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作者 | 周澄 雷園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當中國經濟出問題以後,最不應該聽的就是經濟學家。我覺得美國的2萬億的救助計劃給中國很多經濟學家上了一課。”4月24日,中國經濟學者馬光遠在今日頭條《光遠看經濟》中如是說。


全球的主要經濟體拿出了哪些辦法來挽留經濟呢?除中國外,許多國家選擇向居民發放現金補貼。中國政府在經濟政策層面出臺了很多舉措,包括貨幣政策降準稅收政策以及被大家熱炒的搞新基建等等。


與此同時,雖然美國反應有些慢,但是動作卻特別的猛。特朗普日前簽署了參眾兩院通過的2萬億(有報道稱實際總⾦額達到2.2萬億美元)美元財政刺激計劃法案。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馬光遠評價這項刺激計劃堪稱史無前例,規模遠遠⼤於2008年⾦融危機的救市計劃。要知道,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已經超過了英國GDP(2.8萬億美元)的 70%。美國大手一揮,就扔出了70%的英國的GDP。與08年⾦融危機不同,這次2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通過的⽐較順利,⺠主黨在眾議院也沒有過多為難,有兩個主要原因。


⼀⽅⾯,這些救助金中很大⼀部分是直接給中⼩企業的,符合⺠主黨的價值觀。比如拿出3000個億救中小企業,給中小企業的稅往後延,還拿出2500億美元失業保險等等。在Covid-19疫情⾯前,很多⾏業受到致命打擊。航空業,線下娛樂業,旅遊業,酒店業收⼊均下降50%以上,線下零售⾏業同樣如此。因此,有必要對中小企業進行補貼。


另⼀方面,向老百姓發錢。美國是一個消費國家,消費是美國經濟的主要拉動力。而且美國發工資通常都是週薪,一週一發。如果政府不發錢,老百姓就會陷入沒有錢消費的窘境中。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與美國不同,此次疫情期間,中國被炒的最火的則是搞新基建。


其實從2018年開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開加快5G發展專題會,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此次疫情,更是加快了數字化新基建的落地。


截至3月10日,有25個省區市公佈了未來的新基建投資計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9.6萬億元。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 7.6萬億元。預計2020年,全國僅5G新基建投資就有2467億元,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帶動1.2萬億的間接產出。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可以說有了數年前就開始的新基建建設,才有了這次科技防疫的“大顯身手”。而這場變革的背後,又離不開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就如二戰之於美國一樣,這場疫情對於中國,更是成為過往建設的“試金石”以及社會變革的催化劑。


擁有“基建狂魔”的實力以及數字化新基建的中國,在疫情下脫胎換骨,並且可以預見,在疫情之後,新基建將以全新的姿態融入我們的生活。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對新基建保持理性的態度。比如現在全國差不多統計了48萬億的新基建。如果48萬億的基建下去以後,經濟發展的數據當然會非常漂亮,但馬光遠提醒說:“企業,特別是有些中小企業什麼也得不到,仍然會死掉。”


所以,我們仍然不應對新基建過於狂熱。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特朗普此次大方簽署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法案,背後依靠的是美國成熟的經濟學家團隊。馬光遠認為美國經濟學家做事從不教條,他們信奉實用主義。


從2009年到2019年,最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有7次被美國經濟學者包攬。這些獲獎的經濟學理論有些完全相悖,有的支持政府幹預經濟,有的不支持政府幹預經濟。這兩個觀點完全不同,但是都得了經濟學獎。同樣的情況也在美國經濟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得到實踐。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對此政府出臺上萬億的救市計劃。當年7月26日:國會批准3000億美元拯救樓市;10月2日美國通過8500億美元的救市法案。針對次貸危機美國出臺類似的措施不勝枚舉。當時不少人質疑美國作為一個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國家,怎麼會制定這樣的方針策略?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事實上,美國這種“社會主義”政策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美國經濟學家早已對各種政策運用得心應手。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羅斯福新政幫助美國走出危機,也是政府幹預經濟最終幫助美國走出困境。


美國經濟學者慣用實用主義,哪種理論好使就用哪一個。


實用主義來源於19世紀20年代的現代哲學派別,由於其內核高度符合美國人的經濟特質,一經問世就受到美國學者追捧。實用主義的主要特點是以行動求生存,以效果定優劣。如今,實用主義早已被充分實踐於美國經濟政策中,甚至成為美國精神的一部分。


因此,在實用主義的指導下,美國人從不會對著經濟學原理來判斷政策是否正確,美聯儲現在做的是不是違背了哪個原理?他們的措施單刀直入、簡單粗暴。現在經濟需要什麼就拿什麼手段。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與美國大水漫灌補貼群眾的經濟措施相比,此次中國此次採取的措施頗為保守。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稱中國此次經濟政策是“剋制式寬鬆”。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中國“剋制式寬鬆”政策受到不少中國經濟學者的支持。這些學者抨擊美聯儲不負責、重啟寬鬆,美聯儲把彈藥打光以後怎麼辦?針對中國專家的質問,馬光遠直接反問:“你那麼牛,你怎麼在世界上沒有一點點名氣?你的學術貢獻在哪裡?”現在社會上存在一種現象,美聯儲一旦有些風吹草動,中國很多專家就蜂擁而上一頓抨擊,好像美國經濟學家不懂經濟學。馬光遠用四個字概括這種現象:飲鴆止渴。


馬光遠指出面對疫情下中小企業的困境,中國採取了新基建措施,長遠來看數據似乎增長了,但實際很多中小企業很難熬過此次寒冬。而美國直接給企業提供貸款,保證就業率。不少中國經濟學家對這樣的措施表示懷疑:美國不是自由經濟嗎?企業死了之後又會活過來。不少學者覺得哈耶克、奧地利學派不是真的。但其實現在放到整個全球經濟領域,最好的計劃就是美國的2萬億計劃。據說,如果當前的經濟形勢繼續嚴峻下去,特朗普表示還會繼續增加資金,保護民眾不失業,讓企業活著不要解僱。


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發放現金補貼的國家,早在今年2月中國香港、澳門等地區就開始發放補貼了。有網友整理了部分國家(地區)向居民發放疫情補貼的情況,可以看到發放補貼的國家遍佈全球各大角落。

馬光遠:美國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樹立了標杆

馬光遠認為美國的2萬億救助計劃給全球立了標杆。如果中國的中小企業也這麼做的話,就不用擔心中國企業會死掉。針對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馬光遠認為:當中國經濟出問題以後最不應該聽的就是經濟學家。


不要迷信經濟學,不要迷信經濟學家。大部分經濟學家講授的只是邏輯,真正迴歸實踐,很多還是不一樣的。當前,政府出手非常必要,政府幹預經濟的力度也非常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