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病人債難催,法官挖出救命錢

隨著人們法律法規意識的不斷增強,發生糾紛到法院已是常態,大家對法院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法院的執行工作的期待更是與日俱增。

在執行實踐中,儘管隨著人民法院執行信息化的開通,很多疑難複雜被執行案件成功執結,但是還有一些通過網上對被執行人資金查控,仍會發現一無所有的被執行人。原來,很多被執行人都很狡猾,他們先法院一步轉移資金財產,這個時候就要看執行法官的本事了。就比如下面這個案件:

4月14日,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受理了一起申請執行人趙某與被執行人王某等三人民間借貸糾紛執行案件,申請執行標的為264000元。申請執行人趙某對本執行案件的承辦法官於周希說,本來這筆錢也不急著要,可眼下父母有病,急需這筆錢救命。

於是,於法官立即對三名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和網絡資金進行了查控,但並沒有查到他們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考慮到申請執行人急需用錢,於法官決定立即趕赴雙方當事人居住地撫松縣調查財產線索。

家有病人債難催,法官挖出救命錢

4月15日,於法官帶領執行團隊在撫松縣在對三被執行人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後,三被執行人申報了財產線索,但並沒有可供執行財產線索。

這時他觀察到三名被執行人雖然生活不算富裕,可是廚房裡還有新買的水果,想來就算沒有一次將欠款還完的能力,償還部分還是有可能的。

於法官決定對他們採用心理戰。先是與他們閒話家長,然後,自然而然的轉到如果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法院限制高消費、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還會採取其他強制措施。看到被執行人有所動搖他又講起了相關案例,從子女教育工作被影響到失信被執行人被生意合作伙伴唾棄……

家有病人債難催,法官挖出救命錢

終於,迫於心理壓力三位被執行人說出了實情。原來三位被執行人系親屬關係,王某借了趙某的錢打算做生意,而王某和劉某系王某的擔保人,但借款人王某做生意失敗,其父母為了孩子做生意也揹負了一身債,現在實在無力償還,但表示可以先償還一部分,剩下的錢慢慢還。

於法官抓住這個契機,立即聯繫了申請執行人趙某,將三位被執行人的情況告知趙某,趙某表示理解三被執行人的難處,同意與三被執行人達成長期和解協議,接受王某分期還錢的請求。當天下午,借款人王某帶來3萬元現金當場交付給了趙某,雙方自願達成和解協議。

雖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法院迎來了越來越多新的挑戰,但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決心與法官鍥而不捨保護人民合法權益的信念是不會改變的。

作者 宮兆洲 劉晨 騰凱 記者 侯春強

總編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