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退耕還林二十年,林海浩瀚山川美

吉林:退耕還林二十年,林海浩瀚山川美

敦化市原來的陡坡耕地變成青山。

樹上山,糧下川,陡坡耕地和沙質耕地變成了鬱鬱蔥蔥的林地。水土流失、風起沙揚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吉林省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二十年,共完成退耕還林1567.9萬畝。退耕還林二十年,吉林省的生態脆弱區變成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曾經有一段時期,吉林省東部山區由於一些人毀林造田,使坡耕地面積擴大,林地被蠶食,森林生態功能下降。西部地區由於過量墾植,大量林草植被和溼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製約農牧業的健康發展。為改變這種狀況,吉林省啟動退耕還林工程,在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態脆弱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

2000年,吉林省開始進行退耕還林試點。2002年,吉林省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建設工程,本著“因害設防和生態優先”的原則,在東部長白山區以20度以上坡耕地停作退耕為重點,全面恢復森林生態功能;西部地區以嚴重沙化耕地為重點,加快荒漠化治理步伐;中部地區以農田防護林建設為重點,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

退耕還林工程是吉林省林業建設三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年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和全省各部門、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工程涉及面廣、任務量大、操作難度高等諸多困難,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果。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共完成退耕還林1567.9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355.6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草)1212.3萬畝,建設範圍涉及全省61個縣(市、區),841個鄉(鎮、街道),8488個村。通過20年退耕還林,吉林省增加了森林覆蓋率,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為實現吉林山川秀美做出巨大貢獻。

吉林:退耕還林二十年,林海浩瀚山川美

輝南縣的退耕還林地上,落葉松已經成林。

實施退耕還林,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

通過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吉林省東部地區100多萬畝20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還林,控制水土流失面積達200多萬畝;吉林省西部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治理沙質耕地150多萬畝,治理沙化、鹼化、退化草地521.9萬畝,風起沙揚的景象日趨減少;吉林省中部平原區營建防風固沙林130萬畝,新建農田防護林1萬多畝,提升了農田防護功能,使中部地區450萬農民安居樂業。退耕還林增加了地表植被、涵養水源、減少土壤侵蝕,使工程區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吉林省東部地區坡耕地恢復了植被,控制了水土流失。中部農田防護林體系得到了及時恢復、完善,提高了防護功能。西部地區的沙質耕地和“三化”草原植上了樹,種上了草,荒漠化土地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全省主要河流、庫湖、重點城市水源地周圍得到及時治理,水源涵養能力穩步提高。

實施退耕還林,有效提升了經濟效益

退耕還林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截至2019年末,僅退耕還林補助政策一項,國家就向吉林省投入 66.7億元,29.7萬農戶從國家補助中受益,平均每戶增收近3000元。工程的實施,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為發展林果業、畜牧業、勞務輸出和第三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吉林、通化、白山、延邊等地結合本地資源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紅松果林、五味子、藍莓、山葡萄、板栗等特色產業,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通化市、延邊州根據本地藥廠集中、藥材需求量大的優勢,大力推廣退耕還林地林藥間作模式,退耕還林戶每畝每年增收500多元。龍井市利用退耕還林工程,大面積發展蘋果梨。琿春、樺甸等地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成功引種培育了“寒富”蘋果,結束了吉林省高端蘋果全部靠外進的歷史。

吉林:退耕還林二十年,林海浩瀚山川美

琿春市退耕還林地上栽植的蘋果喜獲豐收。

實施退耕還林,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退耕還林不僅是一項生態建設工程,也是一項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社會各界的生態意識顯著增強,廣大群眾認識到植樹造林是遏制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的有效途徑,參與生態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高漲,為建設生態文明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農民群眾是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建設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退耕還林是扶貧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退耕還林,退耕戶直接受益,貧困面貌有了較大改變。

通過退耕還林還草,許多農民徹底告別了倒山種地、廣種薄收的生產方式,走出了“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實現了林茂糧豐。各地依託退耕還林培育的綠色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遊、鄉村旅遊、休閒採摘等新型業態,綠水青山正在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森林資源的增長,不僅減少了風沙,淨化了空氣,增進了人們身心健康,而且使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棲息分佈範圍明顯拓寬,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總編: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