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優化營商環境按下“加速鍵”

日前,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傳來:在自治區組織的2019年度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北海市得分76.76分,排全區第一名;22個評分指標中,進入全區前四名的指標17項,佔比77%,屬全區最高。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北海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抓手,對標全國最高標準,拿出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勇氣和毅力,大膽推進一系列創新改革,大力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整治,激活發展之源。

對標一流 效率加速

落地北海的信義玻璃項目,從洽談到落地開工只用了4個月,跑出了“北海加速度”;福達冷鏈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只用了40來天;教育“三三零”工程,一年內新建、擴建了8所學校,新增2.4萬個學位;金融小鎮項目在一年內已有163家現代金融產業城企業註冊落地……

這一項項可圈可點的成績背後,是北海對標全國最高標準,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最大的政治生態來打造的紮實舉措。推行市黨政“一把手”抓部門“一把手”工程,市本級承接的任務,督促縣區、部門“一把手”抓落實,保證改革“最後一米”得到很好貫徹。2019年以來,全市40多個單位和一縣三區同心協力,對標對錶,有力推動工作作風轉變和營商環境改善。

北海市還紮實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對標自治區黨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的《營商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方案》,把營商環境專項整治作為三個自選動作之一來重點推進。梳理出4個方面整治內容、6項整治重點、21項工作任務,逐一對照檢查,逐項整改到位,集中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限期解決一批符合政策的複雜問題共107個,專題協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共14個,做到“新官也要理舊事”。

規劃領先 創新加速

“營業執照這麼快能辦下來像做夢一樣!”廣西新凱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先生是拿到北海第一張“秒批”營業執照的人。去年8月29日,廣西首個智能自助“秒批”營業執照系統在北海市上線運行,申請辦理營業執照進入了“秒批”時代,這項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

北海高標準規劃,持續深化“放管服”和重要領域改革,不斷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首創網上全民監督營商環境。通過打造“北海e眼”平臺,將平臺投訴舉報範圍延伸到營商環境全領域。2019年,“北海e眼”平臺共接到各類舉報投訴23760件,處理率達100%。2019年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互聯網+監督”反映廣西的400多個問題線索中,北海市僅5條問題線索,全區最少。

北海市注重藉助技術創新攻關提升辦事效率,開設“自助政務服務大廳”,助力建設項目審批提速;2019年6月1日起正式啟用“最多跑一次”網上服務平臺,可在銀行端口發起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信貸效率在全區最快。中直、區直駐北海部門也大力支持營商環境建設。稅務部門運用網絡新技術開展智能稅務建設,90%涉稅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北海海關加大投入引進智能系統,實現“走一條通道、過一套設備、做一次檢查”的通關便利化。北海中級法院系統投入1000多萬元開展“智慧法院”系統建設,網上辦案便利度顯著提升。

聚焦熱點 解決難題

北海市高精度聚焦,按照“開門搞改革”的思路,一方面關注企業群眾最急迫最揪心的突出問題,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聚焦企業經營中遭遇的共性問題,補制度之缺。

在全區率先繪製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7大“產業樹”全景圖,打造“產業樹”信息化升級版,按圖索驥,破解“招商難”。為破解“融資難”,用資源換產業,投資商託底購買土地參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沒有增加政府債務前提下,建成一批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開展“銀稅互動”創新貸款模式,拓寬融資渠道。2019年,共為全市91戶企業累計發放納稅信用貸款117筆、合計4859萬元,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破解“徵地難”,成立20個徵地搬遷工作組,出臺新的徵地搬遷補償辦法和徵地搬遷工作經費管理辦法,全年共徵收並清場移交土地近4.5萬餘畝,相當於過去12年北海徵地量的總和,為全市項目落地鋪平了道路,讓投資商切身感受到北海優越的投資環境。

為破解“審批難”,北海市比照自治區“簡易辦”“減一半”要求,重點在壓縮審批時限上做文章,自主推行“三三三”改革,即:簡單事項“即日辦結”比例達到30%,一般事項3個工作日內完成比例達到30%,其他事項限定在法定時限30%內辦結。全市305項行政許可事項平均法定辦結時限從24.2天壓縮至4.5天,提速率達81%,比2018年平均提速2.5天,達到全區最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