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數大增的背後

歐陽金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最近透露: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城鎮就業人數環比增加10%以上,其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數均增長20%左右。

“靈活就業人數新增20%”,這樣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用工崗位下降,就業需求創下新高,穩就業的任務繁重。靈活就業模式無疑給穩就業拓展了無限空間與重要支撐。

這種“靈活就業”,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經濟韌性的體現。疫情期間,“共享員工”曾風靡一時。有數據顯示,我國2058萬互聯網平臺靈活就業者中,包括796萬網約車司機,455萬快遞和外賣員,114萬網絡主播,80萬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從業者。“哪裡就業哪裡去”,不斷湧現的新經濟、新業態撬動就業富礦,令靈活就業人員快速增長。

廣大農村正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人社部較早前通過“6個一批”促進農民工就業,其中就有不少鼓勵靈活就業的舉措。比如,“動員投身農業解決一批”,這是農民的老本行,現在新生代農民工開辦家庭農場、興辦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的探索越來越多;“扶持創業帶動一批”,農民從事農村電商、直播直銷早已不新鮮;“開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安排留鄉農民工當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是各地民生託底的重要一環。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靈活就業與鄉村振興實現無縫對接,讓“穩就業”“保就業”有更加堅實的依託。

當然,靈活就業也給勞動力市場的管理和勞動關係的調整帶來了挑戰。國家發改委新近表示,將面向自由設計師、網約車司機、自由行管家、外賣騎手、線上紅娘、線上健身教練、自由攝影師、內容創作者等各類靈活就業者,提供職業培訓、供需對接等多樣化就業服務和社保服務、商業保險等多層次勞動保障。這意味著,更多靈活就業者不通過傳統的僱傭也將獲得相應的社會保障。

思路一變天地寬。“靈活就業人數新增20%”的背後,是創新,是趨勢,是底氣,更是信心,或將為未來中長期穩就業帶來更多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