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即咸豐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工書、畫,善畫馬,亦能畫山水、花卉。

咸豐帝在位僅十一年。在這是十一年中,中國處在內憂外患的動盪年代。在咸豐即位不久,於咸豐元年(1851年)元月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咸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接下來的火燒圓明園,天地會的起義註定在位僅僅十一年的咸豐皇帝落寞的一生。國家的衰落動盪,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咸豐皇帝自已無暇翰墨,因此留下的墨寶很少。但他自幼受到嚴格的漢文化教育,使得他在書法方面具有一定的修養。

咸豐的書法乃是歐體風格,這與當時的書壇風氣有關。一方面,清代以來帖學逐漸衰落,碑學迅速興起,道、鹹之際是彼此消長的轉折點,之後碑學成為書壇的主流,而且以唐碑與漢碑、北碑相結合,尤其是以歐、顏、柳為基礎,成為晚清書法的一個特色。另一方面,受此風氣影響,嘉慶、道光都喜歡歐體字,道光帝尤愛歐楷,他喜歡的是“乾淨勻稱,以避謬訛”的實用歐體,使得他的繼承者咸豐帝也是歐體楷書的代表性皇帝。

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題識:浮雲幾片映遙岑,鼓枻黃昏達碧潯。舉首新蟾眉樣細,空明上下寫予心。乙卯九月上浣,福海晚泛得句。御筆。

鈐印:鹹、豐

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咸豐帝1855年行書七言詩 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