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喜愛的紫砂壺,到底瞭解多少

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宜興紫砂泥是如何被發現的呢?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宜興丁山(丁蜀鎮)位於太湖之濱,是一個普通而美麗的小鎮。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鎮裡的村民早出晚歸,耕田做農活,閒暇時便用陶土製作日常需用的碗、罐。就這樣,他們過著無憂無慮而又簡單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一個奇怪的僧人出現在他們的鎮上。他邊走邊大聲叫喚:“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村民們都很好奇地看著這個奇怪的僧人。

僧人發現了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說“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嗎?”,人們就更加疑惑了,直直地看著他走來走去。奇怪的僧人提高了嗓門,快步走了起來,就好像周圍沒有人一樣。有一些有見識的長者,覺得他奇怪就跟著一起走,走著走著到了黃龍山和青龍山。突然間,僧人消失了。長者四處尋找,看到好幾處新開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種顏色的陶土。長者搬了一些彩色的陶土回家,敲打鑄燒,神奇般的燒出了和以前不同顏色的陶器。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紫砂陶藝慢慢形成了。


你所喜愛的紫砂壺,到底瞭解多少

讚譽紫砂器皿的詩詞自宋代以來﹐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題賦.北宋歐陽修不算第一人的話,起碼都名於前列了吧!溪山擊鼓助雷驚,逗曉靈芽發翠莖.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清.此外蘇東坡、梅堯臣、米芾、黃庭堅等人及南宋、明清兩代均有大量有關詩詞﹔對聯、鉻句等刻於壺身上.在此不一一列舉了.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你所喜愛的紫砂壺,到底瞭解多少

說起紫砂壺不得不說蛋包提樑紫砂壺,壺型渾圓飽滿,取其拙樸自然之態,以豐腴圓潤的姿態示人。整壺古樸雅緻,線條簡練流暢,不事任何裝飾,展現紫砂壺最本質的藝術魅力。蛋包提樑壺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流行壺式,其造型圓滾可愛,憨態可掬,敦厚且不失秀美,對中國紫砂器具造型的“圓”的闡釋達到極致,正因為如此,其成器製作難度較大,比例稍失就韻味全無。


你所喜愛的紫砂壺,到底瞭解多少

再來說的就是原礦段泥的紫砂壺,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原礦段泥是本山綠泥與紫百泥的結合體,這種結合是指自然結合,是地殼運動時,紫泥與本山綠泥擠壓到了一起度,也稱為“共生礦”。燒成後色澤純正,比較細膩。

你所喜愛的紫砂壺,到底瞭解多少


再一個就是優質老紫泥紫砂壺,這種壺的實用性較好,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調,養成後壺身素淨,拙樸之中有渾圓氣象。老紫泥砂器的發源,因1976年宜興羊角山發現燒製紫砂砂器的龍窯,推前了500年左右,從明代推至北宋。與什物相印證的文字有“梅容堯臣:“紫泥新品泛春華”,“雪貯雙砂罌”。歐陽修:“喜共紫甌飲且酌”。


你所喜愛的紫砂壺,到底瞭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