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從呼喊的深淵中,從一切憎恨的深淵中,我要向您高歌,神聖的和平。”

——羅曼•羅蘭《神聖的祭壇》

戰爭自古有之,可它帶來的傷痛卻是罄竹難書。中國與日本,本是一衣帶水的兩鄰,卻因為一場侵略戰爭導致了兩方水土的不和。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帶有民族仇恨,對日本抱有不小的偏見。可有這樣一位日本老人,她早年來到中國,一待就是七十餘年,至死都不願意回到日本生活。

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儘管我們很難去用她說明中日兩國的友誼長青,可她卻實實在在地證明了我們這兩個民族人民的友愛與人性的光輝

戰爭遺孤

在陝西省丹鳳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一位老人逝世。可全村人都放下了手裡的農活前來弔唁,可見村裡的地位並不一般。

仔細一看,卻發現靈堂上的遺像竟然是一位穿著和服的女人。她就是王玉蘭,而她的真實身份,正是一名叫做水崎秀子的日本女人。

農村並不大,她的安然離去仍引發了大家的一陣哀悼之情。所有認識她的人都回憶說,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對待大家都特別熱情,經常幫助大家。

而只有老一輩的人還記得,她其實是一名日本人。其實她並非隱瞞身份,只是她的陝西話已經相當地道,年輕的小輩才沒有發現。

她的一生並不容易,她出生在日本福岡縣,一個靠海捕魚維生的漁村。家境貧寒,無奈的父母只好把她送往中國的東北,讓她投靠在長春做生意的姑姑。

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姑姑給她取了一個樸實的中文名——王玉蘭,而她也很好地適應了在中國的生活,變得聰明而能幹。可戰爭的緣故使姑姑一家的生意也變得越發艱難,僅僅能夠餬口

而1945年,日本的戰敗,更是導致了姑姑一家被遣送回到日本。可已經成為王玉蘭的水崎秀子,並沒有選擇回到故鄉,而是毅然留在了中國。

紮根陝西

一開始在中國的日子並不好過,因為戰爭中日軍的暴行,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傷痕。而自然而然,對於仍留在中國大陸上的日本人,就有著帶有敵意的目光。

可終究還是好心人多,為這樣一個戰爭遺孤找了一個家。經人介紹,她和國民黨營長宗開國結了婚,她十分滿意這個“有些排場

”的中國人,在那個年代依舊給她辦了婚禮,宴請了一群親朋好友,甚至送了她一枚大鑽戒。

婚後兩人依舊相處和睦,從未發生過爭吵。只可惜造化弄人,平靜的時日並不多,宗開國響應號召前往了戰場,而這一別,竟是永別孑然一身的生活十分悲慘,她只好改嫁。而此後的3段戀情都並不順利,被各種各樣的人拋棄。

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而輾轉幾次,她最終來到了陝西丹鳳縣,並從此深深地在這裡紮了根。她初到丹鳳縣時,村裡人也依舊對她有些天然的膈應

可她熱情的性格與勤勞的雙手很快讓樸實的中國人認同了她,接納了她。不久,村裡人幫她結了親,她也生了好幾個孩子。

她的熱心腸傳出十里八鄉,當地人的紅白喜事也樂意邀請她,她必定是第一個到場,送出自己誠摯的祝福或哀悼。

時光如梭,她已經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了40年。好心人對她的善意並沒有停歇,幫助她辦理好了中國的永久居住證,解決好了她的“戶口”問題。甚至,也圓了她的故鄉夢,幫助她回到老家看看。

塵歸中國

2006年的時候,終於在志願者和好心人的援助之下,她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

日本的福岡縣。年邁的她早已辨別不出兒時的模樣。

老家的許多建築已經推翻重建,而親人也紛紛離去,只有一位遠房的表姐還在此處,但也已經認不出她的樣貌。

習慣了陝西話的她也不再會講日語,需要翻譯在場才能溝通。她在日本待了2周左右,卻處處不適應日本的環境,家鄉已經不再是她記憶的形狀,而她也變成了一個新的“中國人”。

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她心裡是既失落又感傷,這一日本之行,更讓她堅持了自己的信念,中國的丹鳳縣,才是自己真正的故鄉

儘管她的表姐和日本相關人士邀請她回到日本給她養老送終,但她依舊是毅然回絕,回到了中國,這一方她更熱愛的水土

生前她的親人還問過她的意見,希望葬在中國還是日本,她熱切地回答“我愛中國,我捨不得你們,我捨不得離開中國,就讓我葬在中國的大地上吧!”

王玉蘭最終和丈夫李明堂度過了幸福的晚年時光。相濡以沫的他們攜手了大半輩子,丈夫先行離去,幾年後,她也平靜地走了

村裡人全部聚集到她的葬禮,

深切而真摯地懷念起這個來自日本的老太,她一生的熱情待人得到了全村人的認同,就連原先有從抗日戰場上回來的戰士,也絲毫不在意民族的情結。

顛沛流離的一生,終於迎來了平靜的結局。她曾坦言痛恨戰爭,是戰爭導致了中日兩民族的不和。要不是戰爭,她可能並不會來到中國,在這裡經歷波折;但她也並不後悔來到中國,在這裡遇到了熱情好客的中國人,在各方各面地幫助她,讓她十分感激。

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她也解釋,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贊成發動侵略戰爭,他們一樣為傷害到了善良而勤勞的中國人民而抱歉。

她從不隱瞞和迴避自己是個日本人的事實,她的生活習慣和口音已經和陝西的當地人無異,可她初來乍到時還是受到了很多敵視。

儘管無奈,但她還是堅持用熱心和行動去證明自己,是一個善良而正直的人。她曾教育兒子一定要感恩,不要去埋怨命運。她漂泊了半生,最終在異國他鄉一樣找到了平靜的歸宿。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希望人們可以拋棄成見,讓之後的世界遠離戰爭,守住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