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不停的家庭——转换观念天地宽


协调不停的家庭——转换观念天地宽

1.

我妈喜欢手洗衣服,偶尔一两件衣服她觉得丢到洗衣机里洗浪费水和电,不如直接手洗了。

可豆爸觉得那才是浪费水浪费电。他是个企业家思维的男人——嗯,以企业那套思维管家的男人,——他嘴里的关键词总是目标、效率,性价比、最优解……

所以他说:妈,衣服攒一堆洗,别一件一件洗,浪费水又辛苦。

外婆说:脏衣服哪里能攒着呢?几下就搓了。

冬天,外婆就到洗脸台洗衣服,洗脸池装了即时热水龙头,一拧开关1秒来热水。

豆爸:妈,那即时热的瓦数多高啊,洗衣服一直哗哗的得多少水啊,太费电了。你要洗衣服就烧壶热水吧。

我妈:就一件衣服嘛,一下子就完了。

后来~

豆爸:妈,你烧热水洗啊。

我妈:就两件衣服嘛,搓两下就完了。

豆爸:下次你就得三件了……

他进门来又跟我嘀咕:跟你妈说啊,那样太浪费电了。

我笑:呵呵,不用说了,这算什么浪费?你不要只在洗衣服的几种方式之间比较优劣省费。你假设那就是她的爱好,就好比她生活里的糖,她就好那一口。老人说要吃糖了,你还不得去给她买吗?所以这就是她的糖。这不比有些老人喜欢打麻将输钱节约吗?还是不比你妈的高级爱好——买保健品一买就上万来得节约啊?

他想想,笑起来:也是,竟然还可以这么看问题。

我们对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理解,如果就事论事,那就太局限。

2.

豆爸:冰箱门又没有关紧!一直叽叽地叫,你爸也不知道来检查下?

我看他一眼。

豆爸:你爸进出房间又不记得关灯!

我看他一眼。

早晨吃早饭,鸡蛋的壳很难剥,碎了一桌子。

豆爸:你爸鸡蛋煮熟了也不知道放到冷水里激一下,那样剥壳就很容易了啊。

我:他知道啊,只是偶尔难免忘记。

豆爸:明明用点心就行了啊。


协调不停的家庭——转换观念天地宽

(偷偷告诉你,就是Bill Gates身体机能也会退化哦)

我看他一眼,点点他胳膊,引他注意,说:老人做事不如我们的意,不要一根筋地认为那是他意识不到位,或者是故意不做好。如果这么想,你当然觉得真是要好好批评他一下,务必帮助他去意识到问题,然后改进。但是对他们来说那往往不是主观意识不到的问题,而是客观能力不达所致。比如洗碗洗不干净那可能是老人眼神不好,忘记了关灯就是因为记忆衰退,冰箱门没有关紧的叽叽声,他就是听不见,——他听见还会不来检查一下吗?这是显然的啊。

豆爸:炉子上经常烧着开水,你爸就去了客厅,又总听不到水开的声音。

我:你说得对,他听不到,听觉退化了。所以,我今天就给他买个厨房闹钟,让他每次一烧水就定好时间,随手带到客厅。

一件事对方没做好,要避免动机取向,要相信人,问题不要主观化,而是客观化,才真能找到改进的办法。否则责备不解决问题,反而破坏了家庭关系。

3.

老爸洗碗洗不干净。

豆爸:洗碗洗不干净,又要重新洗,浪费人力……

我笑:切,咋是浪费你人力了?不是浪费了你一半,而是他做了一半,为你省了一半人力!

吃早饭,豆爸看见我手里端一碗白白清清的豆浆。

他不悦道:一碗白豆浆,你爸也不知道给你放几勺芝麻糊进去。如果是我,就会用豆浆熬一碗芝麻糊给你。

我笑:别怪,他事儿太多了。一早起来给我妈妈全身包姜呢。

豆爸:那后面做早饭的时候就该想着怎么给你做得营养。

我笑:熬豆浆时他不还要想着给我熬人参枸杞水吗?好了,人家只该照顾他的老婆,你啊,你的老婆不是该你自己照顾吗?

他不吱声了。

有些事,你要怪人家没做好,可是想想,那难道是天经地义该对方做的吗,还是其实本来是你的事,人家帮你做了?

协调不停的家庭——转换观念天地宽

4.

豆爸去把女儿从学校接回来。

晚上进门看见女儿的床尾多放了一床被子。

豆爸:你妈也不知道收到柜子上端去,堆在床上干嘛?

我:柜子上端太高了,她没法放,上凳子对她来说不安全。

豆爸收起来女儿床尾多余的被子,又把从女儿学校取回来的褥子放在床尾。

次日中午见了,说:你妈也不知道把这褥子垫到女儿床下去,都大半天了还放在床尾。

我:昨天我发现她已经没能力在床上爬来爬去把床铺平整了,一会儿我来弄。

今晨起来听到豆爸喊:妈,我告诉你,一会儿豌豆锻炼完了,你让她这样穿衣服,先这件,然后这件,然后哪件……裤子,这个是里面的,那件是外面……

我隔着门: 你说了那么多,我都记不住,你就直接跟女儿说,她自己穿,别跟妈说啊。

豆爸恼:哎!说了白说。

协调不停的家庭——转换观念天地宽

一会儿他又指使:妈,你没事就把豌豆柜子里的衣服裤子重新叠过,归类码好,该挂起来的挂起来……

我妈:已经都叠好,挂好了啊。

豆爸:那算好哇?找东西都不好找。

我:你不好找不是因为里面没规律,是因为你不熟悉那个规律。

豆爸:那就继续整理更清楚些,任谁一开门看一眼就能明白。

稍后,家里安静了,我给豆爸冲一杯咖啡过去。

我看着他,说:这两天我集中地意识到一些事情,想跟你说一下。老人与我们同住,若能多做事,这既有利于他们的健康,也为我们分担家务,那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自己却得明白,家里老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们必须承担家务,否则就是他们不对,你就要气恼。这跟农村那些认为结婚娶媳妇父母就该给他们准备好房子,否则父母就不合格的混蛋思路本质上什么区别?

记住啊,父母的价值不在于他们有用。

父母与我们住在一起,不是因为他们能帮我们什么,而是,他们是我们的父母。

协调不停的家庭——转换观念天地宽

5.

老人与我们同住,就是两个家在一个屋檐下。观念与我们不同,能力与我们不等。我们对这些差异自然会有我们的理解,但务必保持反思,我们自以为是,不是因为我们理解的就是真的对的,而不过是我们身处经济、年龄强势地位,能够强加于人。

老人做事若不如我们意,不随我们的习惯,不妨换个视角,人比事重要,对方的主观生活质量比我们狭隘的成本观重要,比我们的习惯重要。

换个视角,有些事不是对方不用心,不专心,更非故意的,而是受到他们体力、精力、记忆力衰退等客观的局限。你要责怪一个人做不到他做不到的,那你怎么不上天呢?

换个视角,有些事父母做来并非分内,我们生活的事是不是本来就该我们自己承担?是他们只做对了一半该挨埋怨、批评,还是他们其实已为我们做了一半,我们当感谢,觉得有他们帮忙真的还不错哦?

换个角度想想,我们爱父母并不是因为他给我们带过孩子,正在带着孩子,将为我们带孩子,可以给我们分担家务。他们于我们有价值不是因为他们有用,而是,他们曾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有机会体验这酸甜苦辣咸的缤纷人生,那就是对我们莫大的恩赐。

6.

或许要人要说:哈,任老师,这还不是因为那是你的父母,要是婆婆你会这么想吗?

这个呀,嘿嘿,豆爸曾经对我感叹说:“如果我妈认为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好人的话,那就是你。”

我曾经对豆爸说:别只叫你爸来啊,也让你妈一起来住呗。

豆爸……斩钉截铁:绝对不行!我不想卒于气死。

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