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張掖市民政系統深入貫徹“三聚”“三基”要求 用心用情築牢民生幸福底線

去年,我市民政系統深入貫徹“三聚”“三基”要求

用心用情築牢民生幸福底線

張掖日報記者段曉梅

去年,我市民政系統按照“三聚”“三基”的工作要求和職能定位,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全力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社會救助工作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專項救助等多重兜底保障機制,全力推動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紮實推進兜底保障衝刺清零,築牢兜底保障安全網。全面完成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提標任務,完善單人戶施保政策,實行市級備案登記制度,城鄉低保規範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建立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數據庫,聯合財政、審計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切實解決城鄉居民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特困供養人員照護服務,建立分散供養對象探視走訪制度,特困人員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年及時足額髮放救助資金3.24億元,切實保障了31518戶66841名城鄉低保對象和6471戶6916名城鄉特困供養對象的基本生活。發放救助金1.07億元、臨時救助困難群眾7.4萬人次。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為1.32萬名殘疾人發放補貼資金1709萬元。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327人次,幫助8名流浪人員尋親回家,流浪乞討人員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加大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救助困境未成年人600多人次,為210名孤棄兒童發放孤兒生活費335萬元。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深入推進民政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整頓軟弱渙散村級組織28個,聯審清理不符合條件的村“兩委”成員390人,並及時配強補齊。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申報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累計建成全國、全省示範社區9個。分兩批次取消、合併鄉鎮(街道)、村(社區)掛牌23類85種7444塊,取消合併比例達71.4%。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通過政府購買、孵化培育等多種方式加快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新登記註冊社會組織13個,全市共有社會組織1814個,2家社工機構在第七屆中國公益慈善交流會上展示社會工作發展成效。

去年9月,張掖韋評殘疾人社會工作事務所負責人劉韋評被評為第六屆“CCTV年度慈善人物”。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清理工作,做好宗教活動場所法人登記,申報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3個,爭取資金70萬元。積極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投入資金753.3萬元,受益群眾14288人次。市慈善協會籌集資金307.3萬元,實施慈善項目5個,開展“情暖張掖助力脫貧攻堅”等慈善救助活動34場次,惠及1.2萬名困難群眾。啟動互聯網公開募捐,開展騰訊公益“99公益日”募捐活動,籌款61萬元,參與人數達2.2萬人次,位列全省第二。推進志願服務活動,註冊志願者15.8萬人,志願服務時數12.3萬小時。強化福彩銷售網點監管服務,拓展市場營銷渠道,全市福彩銷量1.8億元,籌集公益金5189萬元。

基本社會服務優化提升

加快“互聯網+智慧養老”發展,市本級和六縣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全部建成並運營,150餘家養老、家政服務領域的組織或企業參與,服務老年人8.06萬人次。新建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2個,落實運營補貼450.8萬元,惠及10萬餘人次,城鄉覆蓋率分別達88%、52%。實施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暨“百院萬床”改造提升,投資789萬元,完善提升農村敬老院設施條件和供養水平。支持鼓勵機構養老運營,爭取補貼資金323.7萬元,機構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殯葬專項治理,平遷整治墳頭墓地20034座,拆除違規殯葬設施4872處。倡導文明祭掃理念,配置祭祀焚燒爐5500個,城區亂搭靈棚、沿街焚燒祭祀用品現象基本得到杜絕。補錄新中國成立以來婚姻登記數據21.5萬條,婚姻登記管理信息化水平持續提升。投資763萬元,新建城市道路指示標誌牌635塊,設置標準樓院門牌35萬塊,整改不規範地名21個,城鄉地名標誌實現全覆蓋。深入開展平安和諧邊界創建示範活動,調處邊界矛盾糾紛2起。

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推進

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提升民政服務保障水平的有效抓手,投資5463萬元新建的市社會福利院、市救助管理站基本建成。持續推進小、遠、散、舊農村敬老院整合,投資2700萬元的甘州區中心敬老院二期項目和投資1524萬元的高臺縣養老中心養護樓均完成主體工程,投資2100萬元的山丹縣位奇鎮、李橋鎮、東樂鎮敬老院建成投用。謀劃新建的高臺和肅南殯儀館、臨澤縣殯儀火化設施,完成前期工作。加快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投資2.7億元的孔文養老示範基地和投資1.5億元的甘肅尚福佳苑養老服務基地具備運營條件,即將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