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的卑鄙與陰險:這篇高中課文騙了我們幾十年

這個故事是齊魏之戰,或者說孫臏VS龐涓宿命之戰的尾聲,關乎一個功臣的命運。

在中國社會,一個下屬的功勞太大,往往會遭到領導的猜忌;一個人的風頭太盛,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他人的嫉妒與算計。

在兩次對魏國的戰爭中,齊國都取得了勝利。兩次擔任將軍的田忌,其功勞之大,風頭之盛,可想而知。

毫不意外,他也被一個人記恨上了。此人便是此前朝堂辯論中主張不救援韓國的成侯鄒忌。

鄒忌的卑鄙與陰險:這篇高中課文騙了我們幾十年/細讀通鑑之九

鄒忌何許人也?《戰國策》中有一篇名文《鄒忌諷齊王納諫》,說的便是鄒忌。這篇文章被選入當今中學語文課本,耳熟能詳。

這篇文章說,鄒忌是個大帥哥,太帥了。某日,梳洗打扮後的鄒忌攬鏡自照,心頭湧上一個問題:城北也有一個有名的帥哥,徐公,那麼,他也城北徐公誰更帥呢?

於是鄒忌問魔鏡,哦,不對,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更帥?

妻子回答:你最帥,徐公哪有你帥?

鄒忌不滿意,又問自己的妾同樣的問題。

妾同樣回答:徐公哪有你帥?

鄒忌還是不滿意。後來,他又問拜訪他的客人這個問題。

客人回答:徐公沒你帥。

第二天,徐公親自來了。我懷疑徐公是不是聽說了這件事,所以親自上門比一比誰更帥。

鄒忌一看徐公,心裡頓時涼了半截,徐公似乎比我帥啊。然後又偷偷地照了照鏡子,確認過了,自己比徐公差遠了。

鄒忌是個愛思考的人,立馬反思出一個大道理:妻子、侍妾以及客人都沒有說實話。他們為什麼不說實話呢?因為他們有的向著我,有的畏懼我,有的有求於我。

自己反思了還不夠,鄒忌立馬將這段經歷以及這個大道理告訴了齊威王。魏王一聽,有道理啊,於是大開言路,鼓勵群眾向自己提意見、大鳴大放。於是老百姓排著隊到王宮中提意見。

從此,齊國天下太平了。

鄒忌的卑鄙與陰險:這篇高中課文騙了我們幾十年/細讀通鑑之九

多麼正能量啊。這裡的鄒忌,不僅聰慧、睿智、有自知之明,而且正派、一心為公,關鍵是還長得帥。

當然,《鄒忌諷齊王納諫》的真實性不可靠,很難說是真的。不過,《戰國策》中記載了很多鄒忌正能量的事件,我相信,鄒忌應該確實有他大公無私的一面。

但正如我常說的,歷史這種東西,絕對不是非黑即白,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絕對的邪惡。

比如,在田忌這件事情上,鄒忌展示了他的另一面——陰險、卑鄙、自私。

鄒忌妒忌田忌,設計了一個毒計,他動用了中國歷史上迫害政治對手的終極大殺器——誣陷對方謀反。這是要把對方往死裡搞啊!

話說,有一天,齊國國都臨淄城中,一個衣著華貴的人趾高氣揚地進入一家算卦鋪子。一進鋪子,這人便排出十金,大大咧咧地說:“我是田忌的人,我家主公三戰三勝,欲行大事,能不能成功?”

“欲行大事”,搞一個大事。這在中國古代的語言中就是造反的代名詞。

我們不知道算卦的術士是怎麼說的。總之,這人一走出鋪子,立馬就被逮捕。一番刑訊逼供之下,這人老實交代,田忌準備造反。

這下,齊國轟動了。

鄒忌的卑鄙與陰險:這篇高中課文騙了我們幾十年/細讀通鑑之九

當然,這一切都是鄒忌導演的一齣戲。但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詭異的現象是,一個人只要沾染上了“造反”這個罪名,就算是假的,也很難說清楚。

對於“造反”這件事,最高統治者寧可信其有。最高統治者的想法是,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蛋,既然有人告你造反,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是你有什麼不軌的行為,被人抓住了把柄。

所以,即使最後證明是被冤枉的,也得脫層皮。

田忌就面臨著這樣的困境,沒地方說理去。他恨死鄒忌了。

怒火攻心的田忌採取了最壞的解決方式,鄒忌在臨淄,所以田忌便組織人手攻打臨淄。他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抓住鄒忌,就能把事情解釋清楚。

但他的這一攻打,反而坐實了鄒忌的誣陷。你糾集暴徒攻打國都,這不是造反是什麼?

但臨淄豈是他臨時糾集的家兵所能攻破的?

田忌不願意坐以待斃,只好逃亡楚國去也。等他再次回到母國齊國,已是八年以後,齊威王去世,齊宣王繼位之後。

鄒忌的卑鄙與陰險:這篇高中課文騙了我們幾十年/細讀通鑑之九

問題是,齊威王知不知道實情?我認為是知道的。

或者更準確地說,他根本不在乎實情。他在乎的,是田忌作為一個立了大功的下屬,如何處理這樣的危機。

當田忌敢於糾集家兵攻打國都,實情已經不重要了。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一個忠誠的下屬,都不能,也不敢攻打王所在的國都。

一個敢於攻打國都的下屬,即使他是想證明自己的清白,那也是不可原諒的。你證明自己清白的方式恰恰說明,你對王的權威缺乏必要的敬畏。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田忌攻打臨淄成功,接下來會幹什麼?大概率田忌會控制住齊王,甚至有可能殺了齊威王,自己當王,都姓“田”,田忌也可以當得;或者換一個傀儡王,田忌成為一個弄權的權臣。

所以這麼說來,田忌冤枉嗎?其實也不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