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測試”下 成都經濟彰顯韌性

“壓力測試”下 成都經濟彰顯韌性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一場城市治理大考,更是一次經濟壓力測試。疫情影響下,今年一季度全國GDP為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8日,全國23座大中城市已發佈一季度經濟數據,雖然都是負增長,但以成都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經濟增速都好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韌性彰顯。

聚焦成都。4月23日,萬眾關注的成都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出爐,-3%是成都給出的答案。來自成都市統計局官網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成都三次產業雖然均不同程度出現了下降,但仍然有積極因素顯現。數據公佈一週之後,我們再來梳理和分析這份數據,三組數據“逆行者”讓“壓力測試”下的成都經濟彰顯韌性。

數據“逆行者”1:高技術製造業

23天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100%復工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逆勢增長11.0%

為應對疫情衝擊影響,成都前期積極出臺全市穩定經濟運行“20條”、恢復經濟秩序“33條”等相關扶持政策,推動企業穩產滿產,加快促進生產恢復正常。

記者注意到,在工業生產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0%,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分別增長14.5%和11.2%。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8倍、1.3倍、38.3%。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醫藥製造業增長9.8%。這一組數據,顯示出城市工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為了給企業當好“店小二”,新冠疫情暴發後,成都深入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發揮好專班專員作用,持續推動有效投資、穩產滿產。“疫情期間,省、市、區都出臺了諸多保障復工復產的政策,我們自己還沒來得及研究,服務專員就主動上門來宣傳,非常貼心!”復工第一天,位於天府新區的跑詩達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就收到了暖心服務“大禮包”。

實際上,自2月3日起,僅用23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實現100%復工,3月當月,37個行業大類中1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當月工業用電量增長0.6%。

數據“逆行者”2:現代服務業

在線服務“疫”外崛起

遠程辦公、線上教育娛樂行業發展快

作為省內疫情防控防疫任務最重、社會防控成本最高的城市,批零住餐、旅遊會展、交通運輸等優勢服務業行業備受影響,服務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8%。但是,以在線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卻“疫”外崛起,呈現出另一番熱鬧場景:在成都,盒馬鮮生、永輝買菜、京東到家等生鮮電商的配送業務火爆,每日的配送額度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從堂食轉到線上,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火鍋外賣,也可以將搭配好的半成品直接送到小區門口,成都餐飲業也開啟在線服務;遠程辦公、線上教育娛樂熱度居高不下……

數據印證了熱點。上週公佈的數據顯示,遠程辦公、線上教育娛樂等行業發展較快,1—2月成都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6.6%、18.9%,帶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3%。

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本報首席觀察員楊繼瑞表示,“此次戰‘疫’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的應對和馳援行動。”風險中醞釀機遇,催生新的業態,“互聯網+”在疫情中迎來了又一次升級與蛻變。在他看來,疫情之下,人們的消費方式進一步創新,即安全便捷的消費方式將引領時尚,虛擬旅遊、網絡遊戲、智能零售、無人投遞、遠程醫療、虛擬現實等將進一步興起。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成都,亦不斷湧現新模式、新業態。

數據“逆行者”3:進出口

一季度實現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1%

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

-6.4%、10.7%、14.1%,這3個數據分別是今年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全國、四川、成都的同比增速。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全國進出口貿易整體下滑的態勢下,四川和成都卻均實現了逆勢增長。

14.1%的增速,位居同期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位。這個“第二位”背後,還有一個“全國領先”與“全國第一”作支撐:一季度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開行799列,同比增長36.3%,其中中歐班列開行447列,同比增長92.7%,運輸貨值126億元,綜合運營指標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一季度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1078.4億元,進出口規模在全國綜保區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長18.8%,佔全省的比重為67.8%。

還有一些亮點值得關注。今年一季度,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萬單大關,增長近21倍。加工貿易支撐明顯。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增長17.9%,佔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達71%,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快速增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歐盟、東盟貿易額分別增長43.8%、31.2%、19.9%。出口商品結構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66.8億元,增長11.5%。其中電子技術產品、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42.6%、31.1%。吸引外資保持較好水平。通過“雲洽談”“雲簽約”等線上方式,確保招商工作穩步推進。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44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141.68億元,增長1.7%。外商直接投資(FDI)2.5億美元。新批或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資項目13個。“這尤其可喜。”從一組組“飄綠”的數據中看到正增長,楊繼瑞這樣告訴記者。

除了以上三組數據“逆行者”,成都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中還有諸多彰顯韌性的亮點。例如,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4%,帶動一季度降幅較1—2月收窄17.1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增長5.8%,增速較1—2月提高23.4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成都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下一步,應該如何乘勢而上,把挑戰和壓力變為動力,搶抓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加快培育和壯大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在新一輪發展中搶佔先機?帶著這些問題,成都的未來,值得更多期待。

本報記者 李豔玲 製圖 申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