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

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懸疑片。尤其對影迷來說,更能在片中挖掘到更多樂趣,像是"查他近一年內所有的觀影記錄",每個豆瓣用戶看到這就臺詞相信都會會心一笑。

更沒想到的是,這竟然還是一部暗藏著眾多細節和線索的電影,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精心的埋設了許多細節,伏筆,以及彩蛋,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解析一番。

1、 關於電影的彩蛋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李維傑的設定是狂熱影迷,在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對電影的致敬。

在開場,他便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那段"越獄"情節也是對其直徑。

之後他保護家人的作案手法,又參照於兩部經典懸疑片:《蒙太奇》與《控方證人》,片中拉韞也直接提及了這兩部電影。

此外,警察查證李維傑的觀影記錄中提到的電影還有《狩獵》《七宗罪》《白夜行》。

一家人在電影院中觀賞的是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的確是狂熱的電影發燒友沒錯了。

2、 電影裡反覆出現的羊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羊作為重要的意象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過多次。而在《聖經》中,羊是被作為祭品看待,代表著純潔,約翰福音1:29中更有這麼一句"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電影裡

羊也多次出現。

在李維傑下班的路上時看著他,代表的是審判者;

在湖邊看到李維傑拋車,代表是凝視罪孽的見證者;

被警察打死,代替他受罪,是替罪羊,替罪者;

開棺驗屍,羊死了,無罪性遭到毀滅,也映射了男主的罪孽;

此外羊還出現在了平平的課堂裡,之後又在李維傑坦白罪孽之後出現,這時的羊才真正代表了"除去了罪孽的"純潔的象徵。

同時電影中的羊還有另一重所指,即為"愚民",電影中老師曾說"羊的視力不好,很容易被吃掉",而電影的英文片名則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這句英文同樣出自《聖經》,原文是這樣的: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後來這句話被意為"烏合之眾",而電影中最後的暴亂恰恰是最好詮釋這個詞的行為。

3、 電影裡的"神"細節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不得不說,柯汶利導演的確非常嚴謹,片中的許多情節,在前面都要相呼應的地方。

比如最開場李維傑勾畫的"電影劇情"中 ,他最後悶死在棺材中;而在現實中,素察便是被活埋致死。

而在電影最後的彩蛋中,入獄的李維傑又再度與開頭產生了場景的呼應,也許李維傑會進行逃獄,但這次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片中還有許多暗示性的細節:平平在被侵犯之後回家,早餐時對母親遞來的果汁表示拒絕,暗示了她在夏令營中被果汁下藥;同時對父親的觸碰格外敏感,也暗示了被人性侵後對男性的不信任。

另外在觀看拳擊賽時,李維傑向旁人解釋,人遭到重擊後可能因為"吞舌"而窒息昏迷,這也為後來素察的甦醒埋下了伏筆。

同時在小女兒用叉子劃桌面的時候,李維傑立即制止,也是因為他想起棺材中素察留下的抓痕,受到了心理折磨。

4、 佛統塔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事實上,導演對結局在前面早有暗示。

片中那個會敲響鐘聲的金色建築物為"佛統塔",它被反覆提及,從一開始李維傑的跪拜,平平和同學經過,再到最後李維傑和拉韞夫婦的會面。

它有著有趣的來歷,公元九世紀上葉,一位王儲拍耶功王生下了一個兒子拍耶攀,卻被預期其成年後會弒父。拍耶功王隨即下令殺掉他。然而王妃於心不忍,便將拍耶攀帶出城外,帶給老婦撫養,並在成年後被送給一位城主做養子。拍耶功王得知後,率兵前來攻打,拍耶攀隨即與其格鬥,並將其殺死。之後才得知是自己生父,痛苦不已的拍耶攀為了贖罪,這才修建了"佛統塔"。

李維傑一家所犯下的搞錯,和拍耶攀一樣。都是對方先有的惡念,和謀害自己的念頭,為了自保才不得已反抗。但同時,卻也都選擇了"贖罪"。並且在最後李維傑坦白罪行之後大金塔的"懺悔之聲"響起,也證明著李維傑真實的放下了仇恨。

片中李維傑為僧人佈施了兩次,一次是開頭,一次是埋屍後,第二次被拒絕了,也暗示了其有罪的身份。

這個看似不大重要的部分,實際是對全片情節的重大隱喻。

5、 藏屍地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電影中並沒有說明素察的屍體最後的去向,那李維傑把屍體埋到哪裡了呢?

答案可能就是新警察局中李維傑為了鋪設線路所挖的坑洞,在這裡的時候,導演特意給了李維傑看著這個坑洞若有所思的鏡頭,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這裡的確是最好的二次埋屍地點。

而且在這裡也更能看出李維傑縝密的心思,在得知小女兒看到妻子運屍之後,他將這個隱患也考慮進去,以防萬一進行二次埋屍。

在一個最"正義"的場所埋葬最"骯髒"的秘密,荒誕而諷刺。

6、 成績單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誤殺》和原版最大的區別,便是結局,李維傑選擇了自首。

為什麼在煞費苦心的實施計謀後,他卻又改變了心意?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無形之中,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

在警方尋找屍體失敗後,李維傑和妻子站在陽臺,妻子拿出一張小女兒的成績單,上面是小女兒塗改的一百分。也就是說,她的女兒在見證了父親的"成功"後,也開始利用瞞天過海來達到目的。而拉韞夫婦更進一步提醒了他,教出失敗兒女的父母會是怎樣悲慘的結局。於是為了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他選擇承擔罪過。

7、 拉韞的目的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電影最後李維傑與拉韞的對話是一大淚點,這對前期一直以"反派"形象出現的夫婦,終於流露出真心的懺悔,也促使了李維傑的自首。

然而我想比較陰謀論的表示,這一切完全可能只是拉韞的一場表演,目的在於讓李維傑主動承認罪行,再將他繩之於法。

關於拉韞擅於撒謊來達到逼供目的的特點,電影早已多處暗示(假繩子當證據,對安安的哄騙等)

而都彭也有個鏡頭表現了他的虛偽,他作為一名政客,上一秒還生氣的打電話,下一秒就滿臉笑容的面對記者。

那麼我覺得,夫妻倆假裝自己不再追究,實際上只是演苦肉戲套李維傑話,比真心流淚更為合理。

也就是說,李維傑哪怕不自首,如果明確表達了自己知道素察的下落,很可能也會被拉韞夫婦利用,再將他送入監獄。

8、 凝視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在片尾導演安排了兩次凝視,第一次是記者問到秦沛"你認為李維傑是什麼人"的時候,秦沛沉默之後若有所思的笑著望向鏡頭,在這一刻視角從角色轉向觀眾,打破了第四面牆。

這個質問其實也是在問我們。一個沒有文化看上去窩囊一輩子的父親卻為了自己的家人瞞天過海犯下滔天罪行,甚至利用了自己身邊所有的人,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第二次則是字幕後的彩蛋,李維傑站在監獄裡,身子面對高牆外,他用銳利的眼神看著鏡頭。相似的場景和同樣黑白的畫面處理,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電影開頭那段虛構的故事。

在那段故事裡,李維傑直接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臺詞"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其實這就是代表了他對於制度的態度,也暗示了結局他去自首的原因之一:看到因他的事件引發的逐漸失控的社會暴亂已經脫離了秩序,而他作為根源,一定要去自首,因為制度需要重新被建立。

這些細節,你真的看懂《誤殺》了嗎?

當然,僅靠我一人遠遠不夠,我想片中還有許多等待觀眾挖掘的內容未被發現。不得不說,《誤殺》的確是國產片中少有,可以二刷、三刷去細細品味的電影。或許也正是因為導演這般用心架構,不放過一個細節,才能成就這部優秀的黑馬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