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1942年夏季時期,德國幾乎將全部力量投向歐洲東部戰場,即蘇聯。短短5個月內,德軍將蘇聯在1941年取得的優勢全部打掉。

這5個月內,戰略主動權漸漸從蘇聯的手中回到了德軍手裡,有些戰場德軍甚至向前推進了500公里。蘇聯失去了對德軍的戰略主動權。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了蘇聯一年之內如此大的的變化?蘇聯方面則將這原因歸結為德國在歐洲沒有第二戰場,因此德軍全力進攻蘇聯,而蘇聯卻難以應付。

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德軍在歐洲沒有第二戰場,所以能全力進攻蘇聯這是一個原因,但不能作為主要原因。因為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同樣沒有第二戰場),一對一卻是取得了勝利。因此將德軍沒有第二戰場作為主因,是不全面的。

蘇軍之所以在1942年失利,原因有三點:

1、錯誤低估德軍的力量,過高估計己方力量。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用到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蘇軍就是犯了“自大”的毛病。

1941年11月,斯大林發表演講時候曾說;德軍再過幾個月,再過半年,也許一年,希特勒德國一定會由於其罪行累累而崩潰。蘇聯方面對戰爭的形勢過於樂觀了。

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蘇軍在1941年取得的一系列勝利,使得德軍的“閃電戰”計劃破產,打破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德軍的“中央”集團軍雖然遭到損失,並向後方退去,但德軍的有生力量還在,仍能對蘇軍造成打擊。

正是由於蘇軍對德軍的大舉勝利,蘇軍產生了全線總攻的想法。正是由於這一錯誤的想法,導致了蘇聯在1942年夏季的失利。

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2、1942年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對蘇德兵力對比做出了錯誤判斷。

蘇軍在裝備上要遠遠差於德軍,並且蘇軍沒有充足的兵員、物資補充。到1942年的6月,蘇軍先後建立了8個空軍集團軍,其他兵員得到補充後,蘇軍的作戰兵力人數高達560萬,坦克達到3882輛, 火炮和迫擊炮達到4900門,作戰飛機2221 架。

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德軍為了對付蘇軍,緩解東線戰場的失利,不斷將德軍的精銳部隊派去蘇聯。德軍和其盟友在巴倫海到黑海這條戰線上部下了層層重兵。其中有271個師、20個旅, 其中德軍有178 個師、8個旅和4個航空隊。

1942年5月,蘇德戰場上德軍大約有609萬人, 其中他國僕從軍約有81 萬,3 3 2 9輛坦克和強擊火炮,57000門火炮和迫擊炮,3395架飛機。

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若僅從蘇德雙方士兵與裝備數量對比上來看,德軍要佔有優勢。更不用說德軍的裝備以及作戰經驗要比蘇軍強上不少。

另外便是德軍作戰計劃的改變。德軍以及不再抱有一戰擊敗蘇聯的想法,轉為消滅蘇軍。因此德軍不再以進攻莫斯科等為主要作戰目標,而是打擊蘇軍的有生力量。但蘇軍方面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仍以為德軍要進攻莫斯科。

1941年蘇軍對德軍取得戰場優勢,為何在1942年的夏季中全部失去?

3、蘇軍高層的變動。

由於歷史原因,蘇軍軍方高層大規模變動,導致了蘇軍現代化指揮者缺少,這使得蘇軍在戰場上總是出現莫名其妙的失誤,被德軍抓住機會打得節節敗退。

蘇軍在1942年夏季戰場的失利,除了上述三點的主觀因素外,德軍及其盟友的數量、裝備優勢也是蘇軍失敗的原因。畢竟德軍的作戰實力在那裡擺著,德國工業的發達又是世界公認的,蘇軍失敗也不是那麼讓人難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