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梁山镇及周边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张家川县梁山镇及周边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马智雄

西北民族大学


张家川县梁山镇及周边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民族关系一直是民族学的重要课题,从民族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分析、寻找规律是源于学术和现实的双重需要。回汉两民族都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各地,但在不同历史和地区的背景下,两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过程、状态和特点,对于民族关系研究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张家川县梁山镇处于两市三县的交界地区,人口构成相对复杂,且历史上汉回关系发生过多次变化,对该地区民族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第一章先对张家川地区的自然环境、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构成以及宗教情况进行描述,之后将研究范围锁定在梁山镇及其周边地区,并对这一范围内的各项自然、社会情况进行叙述。最后从历史角度回顾张家川县梁山镇以及周边地区回族的族源,并将此民族发展历程与汉族相结合,以史实体现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第二章是以各个社会变量为角度分析影响梁山镇回汉民族关系的多重因素,首先是从居住格局出发,通过调查目前回汉民族居住分布状况,来分析两民族成员对住所所处的社会环境要求所体现出的民族意识,以及这种居住分布对两民族成员来往频率的影响和意义。进而延伸到两民族在日常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政治等方面的交往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在学校和集市这两个公共区域环境下,民族交往情况的变化。最后从民族通婚的状况与人们对通婚的看法、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饮食等方面分析当地回汉两个民族沟通的文化深度;第三章以活畜市场为核心,描述了其建立的过程、对当地人生活的意义、搬迁及其影响,并从经济和文化两种角度论证了活畜市场是如何见证了当地社会生活的变迁并承担回汉民族关系纽带角色的,并提出了“牙子”不仅是市场中的重要人物,更在调节回汉民族关系中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第四章首先反观前文,从历史、自然环境、经济、传统观念角度思考梁山镇及周边地区存在的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因素。尤其是经济上,部分回族通过从事商业获得了较多的收入,其消费观念也有所改变。因此,矛盾一方面体现在他们与当地收入较低的部分汉族形成了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是新的经济观念影响到了全体当地人,尤其体现在被提高定价的彩礼钱上,部分汉族人的收入承担不起“提价”的习俗,并将之归咎于收入较高的回族人。另外,集市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也因自身的不足,如管理不规范、汉族在交易中处于弱势等,导致产生了一些阻碍民族团结的因素。在总结上述原因之后,在文末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将落实民族政策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是通过经济建设切实改善回汉民族整体收入来调节民族关系,强化地区之间、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教育事业,改变人们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并接受科学知识,更好地与兄弟民族共同发展本民族、本地区的建设事业,并培养优秀的民族干部建设家乡;完善民族自治、宗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关键词:张家川; 梁山镇及周边地区; 回汉民族关系;

导师:虎有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