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松:沒什麼大不了的


馮雪松:沒什麼大不了的

斯蒂芬•金


最近,看了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他的創作方法我記住的不多,倒是他對自己的生活經歷,描繪得叫人過目難忘。


斯蒂芬從小和哥哥戴維跟媽媽一起生活。爸爸呢?竟然因欠債太多,一人逃走了,並且再也沒有回來。媽媽沒有憤怒的指責和委屈的眼淚,心煩了,就吸支菸,有合適的,就找個臨時男友,兄弟倆也沒受到負面情緒的感染活得陽光燦爛。沒什麼大不了的,有媽媽,有孩子,生活就有奔頭兒。


爸爸是不堪債務逃走的,媽媽自然也不富裕。掙錢少,就少花點。買不起房,就租房住唄。租不起大的、好的,就租個小的、差的。工作不穩定,就不斷換工作、搬家。每換一住處,兄弟倆就興致勃勃地熟悉環境,因而見多識廣。沒什麼大不了的,有吃有穿有住心裡舒坦,孩子就會健康成長。


斯蒂芬小學一年級時不斷生病,咽炎、耳炎、扁桃體炎,按下葫蘆起來瓢。媽媽一次次打車帶他去醫院,求醫問藥。斯蒂芬耳朵裡嚴重化膿,被醫生扎破放膿水,大聲哭嚎,媽媽依然鎮定自若。他在外面玩耍時,誤用有毒的藤葉擦屁股,從大腿根到肩膀,整個後背紅腫發亮,火辣辣地疼。媽媽叫他在浴盆的藥湯裡泡著療傷,依然像往常一樣,和哥哥談笑吃喝。沒什麼大不了的,有病治病,有傷治傷,只是,媽媽不會吃不下睡不好哭哭啼啼的,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


男孩子天生不安分。他和哥哥曾經堵住小河,導致水流了半條街,也曾做電磁實驗讓整座樓房斷電,但媽媽從不打罵,街坊鄰居也能容忍。斯蒂芬小學時跟哥哥一起辦《戴維小報》,獨立組稿、刻板、油印,賣給親友和街坊,微薄的利潤就是很大的激勵。捅婁子沒什麼大不了的,孩子只要被尊重和接納,不受壓抑和束縛,就敢於大膽地探索世界,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優勢。


斯蒂芬一年級時,因病休學,就窩在家看連環畫,看得多了,就自己編。媽媽發現後,又驚又喜。他把寫好的故事交給媽媽,媽媽讀後,花一美元買下來寄給自己的姐妹炫耀。媽媽的賞識,讓他愛上讀書和寫故事。他小學時就為《戴維小報》寫小說連載,還不斷寫故事向大的報社投稿。因為喜歡,即便被退稿也不會打退堂鼓,只會從中發現問題、不斷提高。多次被退稿,沒什麼大不了的,創作過程就足夠快樂,偶爾得到稿費就是額外的獎賞,沒有功利的享受才能長期堅持。


上大學時,他遇到此生摯愛。沒錢買房,相愛就好,剛畢業就結婚,很快就有了孩子。他為了養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在洗衣房工作。工資低,環境差,飯店裡、醫院裡送去的織物氣味刺鼻,蛆蟲甚至順著胳膊往上爬,他也能坦然面對。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有妻子的讚賞,倆人相親相愛;只要能在工作的間隙裡,書寫奇妙的故事,生活就有美好的希望。他越寫越順,掙的稿費也越來越多。


後來,斯蒂芬做了高中老師,一邊教課一邊寫作,寫得越來越得心應手。為了提神減壓,他也曾大量吸菸酗酒,為了健康,後來都懸崖勒馬。就在52歲時遭遇一場嚴重車禍,剛能在輪椅上坐一會兒,就重新拿起筆來繼續寫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都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相信自己,熱愛生活,享受創作,就能活出精彩。


看完斯蒂芬的故事,我不由得感慨:我們也抓緊向夢想邁進吧!很多困難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斯蒂芬金,這個單親的、貧窮的、多病的男孩,他也曾吸菸、酗酒,落魄,不也成了著作等身的全球暢銷書作家嗎?遭遇車禍後還在一如既往地寫呢。

無所畏懼地向前衝吧!很多事情,真的都沒什麼大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