望水是燙的!

可即便在分離的前一刻,父親還在用他卑鄙的方式嘲謔她,但這真正意義上的離別卻令她總覺得心有不甘,想著‘應該尋找某種快樂的東西,讓分離變得艱難’。

畢竟惡劣的父親雖未敵過慾望的糾纏,卻最終沒有破了那無恥的底線,除了撫摸,他幾乎再沒有更深一步的侵犯,可是直到去往機場的途中,她才想到,父親曾經也很驕傲地跟全家人誇讚過她是個很聰明的姑娘!

傷口上開出的花,總是帶著血色的絢爛,像惡裡的那一點點良善,也總是更為顯眼。骯髒的墳塋如果成了家,再不堪,也總挾裹一絲捨不得!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你不能留下來的地方,也有人離開不了

終於要離開了,送她去機場的路上,哥哥尤金駕車,跟她說‘小妹,對不起,我沒能很好地保護你’。她知道哥哥想要說什麼,卻再不將話題繼續下去,至少在父親犯混的那些年裡,尤金裝飾了閣樓的房間給她住,而且還專門配上了鎖,只有她自己有鑰匙。

保護她,她的哥哥尤金盡了力,甚至為此,他一直不肯離開家鄉去外地闖蕩,去開拓自己的一番疆域。

可是現在她要走了,哥哥不用再保護她,也無法再保護她了,他唯一能做的是,風輕雲淡地告訴她:我會寄錢給你的!

最好的愛和依靠,或許從來都不在虛無的承諾和美麗的話語裡,而在於雪中的那一塊碳,可能黑乎乎的上不了場面,卻會在心裡燃起一輩子的火焰。

而關於他自己,又何嘗能優越到那裡去?如果不離開那塊土地,將永遠是幹不完的農活,還有與父母無奈的面對,他表示也會離開,若真的那個時刻到來,或許送他的人都沒有。

但是她知道,他沒法離開,也永遠不會離開,土地對他的牽制,讓他極有可能會老死家鄉,而她佯裝的無所謂,卻掩不過對那塊土地無般的依戀。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你不得不離開的地方,有人卻一般子逃不出它的牽制。

而命運也向來如此,它不是非黑即白的經歷敘述,它是善惡摻雜的人性展示,從呱呱墜地到默然離去,你會接收很多禮物,它們都帶著瑕疵,你拒絕了惡,也會拒絕它所攜帶的善,你接受了那絲善意,也必將承受它附帶的惡!

對家園的不捨,對父母有恨於愛,對兄長的掛念,對未來的無知,這一切像是一塊田野裡各色的草木花朵,你根本沒法將它分門別類地碼放整齊,所以在穿過機場走廊,在確認著衛生間的那道玻璃門後,你終於還是哭了出來!

所以,我們總是在某個瞬間 ,在靜默一隅,都會有忽然想要落淚的衝動,那是因為有一份神聖的告別將將擦肩而過,全新鋪展的成長地圖上,你要雜草探路地前行,帶著禮物,也帶著傷!

《離別的禮物》:在克萊爾·吉根的憂傷裡,解讀離別的神聖意義

有人說克萊爾的小說像一塊光滑的鵝卵石,但個人認為,她的小說更像是一塊淺綠色的薄荷糖,總能讓人在熙熙攘攘人間,紛紛雜雜喧囂中,很神聖地安靜下來,與她冷靜剋制的文本對話,像是與自己對話一般,在那一句句直白卻又極富詩意的臺詞間,就漸漸地放下了所有無奈與糾結,然後淺笑著繼續生活,或是像那個愛爾蘭姑娘一樣,把積攢下的淚水,全哭出來!繼爾像個戰士一樣,帶著禮物和傷害,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