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閩南的土筍凍是“筍”做的嗎?這樣想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所謂土筍凍里根本就沒有筍哦,經常聽外地人說土筍凍,看起來就是小蚯蚓一樣,完全不敢下口,這東西能吃嘛?這樣想的你肯定是沒有細細品嚐過,而且還不知道到它的美味和功效。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相傳鄭成功在攻打臺灣的時候,物資緊缺,但是鄭成功的部隊軍紀嚴明,從不接受百姓的一分一毫,當地駐軍靠海邊非常近,飢餓難耐之際,將士們就到海灘上挖“土筍”用於熬湯充飢,鄭成功也都是以此為食,憂心收復臺灣,有一日忘記喝土筍湯,想喝的時候土筍湯早已經凝結,於是便割上一塊吃起來,沒想到味道比熬湯更為鮮美,而後更是在軍中流傳開來,經過後人不斷的改進,才成就了今天的“土筍凍”。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所謂土筍凍它的原材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長也就2、3釐米,大家可能會想著蟲能吃嘛?即使能吃,那不是吃起來也太噁心了,這可能就是外地人覺得難以入口的原因吧!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但是革囊星蟲食一種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鈣、磷、鐵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在泉州故有"海灘香腸"的美譽,因此由革囊星蟲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土筍凍更是鮮美可口。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土筍”生長於沿海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的灘塗上,在閩南等沿海地區,經常會看到三三兩兩的老人家拿著專門挖土筍的工具在沙灘上挖著“土筍”,挖完回去之後還要經常吐沙,熬煮,製成像豬皮一樣的膠質,膠原蛋白更豐富,經過冷卻之後才能形成土筍凍。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土筍凍經過泡、壓、煮三道工序之後製成之後,各個晶瑩剔透,肉質乾淨,味道清爽鮮美,嫩滑可口,經常加之醬油、陳醋、芥末等調料,還配有芫荽和特製的糖醋蘿蔔一起食用,成為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土筍凍不僅僅流行於泉州,在漳州、廈門、莆田等都非常受人們的歡迎。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其中以泉州晉江安海土筍凍最為出名,在各地沿海地區經常看到大街小巷叫賣著:“安海土筍凍”這樣的聲音早已響徹沿海地區各城市,土筍凍已經是外地人來泉州一定要嘗試的美味。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土筍凍不僅味道鮮美,其還有保健的功效,民俗學家楊紀波先生在《星蟲》一文所言"即使是產婦也可以吃,且有滋補作用",龍二少爺的《土筍凍》中就提到:"當喉嚨疼痛時,吃了它立即止痛,勝似妙藥。”雖有可能言過其實,但這絕對是品嚐過土筍凍美味之後情不自禁的寫出來的。

閩南“土筍凍”成恐怖小吃,難以入口?這我就要澄清一下了

所以土筍凍並不是人們所想的恐怖小吃,而正恰恰相反,是泉州傳統特色的民間小吃,僅僅看外表可能會被星蟲的外形所嚇倒,但是細細品嚐之後又會被深深的吸引,這樣味道鮮美又有滋補作用的美味,怎能不品嚐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