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東寧,暴雨淹沒村莊,被困人員命懸一線!

東寧:

暴雨淹沒村莊 26名被困群眾獲救

8月15日至16日,黑龍江省東寧市綏陽鎮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多處道路、農田被淹,8月16日中午,處於地勢低窪地帶的綏陽鎮先鋒村四隊被洪水包圍,迅速上漲的洪水使多名群眾被困村中。發現警情後,綏陽邊境派出所聯合當地政府以及駐軍,組成聯合救援隊迅速趕赴現場,26名被困群眾全部救出。

8月16日早上7點多,綏陽邊境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稱先鋒村4隊有7名群眾在山上採蘑菇時被洪水圍困,民警到達先鋒村後發現道路被沖毀,水流太急無法進村,隨即調來剷車來到半山腰,協助7名村民下山。

16日8點半左右,4名民警進入先鋒村4隊進行搜索,先後轉移出15名被困的群眾,有行動不便的老人,民警和村民將其放上拖拉機轉移出村。

16日下午16點半左右,民警發現一名群眾被困木耳菌房,距離岸邊有70米,無法接近救援。民警隨即請求駐地解放軍一起開展營救,為將救援繩拋給被困群眾,解放軍調來該部隊最強投彈手將救援繩拋出70餘米,固定在菌房上,最終將被困群眾被順利救出。

截至16日晚上19點,東寧市綏陽鎮先鋒村四隊被困的26名群眾全部被轉移到安全地帶,無一人受傷。

穆稜:

降雨持續 40餘戶房屋被淹

8月16日,受強降雨影響,黑龍江省穆稜市馬橋河鎮西河村南側河堤多處洪水漫過河岸,造成洪水倒灌進多戶居民家中,因暴雨大面積形成內澇,最深達0.5米,多名村民被困,馬橋河邊境派出所接到報警後,迅速組織警力趕往救援。

民警在西河村發現,大約有40餘戶平房全部被淹,有部分居民已經自行逃出,但現場還有數名老人因行動不便被困家中。馬橋河邊境派出所民警隨即同鎮政府工作人員,分組展開救援。挨家挨戶到每一戶居民家中,敲門確認家中是否有滯留人員,將滯留在家中的居民逐一帶到安全地帶。

水勢漸退後,有部分居民返回家中搶救財物,並且有部分老人在水倒灌進家的情況下依然不願意離開。為保證人員安全,民警同政府工作人員,隨後又對滯留老人進行勸說,把不願意離開的老人逐一勸離,疏散到安全地帶。

截至17日凌晨,民警同政府工作人員,從被淹平房區疏散20餘名被困人員,其中包括多名老人。目前,疏散居民已被當地政府部門妥善安置。

16日17時12分,牡丹江市消防支隊穆稜大隊接到報警稱,位於八面通鎮四合村亮子河屯3名村民被困。穆稜大隊立即出動2輛消防車,11名指戰員趕赴現場。

到達現場後,經偵查,八面通鎮四合村亮子河屯現場因下雨導致山洪突發(河寬約150米~200米,水深約1.5~4米)。因沿線鐵路坍塌,雜草過多,衝鋒艇無法行駛至被困者處,現場指戰員在水中緩慢行進約二公里,到達被困人員地點,此時救援人員與被困群眾仍有一條寬約100米的急流,水流速每秒5米左右,無法通過急流開展水域救援。隨即,現場救援人員根據天氣情況、夜間光線及水位下降情況,確定了原地蹲守,聯絡當地知情村民,待水勢稍弱立即使用皮划艇開展救援的方案,在事發地蹲守一夜,於8月17日早5點,利用皮划艇成功將三名被困人員救出,無人員傷亡。

七臺河:

萬畝水稻被淹 盡力減少損失

七臺河市中心河鄉8個村共一萬多畝水稻被淹,現在水稻正是揚花期,為減少損失,中心河鄉政府出動5臺鉤機、8臺剷車、在各個村裡清淤排澇,採取沙袋加固堤壩,水泵抽水等措施,將水稻損失能搶回百分之二十左右。

牡丹江市發佈大風藍色預警

11:30更新 | 數據來源 中央氣象臺

颱風氣象:

這雨從何而來?

颱風“利奇馬”於13日11時移動到渤海灣南部,減弱為熱帶氣旋,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受颱風“利奇馬”殘餘勢力影響,8月13-14日我省中東部地區普遍出現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天氣。

15日開始,受西風帶冷渦和颱風“羅莎”外圍雲系共同影響,全省大部出現大範圍降水天氣。截至17日09時,東部地區出現暴雨天氣,局部大暴雨。

颱風“羅莎”於16日20時移動到日本海,減弱為溫帶氣旋,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

預計,17日受冷渦影響,我省中部和北部地區還將有中到大雨。18-19日,全省大部轉為陣雨天氣。

20日夜間-21日,受另外一個冷渦影響,我省中南部地區還將有中到大雨天氣過程。21-22日中南部地區風力較大,平均風力5-6級,陣風7-8級。

氣象預警

黑龍江省氣象臺17日13時00分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預計未來3小時,尚志東部部分鄉鎮累計雨量可達50毫米。另外,五常西部、尚志西部部分鄉鎮雨量可達20-40毫米。

防禦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工作;

2、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戶外作業;

3、處於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採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

4、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注意防範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黑龍江東寧,暴雨淹沒村莊,被困人員命懸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