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中國未來15年內,化石能源仍將是主力,化石能源消費將佔整體的80%左右,但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國的能源結構戰略非常清晰:

在能源開發上,第一步:2035年前,降煤、穩油、增氣;

第二步:2050年前,從主打化石能源,轉變到主打清潔能源。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中國中長期能源結構轉型的階段性目標)

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但有個大問題:產出來的電,送不出去,送出去沒人要。

比方說2014年的甘肅,全省發電比用電多168億度,而風力發電115億度,多出來的電,鄰近幾個西北省份,要麼用電不多,要麼有自己的發電基地,不想用甘肅的電。

甘肅風電場本來能發2000+小時,最後只能發1200小時。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結果就是“棄風”,很多時候風車只能停轉。

2016年,全國平均棄風率超過17%。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2010年-2015年,棄風造成電量損失1015億度,相當於三峽、葛洲壩兩座水電站2015年全年發電量。

類似的,還有水電的“棄水”,2016年全國棄水量也超過800億度。

還有光伏領域的“棄光”,2015年全國平均棄光率14%,甘肅高達40%。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建了一大堆清潔能源發電設施,最後都閒置浪費了,這怎麼行?

中國過去解決不了的一個困境,就是發電和用電的地方離得太遠。

西北部大型能源基地和中東部用電大省,相距都在1000千米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000千米。

傳統的高壓、超高壓(500-100千伏)電網,沒辦法把電送到數千公里之外,因為路上遠距離傳輸,損耗的電能太多了。

而就是在這樣的“倒逼”之下,中國領先全世界解決了這個問題。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這個東西叫“特高壓”,是中國研發探索了30多年的“國之重器”,全世界只有中國掌握全套核心技術,並把它投入了商業化運營。

乍看上去,它跟我們路上看見的高壓線、電塔沒啥區別,就是電壓更高唄(±800千伏以上直流電,1000千伏以上交流電)。

有人可能覺得,就這麼個玩意兒還敢跟人工智能、5G一樣,被列進今年的“新基建”名單裡?令人費解。

但其實,它才是中國實施能源戰略轉型的一把鑰匙。

由於電壓超高,特高壓遠距離輸電的沿途損耗極低。

最遠的輸電距離可以超過5000公里。

什麼概念?從北京到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直線距離4827公里;從拉薩到莫斯科,直線距離5070公里。而這就是“一根”特高壓的距離。

一個迴路的特高壓直流電網,可以輸送1200萬度電,相當於500千伏直流高壓線的4倍,而送電距離也是它的6倍,損耗卻只有1.6%。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一條特高壓,能送一個葛洲壩的發電量。

而這樣的特高壓工程,中國已建成22個,還有9個在建,全長4萬公里,能繞赤道一圈。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實線為已建成,虛線為在建)

有了特高壓電網,中國跨越東西南北的電能輸送不再是問題。

比如青海,作為中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新能源產業正以每年100萬度的速度遞增,而它的外送通道正在不斷建成。

在供給端,有特高壓“背書”,中國

清潔能源的生產力才能被徹底釋放出來,對煤電的替代才有可能提速。

三北地區“棄風棄光棄水”的情況也得到大幅改善: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棄光率1.9%,棄水率4.1%,棄風率4.2%,清潔能源利用率全部提升到95%以上。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而在需求端,浙江省全年1/3的用電量(1500億度)都從外省輸送而來,相當於

杭州+寧波全年用電量。

通過特高壓輸送到中東部的落地電價,比當地煤電上網平均電價還低。

理論上,無論是中國哪裡的能源,無論它以哪種形式存在,只要能轉換成電能,就可以用特高壓電網,輸送到全國的任何一個角落。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跨越黃河,總長3319公里)

2019年,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跨省輸送電量達到3750.5億度,佔全國總髮電量的5%以上。

“西電東送”只是中國能源佈局的一環,中國的電力人有更廣闊的視野。

既然它可以在中國的大地上縱橫捭闔,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套路”把它複製到其他國家?

再進一步想,為什麼不能用它把中國的電網和其他國家的輸電網絡連起來?

完全可以。

中國的北邊,是煤炭、風能儲量巨大的蒙古;

中國的西邊,是油氣、水電豐富的幾個斯坦,和4000萬人缺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

中國的東邊,是能源對外依賴度超90%的韓國、日本;

中國的南邊,是超1/5人口缺電、靠東盟內部電網互相扶持的東南亞國家。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中國要推動的,是先用一張統一的電網把亞洲40多個國家聯繫起來。

能源專家把這張蓄勢待發的亞洲超級電網,稱為“未來亞洲集體的能源策略。”

就像歐洲和北非也在計劃構建自己的“超級電網”一樣(距離短,不含特高壓)。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而下一步,能源互聯網的觸角將伸向跨洲輸電。

拿非洲舉個例子。

非洲的水能、風能、太陽能佔全球的12%、32%和40%。

可開發的水能、風能、太陽能是3.4億千瓦,2000億千瓦、2500億千瓦。

但目前已開發的,只有0.33億、0.037億、0.03億千瓦。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中國參與建設的摩洛哥努奧光熱電站)

如果持續推進非洲的清潔能源和互聯電網建設,讓北非風電、中非水電和南非太陽能發電基地聯合運行,不僅可以解決非洲缺電的問題,還能通過特高壓電網,向洲外形成北送歐洲、東接亞洲的新格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如果在過去,你看到這樣的新聞,或許你只是覺得:這是中國“基建狂魔”又出征了。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中國滿世界地修電站、鋪光伏、搭高壓線、收購能源企業,是不是在自己的能源基建能力當成一種商品在“出售”?不是。

所有操作都指向同一個目的:結網,結成一張巨型的能源互聯網。

那些能源基建落後的地方,我們輸出基建能力,讓他們先滿足本國需求,再用特高壓技術讓他們和5000公里半徑內的能源需求鏈接起來。

只有一個全球性的電網才能解決人類能源問題,才能徹底打穿能源閒置國家和能源緊缺國家之間的阻隔。

無國界的電,最終會超越有國界、運輸成本高的石油和煤炭。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到2035年,電能就將超越石油、煤炭,成為終端消費的第一大能源品種。

巴西的美麗山,有中國國家電網建設的美洲第一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巴西駐華大使馬尚說:“我們在巴西北部發電,但是卻需要將生產出來的電能輸送到南方。其間的距離達到了兩三千千米,也只有中國有能力和設備能夠實現這一點。”直接滿足東南部里約用電中心2200萬人的用電需求。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美麗山項目後,智利、阿根廷等國家主動找上中國,幫他們推動國內的能源互聯網建設。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正在海外結網的中國,不斷地朝“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終極形態邁進: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為此,中國提出了全球要建成的“九橫九縱”的能源互聯網骨架: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這樣的恢弘佈局當然不是一日之功,我們的規劃已經排到了2050年,一步一步來: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所以我們的終極能源戰略,不是石油獨立,不是煤炭立國,更不是頁岩油氣開發。

我們為中國、為世界拿出的終極能源方案,是“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智能電網”。

清潔能源在技術的進步下,取代傳統能源只是時間問題,它不光包括現在有成熟方案的風能、水能,還包括將要實現突破的可燃冰,乃至中國的“人造太陽”。

過去的世界,是石油主宰地緣政治格局的世界。

哪裡是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比如馬六甲海峽),哪裡就是國家的生命線——用軍事力量把這兒一掐斷,途經的國家能源全都受限。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但在能源互聯網的時代,電網變成了新的生命線,如果建成,就會徹底改寫以往的世界能源格局,過去的戰略要衝、油氣重鎮,在未來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低。

時代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顛覆過去200年間形成的國際能源格局,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人類在未來40年裡要建設的基礎設施,將超過此前4000年的總和。

分隔全人類的國境線只有25萬公里,而全球基礎設施的全幅圖景中,有超過6400萬公里的高速公路、200萬公里的油氣管道、120萬公里的鐵路,75萬公里的海底電纜和41.5萬公里的220千伏以上的高壓線。

全球互聯互通的革命已經開啟,世界不再是國境線之間的拼圖,而是由基礎設施連成的全新版圖。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很多人搞不懂,今年國家提出的“新基建”到底是幹啥的?其實就是一件事:結網。

中國的巨型供應鏈網絡是什麼?是物質之

中國正在佈局的5G、大數據中心是什麼?是信息之網。

而特高壓、電動車、充電樁連接起來的又是什麼?是能源之

中國人建設中國的終極目標是,在物質、信息、能量的全方位維度上,結成一張張巨型的世界之網。

中國是這張網絡的發起者,是它的主動脈,是海納百川、吐哺天下的樞紐!

我們的能源願景,不是依賴/不依賴某種化石能源,不是閉關鎖國的“能源獨立”,而是

讓全球的能源電力流向中國,讓中國的電力技術走向世界。

整個計劃因為同時需要強大的基建能力、極高的電力技術、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整體思維,決定了這個計劃只有中國想得到,也只有中國可以辦得到。

唯一能延緩/阻礙這張巨型網絡加速合圍的,只有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對立的壁壘和極端反智的民眾。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這種對立的本質,是地緣政治“疆土思維”的抱殘守缺,和開放互聯的“網絡思維”之間的一場終極對決!

這是新能源和舊能源的博弈。

這是新思維和舊思維的博弈。

這是新網絡和舊聯盟的博弈。

這是新世界和舊世界的博弈。

從殖民時代到冷戰落幕,那些長久以來憑藉化石能源而享有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如果不能在全新的能源時代中調整思路、迎頭趕上,其全球影響力只會日漸衰微。

後疫情時代,全世界是回到一座座孤立主義、封疆鎖國的小島,還是新一輪全球互通的開始?

中國和美國的路子,誰能給全人類指點未來的前進方向?我們大可以拭目以待。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都是世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