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二月二,龍擡頭”的風俗和禁忌:真的有道理!大家不要觸碰

農村“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和禁忌:真的有道理!大家不要觸碰

民間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但關於“二月二”要剃頭的來歷及傳統習俗和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呢?在二月二這天,除了要剪頭髮,還有一些什麼禁忌,你知道嗎?

我國農曆二月二是個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民間傳統節日,因為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春分。傳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會被轟隆的春雷驚醒,而後抬頭而起,開始行雲布雨。所以先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或者叫龍頭節或青龍節。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l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之雙角。在農曆二月二這天,大約夜晚9時半左右,“龍”的兩隻“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慢慢升起,這時整個“天龍”的身子尚隱沒在地平線以下,故稱“龍抬頭”。

農村“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和禁忌:真的有道理!大家不要觸碰

雖然,“二月二,龍抬頭”這一說法一直延續了下來,但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二月二跟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而是更側重於農業生產。另一則傳說,二月二節日更早起源於伏羲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的時候“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的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時,此事成立國家的一大國策。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現在來看是因為古代農村的水利條件比較差,人們非常重視春雨,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作物能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二月二”一直流傳至今!

農村“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和禁忌:真的有道理!大家不要觸碰

但是“二月二,剃龍頭”的習俗,其實是清代才開始出現的,這可能和當時滿清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有關。這一習俗又與“正月裡剃頭死舅(思舊)”的習俗遙相呼應。所以整整一個正月都沒理髮的人們,“二月二,龍抬頭”一下,不僅可以落得一頭輕鬆,而且還能得到好彩頭。

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豆豆了(北方方言叫料豆),二月二,炒料豆,最起碼在北方農村是一個很盛的風俗。過了春節,鬧罷元宵,就到了二月二,在農家人的節目單上,二月二是一個排在第三位的慶典。雖然就節日氣氛和隆重程度而言,比不上春節和中秋,但是在農家人的眼裡,其地位卻是與清明、端午、重陽等節日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農村“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和禁忌:真的有道理!大家不要觸碰

現在說完了習俗,二月二有什麼禁忌大家知道嗎?

  1. 二月二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動刀動剪動針線,否則會傷到「龍目」,戳到「龍眼」。
  2. 早晨擔水時,禁忌水桶碰到井幫,否則會碰傷龍頭。
  3. 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還忌諱吃稀飯喝疙瘩湯,以免糊住龍眼,天將降冰雹。
  4. 二月二這天不吃麵條,因為麵條細長,像龍鬚。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諱吃麵條,說是吃麵條就是吃龍鬚,惹了龍王,當年會鬧澇災。
  5. 不能喝粥、吃米飯,人們認為粥是龍血,米飯是龍子。
  6. 不能紡花,因為「二月二紡花,胭了龍毛龍抓」。龍抓就是雷電擊人的意思。
  7. 有些地方忌洗衣,怕傷了龍皮。
  8. 武城一帶忌太陽沒升起前出屋門,否則會「踢囤尖」,砸了一年豐收的希望。
農村“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和禁忌:真的有道理!大家不要觸碰

雖然上述禁忌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貼近傳統節日,看似是相對於現代文化的逆向而動,其實在今天是具有重新尋找“天人合一”境界、找回身心健康的深刻意義的,傳統節日是我們尋找、建構和諧社會的不可凌越的象徵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