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做電子技術方面的工程師仔細閱讀一遍,對你可能會有幫助!

自本人開通微信公眾號併發布文章以來,有不少粉絲髮信息要求添加個人微信號,一般我都沒有回覆,並非本人自視甚高,因為實在是沒有必要!首先,本人很少用微信聊天(當然,其它也不怎麼用),浪費時間,我寧願用這個時間寫書或做視頻去,如果不是因為有這個微信公眾號,我幾乎都不太會用到微信。我的微信好友不到20個,偶爾對話的也就那麼幾個,而且還是跟出書或視頻製作有關的,也就是說,非工作原因基本不添加好友。

我很懶,從不刷朋友圈,我也很平凡,只是比極少數人的見識可能多一點點而已、文章寫得可能好一點點而已,事實上,如果你想做的話,肯定會比我做得更好,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並非是謙虛,只不過寫作並非你的愛好而已,而我只不過恰好有那麼一點點愛好,也機緣巧合又有那麼一點點基礎與積累,正所謂:萬事俱備,東風不欠!所以才看起來貌似比你強一點點而已,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

退一步講,就算加了微信號又能怎麼樣?我不太可能一對一解答你的問題,畢竟我開通公眾號的初衷是希望發佈的教程或文章對大家都是公平的,如果對你開了小灶影響不太好,更重要的是,我解答你的問題只幫助了一個人,相對於幫助一大群人是微不足道的(這話說得真不中聽,但道理是這樣的)。

文章僅僅算是一塊敲門磚,不同的人閱讀同一篇文章的收穫是不一樣的,有些沒有或很少工作經驗的粉絲看了某篇文章,可能感覺不到這些內容有什麼用,而工作經驗豐富的粉絲看了就會有醍醐灌頂(請允許我使用這個成語)的感覺,層次不同的粉絲關注點會完全不一樣,換句話說,

你能學到多少,關鍵還在於你自己!

或許五年或十年後,你閱讀同一篇文章的收穫也會不一樣,而在這裡,大家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你能跑多快就在於文章或視頻看了多少,理解了多少,特別是視頻後面的思考題都是很經典的,真正理解與否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水平。

有人說:我看不看無所謂呀!理不理解無所謂呀,這都是書上理論,我要的是與實踐工作中緊密關聯的,這些問題跟我一毛錢關係沒有。那你的意思是:你想做“高手”,是吧?那我想問一下:什麼是“高手”?你可能會回答:具體描述很困難,反正很厲害就是!那我只能說:你贏了!這就好比你很想擁有比爾蓋茨那麼多錢一樣,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所謂的“高手”必然對自己的所學有一定深度或獨到的理解,他有這些知識相對完整的體系,這些體系並不是由學校修習的課程決定的,而是由大多數人不太在意的細節搭建起來的,就像關鍵樞紐一樣,它很可能就是對一個個知識點的深入理解而形成的,從表面上看好像對實際工作沒有直接的幫助,但能夠使“高手”理解問題的實質所在開闢新的思路,而這,才是“高手”區別於其它“低手”的本質所在,

這並不是你看了多少本書可以決定的,不是你工作多少年做了多少項目可以獲得的,更不是你看了那些宣稱“N天成高手”的書本或視頻教程可以掌握的,這個世界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東東,只能說某個教程對思路引導得更好一些,而不是說你做了多少項目或仿真了多少實例或看了多少書,當然,這些也有一點的輔助作用,然而,真正的“高手”必定不僅僅是因為這樣才“造就的”,他所擁有的知識體系才是堅實的後盾,他能夠把在項目實踐過程當中獲得的經驗注入到這個體系當中,不斷地豐富它,拓充它,而反過來知識體系對項目實踐也起著積極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你是工作了很多年,你也做了數不勝數的項目,你也是有知識,但沒有體系,缺少太多的關鍵樞紐,這個細節你不太懂,那個知識點你也不大明白,所以知識與知識之間是零散的,獲得的經驗也無法與自己零散的知識相互融合,而每個“高手”形成的獨有思路是不可能複製的,只能說你可以通過對多個知識點的深入思考與理解逐步建立這些關鍵樞紐,而這都是需要積累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強調教程思路的原因

你的水平現在也許高一點點,但比你水平稍差的朋友一旦在文章或視頻教程中摸索到清晰或合適的思維方法之後就能夠逐步超越你,因為這是長跑競賽,拼的就是耐力!

也有人說:建一個微信群吧,這樣方便交流討論!我認為必要性也不大,至少現在沒有。你觀察一下身邊有哪位朋友通過加微信QQ號或微信QQ群成為“高手”的?可以肯定的說:半個都沒有!你如果真的想要很“厲害”,那你就得去沉下心去鑽研,去實踐,如上所述,我也不太可能回覆群裡的問題,更別提我也並非萬能鑰匙,也有我不懂的,而且還不少!再者,有多少群變成了廣告群我就不說了,可以這麼說,有群的地方就有廣告,SO,何必花費心思削尖腦袋擠破頭拼命看別人的廣告?

所以後續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這樣做:在相應的文章下留言,如果問題提得好,我們會回覆的,這樣不但提問者滿意,其它粉絲看到了也可能會有幫助。我認為留言的方式是最好的,可以是我們的文章,也可以是其它電子論壇,這對於做技術的朋友是比較適合的,因為“群”這種東西即時性太強,很多人一旦有問題就會浮躁起來,養成不經過思考就隨手發問的習慣,

而在論壇發貼求助至少讓你的心會沉穩一些。如果你下定決心選擇做電子技術方面的工程師,首先得把心沉下來,十年磨一劍,不然學出來肯定是半吊子,大家不懂的你也不懂,大家懂的你可能還是不懂。

當然,與文章不相關的問題是不會回覆的,比如,有人看了我的文章,然後去網上搜點其它相關資料印證或擴展閱讀一下,然後把不懂的那些地方剪個圖發過來,你說我會不會回覆?

如果有些問題多次提問都沒有回覆,說明沒有回覆的必要,因此就沒有必要再發了,比如,有人問是不是忘了新書《電容應用分析精粹》,我開始還回復了,後來一般都沒有回覆,請大家諒解!等我拿到樣書或出版了會統一發文,不會每人問一次都回復一次了,你現在諷刺也好,鄙視也罷,質疑也好,失望也罷,等新書出來自然一切陰霾如檣櫓般灰飛煙滅,屆時烏雲拔開豔陽重現必是另一番好光景。

最後,還是要感謝想加我微信號的粉絲,說明我的文章對你們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也感謝公眾號所有粉絲的支持,如果出自我手的技術文章能夠為你們在成為優秀電子工程師的征途添上一塊磚或加上一片瓦,餘願足矣,哈哈,麼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