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雖然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個普通的職業,但是卻備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每年報考公務員的考生不僅有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已經步入社會的工作人員,甚至於寶媽寶爸都會去參加考試,足以見公務員考試是多麼的火爆。
但是,動輒幾百個人爭奪一個崗位的局面,讓不少考生望而生畏,認為公務員考試是專門為天才設置的,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致每年百分之80的考生,都是在做陪練,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最終在35歲以後,完全失去了希望。
公務員考試難道真的只是為天才們設計的嗎?不,堅決不是,因為報考公務員的學歷不僅僅有研究生,還有本科生,專科生,只要能沉下心來學習,充分認識到公務員考試的套路,那麼上岸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今天,公考大神就帶領各位考試小白們,從公務員考試的報名、備考、筆試、面試、政審,全方位的瞭解下公務員到底是怎麼學的。(如果不對之處請多多指正)
一:報名
你適合報考公務員嗎?
很多考生因為是第一次報考公務員,根本不瞭解自己的專業是否適合報考,因為公務員報考崗位一般是在考前2個月才公佈的,甚至於前一個月才出來,這就導致很多考生心裡沒底,總認為第一次報考只能是試試深淺,沒有動力做充足的準備,很顯然,這是極其錯誤的,也浪費時間。
其實,每年的公務員報考崗位對於專業要求基本沒有太多的變化,決定備考公務員之後,完全可以下載往年的崗位表,對比自己的專業,一般建議:如果全部的崗位中只有一兩個適合自己報考,那麼還是放棄吧,因為考上的希望很小。在所有的專業中,文科類的專業崗位需求量最大,尤其以中文類、經濟類、計算機類專業,可以說專門為公務員而生的。而對於工科的一些專業,比如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恐怕這輩子都和公務員沒有緣分了。
二:筆試怎麼複習?
1、需要報補習班嗎?
需要說明一個事實,在現實中,有考生花費幾萬塊錢報的名師班,最後筆試還是考的一塌糊塗,也有考生自己複習一個月筆試上岸的。這倒不是說誰比誰有天分,只是告訴大家,公務員筆試過於不過,和是否報名補習班,沒有太大關係,一切就靠自己,所以,經濟比較拮据的考生心裡不要有負擔。
2、怎麼複習?
如果選擇報名了補習班,那麼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跟著老師走就好,能開設補習班的老師,一般水平都可以,最起碼比考生要考的多,只要能進步,就足夠了。
如果選擇自己複習,則首先要從心底裡有信心,其次再談方法。
如今市面上賣得比較好的兩款公務員複習教材,想必每個考生都有了解,隨便哪一個,直接入手,這兩款各有優勢,沒有優劣之分。在此,想說的是,一定要給自己留夠三個月的複習時間。首先,通讀教材,教材上面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要領會到。然後再對每一個模塊進行專業性的練習,當然,模擬卷是隨時隨刻需要練的,畢竟考試時間的把握對考生成功有決定性作用。
必須要強調的是,也是很多考生會直接忽略掉的,一定要重視申論。絕大部分的考生在複習之初,就將全部的時間放在行測上面,因為每做一道題,都能知道對錯,甚至於在整個複習週期,基本沒有看過申論。最後導致所有的考生,行測都考的差不多,但是申論卻有十幾分甚至於幾十分的差距,如此想要筆試通過,無異於痴人說夢。
有一句是怎麼說的:“得申論者的天下”,申論確實是不好複習的,因為就算自己做了題目,也沒有人給自己批改。在此,大家一定要有一個認識:申路不是文科,是理科。除了最後一個大作文題目之外,申論剩下的四道題目都是看點打分,就是說,無論你的詞語多麼的華麗,只要沒有在採分點上,一切都是白搭,這也是公務員考試作為應試考試的唯一一個好處。
三:面試
如果筆試通過,說明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是彆著急,按照公務員面試的比例,在面試中,將會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被刷下,競爭還是很殘酷的。
進入面試的考生需要明白:公務員面試,考察的是一個人在高度緊張的下的總體表現,更側重於外部表現,題目本身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素(但也不能過於疏忽,如果胡言亂語,肯定是沒有機會通過的)。
所以,建議進入面試的考生,一定要報面試培訓班,著重鍛鍊自己的在考場上的語言表達能力,切記,一定要做到說話流暢,思路清晰,沒有卡殼之類的事故出現。而對於面試本身的問題,做到方向正確、考慮全面就足夠了。在此,需要告知大家一個信息:“在面試中,筆試第一的考生,成功上岸的幾率在百分之80以上”。
四:體檢,政審
既然能參加公務員考試,又通過了筆試、面試。想必對於自己的身體和背景也是非常瞭解的。所以在這兩個環節,一般沒有人出問題。但是該注意的還是的注意。
在體檢前三四天一定要穩住,不能為了提前慶祝就出去胡吃海喝,萬一哪個指標不對,二次體檢還不過的話,豈不是前功盡棄了。
政審環節中一個重要的審查就是看檔案,所以,不管是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工作族,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檔案,政審中對於私自打開的檔案的審查是十分嚴格的。
公務員考試,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有信心,瞭解考試的套路,找對複習的方法,一次上岸,還有很有希望的。在此,希望所有的考生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後,都能運氣滿滿,成功上岸,圓了自己的公考夢。
閱讀更多 小辛講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