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下沉市场的商机

​开始我们先热身一下,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知道,直播打赏最多在几线城市?最喜欢网上购物消费集中在那些城市?


一二线城市,肯定是大城市,肯定是有钱人聚集的地方。


事实告诉大家,买的东西最多的是那些你想不到的三四线城市开外,可能不足叫城市的地方。


最喜欢打赏的没有什么线上线下娱乐的小地方。


为什么?


因为这个道理,跟很早年前,提出下沉市场,大家开始聚焦看不起的地方。

看不见下沉市场的商机

说了以后,大家有没有回想过,就是你回到自己乡下,回到自己小县城,你能干什么娱乐活动。


小年哥说句不好听的,年轻不是手机游戏,就是电脑,可能有些收入还会玩一些“游戏”—麻将纸牌。


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了,可能还不如在城市里面,上班,还有一帮人玩玩狼人杀,玩玩剧本杀,甚至城市里面各种新奇的娱乐。


为什么要说这些来,就是让大家想到,那些一直待在没有娱乐,只能看看手机直播,搓搓麻将的朋友。


再说一个你我都能看的到现象,就是你们去打开自己父母淘宝也好,JD也好,还是说拼多多,反正就是喜欢使用的网购软件,你就明白了。


长辈的购物就差买菜也是网上购买了。不过相信这次疫情,很可能以后可以足不出户了。


很有意思对吧,其实很符合逻辑,就是城市打工里面,忙,大多也没时间没钱消费,反而,最有钱,最有闲钱消费的“乡下”一直值得关注。


小年哥给大家算一笔账,就是,假如你在小县城打工,一个人,就算只有三千左右好了。


这个工资应该不会很多,一个工厂保安,很多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更不要说能在参与生产的朋友工资了,起码有五六千。


他们要是县城买房,高不了多少,三四千一方,很多了,对吧,一百平也是三四十万。


所以实际月供可能多不了多少,一两千,一个人承担,有余之外,吃饭要是在自己煮。


这样看来,我们城市打工的,应该是更苦逼的。这就是原因,就是因为下沉市场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但他们可直接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即便是在2019年,这个在很多人认为说道烂的商业思路,时至今日,小年哥跟家里人说淘宝联盟,他们都是感受到很新奇,是个省钱“赚钱”好东西。

看不见下沉市场的商机

所以小年哥也推测,未来有那些商机:


新能源汽车

不要认为这个新型车,只适合大城市,因为他们的设备配套周全。


充电转换接头,甚至国家明确表态的新基建,就是风向。


你会发现,回到县城里面,你问问,谁家没有一辆车,家里再破,他也想要一辆车,十万就是十万对吧。


这里最好的选择,就是新能源汽车,便宜,政府补贴也不贵,在县城也不像在城市,跑不远不影响使用,反正就这么点大,有电就行。


乡县里面的人们,也希望过上跟城市人的生活,拥有一个自己的“四个轮子”。


现实就是汽车交易还远远没有足够渗透到县、乡镇,未来很多和车相关的生意还会继续出现。


养老一直是国家风向话题

城镇化,家里年轻的去城市打工,老头子,老婆子,就在镇区乡县。


很正常,大家都看的到。加上未来人口老年化。


他们需要的,就是打发时间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老头子老太太,不见人了,说去打麻将了,你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消遣方式。


这是他们精神娱乐活动,还有衣食住行呢?根本不需要小年哥再多费时间解释。


三四线以外地方也需要饮食

你从城里回来,会不会发现,原来自己点的品牌,这里没有。


没有他们的口味,没有他们的踪影。点起来都是些不入流的,可能不认识的。


本质来说,确实一二线城市知名的品牌,很火爆,重点就是,他们不一定能直接复制粘贴到你这里。


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小年哥这里做的最好的酒家,都是一个老板,都是一个连锁店,只是名字不同,玩法感觉不太多,也不需要多。


恰恰他就是能开满,到处开,处处爆满。


而且,小年哥也说过,那些工作在编制里的公务员,年轻的一代,特别是90后,开始接力很多重要工作,他们闲暇也需要消费消遣放松。


需要谁来提供?没有玩,只能吃喝呗。夜宵,炸鸡,奶茶也是周末最多的订单。

看不见下沉市场的商机

直播网红带货新零售

其实就是在下班回家,工作任务又不繁重,看看直播的那些乡县人口。


原来现在城里面流行这个,又便宜,好,我跟风买一个。


好不好用不知道,用不用的着不知道,反正便宜,买一个不影响什么。


就如前面所说的,手头宽裕,消遣单调。


再结合一个数据,我们“乡下人”淘宝最多的消费是服饰,拼多多是水果免费送,京东是3C产品(家电家具类型)。


所以你知道小年哥对于一些淘宝服饰图片怎么理解么?只要是40-50喜欢的,是小爆款,长辈看起来都不错的,绝对爆单。


最后

还有很多,像医疗,教育,大家都能看到的,就不细说了,况且早些文章都强调过了这个观点了,就不重复了。


归根结底,不是贫穷有多贫穷,是3:7消费市场中,7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甚至开外,他们大多曾经穷困,喜欢一块钱掰开花,还达不到几百不当钱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