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腳踏實地”走好脫貧路 巧手“繡”出幸福花

冬去春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令吹響,東河區查漏洞、強弱項、補短板,下好脫貧“一盤棋”,打好摘帽“殲滅戰”,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確保11戶2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吹響決戰集結號

“這些天,對標脫貧攻堅達標的各項指標,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逐戶逐人逐項排查核實,確保不落下一戶一人。”東河區扶貧工作人員如是說。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東河區抽調59名幹部,對照上級列出的150項重點排查任務,堅決啃下“硬骨頭”。

眼下,沙爾沁鎮潤澤園農業合作社的觀光采摘基地綠意盎然,紅彤彤的櫻桃、甜瓜掛滿枝頭,令人垂涎,前來採摘的顧客絡繹不絕。“這一季的蔬菜種植接近尾聲了,黃瓜、香瓜各種果蔬已經育苗,夏季前就能上市。”談起採摘園的種植計劃,潤澤園負責人張勝利心裡明鏡兒似的。

這些年,為了帶領群眾增收,讓村民致富有奔頭、有希望,東河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帶動作用,申請“沁園”“沁綠”“海岱蒜”等註冊商標,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為村民脫貧致富注入了源頭活水。

咬定產業不放鬆

東河區按照“南菜北薯”戰略,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農產品,打造綠色生態品牌,助農增收致富。沙爾沁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託蔬菜種植優勢,幫助貧困戶發展大棚無公害蔬菜,走實自主脫貧的路子。

沙爾沁一村村民杜俊卿患有尿毒症,是典型的因病致貧。2017年10月,杜俊卿在扶貧對象動態管理中,被識別為國貧戶。“醫療扶貧兜了底,脫貧還要看自己”。駐村幹部的到來,不僅解決了杜俊卿看病、吃藥的後顧之憂,而且還讓他萌生了“新道道兒”,給妻子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當助理、打下手,家中的溫室大棚成為杜俊卿家實現脫貧的主陣地。

2018年冬天,經包村幹部牽線搭橋,在幾家愛心企業幫助下,杜俊卿把溫室大棚的老式手動捲簾更換成電捲簾。開春種了豆王、芋頭,入冬種植各種小菜,每年增加的1萬多元收入,讓杜俊卿有了主動申請脫貧的勇氣。

如今,“扶貧菜”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好產業。截至目前,註冊農產品商標品牌42個,發展認證經營主體21個,培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161個。

就業扶貧求長效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掌握了家政服務技能,有了穩定的收入,貧困戶的‘帽子’也摘掉了。” 河東鎮壕賴溝村村民徐翠英高興地說。徐翠英屬於2017年國家級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包村幹部在充分了解徐翠英的就業需求和實際勞動能力的前提下,基於徐翠英曾在家庭服務領域從業多年的實際情況,決定對她進行就業扶持,助她開辦家政服務公司。

包頭市東華職業培訓學校為徐翠英和其團隊成員舉辦了短期技能培訓班,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徐翠英掌握了家政服務的基本技能。幫扶部門和包村幹部多方協調,經壕賴溝村申請,成立了河東鎮脫貧攻堅項目——包頭市源萬順家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徐翠英家庭總收入達到119967元。

“我現在一年能掙2萬至3萬塊錢,家裡生活條件改善了,每天有事兒做,心情也美美的!”徐翠英直接帶動村裡剩餘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成為脫貧攻堅工程中自主脫貧的典範,在她的影響帶動下,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幹勁兒更足了。

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變化,彷彿一串串優美的音符,在東河大地上奏響致富的歡歌。(楊恩傑 楊程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