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姜濟川,現任盧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多年來,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踐行生態優先戰略,立足本職,務實創新,奮發作為,不斷在造林綠化、生態環境修復、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上下功夫,為生態盧龍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其本人先後獲得省委、省政府“4.12”森林火災撲救先進個人、河北省綠化獎章獲得者、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動三等功等諸多榮譽。

抓植樹造林,增強生態涵養功能。

作為長期從事林業管理工作的領導,他深知,生態改善始於興林造林,沒有良好的森林資源就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此,他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工作,堅持把其放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親自謀劃、親自參與、全力推進。為了做好造林工作,他不斷研究上級政策,在全縣謀劃了交通幹線綠化、河流水系綠化、特色果品基地造林、生態修復荒山綠化、十百千工程、環城林和環村林帶建設、農田林網建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封山育林和其他造林等十大造林工程。為了提高造林效率,解決資金難題,他堅持跳出傳統思維模式,積極探索從工程項目單一投資向多元投資轉變的途徑,充分發揮國家儲備林貸款、造林項目資金扶持和財政補貼等槓桿作用,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自主造林,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造林行動,在全縣形成了項目投資、政府補貼、企業出資、農民投勞相結合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植樹造林資金投入體系與機制。為了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他積極組織發展經濟林建設,在長城沿線、西洋河流域、高速鐵路兩側、“一渠百庫”周邊、柳河山谷片區、棋盤山片區、石門東闞等重點片區發展各類特色經濟林12萬畝以上,形成了核桃、蘋果、鮮桃、葡萄等四大林果基地,推進了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提質轉型升級,開闢了林果富民新路徑。在他的帶領下,全縣植樹造林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2018年、2019年連續2年獲全市排名第一,2017-2019年連續三年造林面積超過10萬畝;2020年已完成春季造林6萬畝,造林面積暫列全市前列。

抓資源保護,維護良好生態環境。

他始終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需要用心呵護,多年來形成的造林成果來之不易,決不能遭到森林火災等破壞。為了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他深入研究全縣防火形勢,積極探索森林防火模式,組織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巡查網絡,推行縣級領導分包鄉鎮、鄉鎮領導包片,黨建工作組包村、村幹部分組、護林員包山頭的五級網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無縫隙全覆蓋的防火體系。為了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他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管人為先、宣傳為要”的理念,採取“點、線、面”相結合方式進行立體化、全方位宣傳,每年印發宣傳品10萬份以上,發放戒嚴令、封山防火決定等1萬份以上。堅持採取森林防火“流動與固定場所”相結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展牌、宣傳車、固定碑牌、張貼標語、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對全縣行政村開展了森林防火宣傳,使森林防火各項法律法規、制度規定深入民心,營造了群眾參與、全民防火的濃厚氛圍。為了強化一線防火力量,他堅持每年選派專業防火隊員駐防重點防火鄉鎮,推行防火檢查站標準化建設,實行靠前駐防,每次發現火情,他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身先士卒參與撲救,全力保護人民財產和森林資源安全。通過共同努力,多年來全縣未發生一起較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火災次數、受害面積、損失蓄積逐年下降,森林火災年發生率和受害率均遠低於省控指標,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

抓執法監察,嚴懲破壞生態環境問題。

我縣礦產資源具有儲量小、品位低、埋藏淺、難以成規模開採的特點,非法盜採等揚塵汙染問題一直是困擾我縣生態環境的一大難題。作為全縣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的主要領導,他深感責任重大。面對非法盜採的嚴峻形勢,他積極向縣政府申請,持續推行了副縣級領導帶隊聯合巡查執法模式,每天由縣級領導帶隊,對全縣範圍內非法盜採、超載超限、森林防火等工作進行巡查整治,嚴厲打擊各類盜採行為。針對重點礦產違法案件查處難、取證難的實際,會同縣公安局成立打擊非法盜採工作專班,對重點難題案件進行依法查處和偵辦。為嚴厲打擊夜間違法行為,他還多次親自帶隊開展夜間巡查,並根據盜採形勢於將巡查時間延長至後半夜。2019年以來,他組織全局執法人員累計出動車輛2000餘臺次,出動執法人員6000餘人次,查扣車輛80餘臺,拆除違法設備40套次,立案查處各類土地礦產違法案件200餘起,有力規範了自然資源管理秩序,維護了良好生態環境。(來源:秦皇島市人民政府)

原文地址:http://www.qhd.gov.cn/front_pcthi.do?uuid=21B2AA90BC6B82D3A629E9D5F52F1A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