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從玄武門之變到黃巾起義,倒推五百年血腥的融合,給今人怎樣的啟示(一)

唐王朝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在它出現之前,中國已經經歷了長達五百餘年的紛爭。

從八王之亂,晉人衣冠南渡開始,中華民族進入了划水而治的狀態。這條邊界的寬度差不多是從淮河到長江之間。

然而不論是被北方少數民族所征服的中原腹地,還是被南下中原人所征服的百越江南,都在進行著一場文化傳播。

五百年下來,到唐朝建立為止,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已經進一步地擴張了。

在這個文化圈中,人們曾經說著不同的語言,擁有不同的文化。而在唐朝建立以後,這些文化得到了徹底的融合,其內核則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原文化。

然而因為交通、地理等原因,在這個文化圈的邊緣同樣存在著更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內核。中原王朝並沒有這些地域的徭役和賦稅,所以也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統治。

對於這些民族而言,中原王朝更像是一個寡頭政權的頭領。如同當年周天子所分封的各個諸侯國一樣。

為了更好地統治這些政權,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採用了多種不同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地運用和處理,使得從貞觀開始,唐朝的威名遠播海外,直到安史之亂前夕,都是世界上最用影響力的帝國。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李世民靠玄武門之變起家

這樣的國際地位,似乎同今天的美國有些類似。解毒君將從三個方面,來介紹唐朝的民族政策。

設立羈縻州府

“羈者,馬絡頭也;縻者,牛靷也。”這都是管理牲畜所用的工具。所以羈縻的意思,就是讓少數民族政權自行管理,但是名義上卻要臣服於中央王朝。

唐朝在地域廣袤的地方,設立都督府,地域較小的設為州,再小的就設為縣。這些州府的都督、刺史、縣令都是由當地民族的首領擔任,而權力的交替,也因文化而異,朝廷不會干涉。

在名義上,他們接受唐朝皇帝的冊封,定期向中央繳納象徵性的朝貢,同時使用唐朝的歷法。

然而唐朝的戶部並沒有他們的戶籍,這就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向中央繳納賦稅和徭役,屬於獨立的政體。

而在羈縻州府之上,唐朝政府還設有大型的行政機構,都護府。這一延續了漢朝以來的政治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

在唐朝初年,北方設有燕然都護府,西邊設有安息都護府,分別管理北方少數民族和中亞各個民族。

而到了武則天時代,都護府則增加到了六個;唐玄宗時期,羈縻州郡的總數量已經達到了八百五十六個之多。此時羈縻州郡的面積,已經超過了唐朝本土的面積。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唐朝版圖宏大

在某些層面上,這樣的國家版圖類似日不落時期的英國,但是在政治體制上更傾向於此時此刻的美國。

美國通過武力征服過的國家,比如伊拉克、阿富汗等等,並不會直接干預國家的主權,起到幕後操縱的作用。

和親政策

和親政策雖然表面上同羈縻一樣,是給少數民族政權名義上的榮譽,但是實際上,卻是做好接管他們的準備。

在唐朝以前,和親的目的大多是因為中央王朝的軟弱,導致不得不將公主遠嫁他鄉來換取和平。從漢朝代到北周,無一例外的不採取這種政策。和親的範圍也從西域的烏孫,到北方的匈奴。

然而經過了數百年的和親政策,中原王朝發現,遠嫁公主過去竟然還有諸多好處,是戰爭無法達到的。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和親,一種軟征服

首先,公主可以生孩子,生下來的孩子就是中原王朝的外孫。當年匈奴王劉淵入主中原的時候,就打著漢室外孫的旗號,“驅除司馬,光復漢室”,而歷史上也留下了他漢光文帝的稱號。

其次,遠嫁的公主往往能夠操控政權。尤其是嫁給那些年邁的國王,然後生出王子的公主。在國王死後,她們在來自中原謀士的輔佐下,很輕鬆的就能夠做到“垂簾聽政”。

於是李世民決定,將自己的公主們紛紛嫁給周邊的民族,進而將大唐的血統遠播四海。

首先,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從高昌國率眾來降,李世民將自己的妹妹衡陽公主嫁給了他。

隨後,止谷渾的可汗入朝參見,李世民又將弘化公主嫁給了他。

而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了。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文成公主

每一次公主出嫁,在帶給少數民族大量金銀珠寶的時候,同時也帶去了漢族的經史典籍、大批的陪嫁官員。而作為答謝,少數民族也會派遣留學生來唐朝學習。

在強勢文化面前,弱勢文化就會逐漸的被漢化,最終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美國的文化殖民政策。長期以來美國打著幫扶弱小的旗號,在進行著他們的文化殖民政策。

政府在背後支持那些社會上的公益組織,通過投資少量的金錢、物資,就能夠讓被捐助的對象在文化上對美國產生認同感。

尤其是一些非洲或者落後的國家地區,他們會為了少量的金錢和物資,而學習美國的文化和語言,最終幾代人之後,被美國所同化。

正如當年曼德拉所說的那樣,“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開通道路

相比於前兩種政策,開通道路的目的就更為明顯。

一方面,能夠促進商業上的交流。中華的商品都是經過高度加工,而少數民族的商品則大多是原材料。同樣的材料製品,中原的貨物的價格是少數民族地區所持有的十幾倍。

加上少數民族經常會發生動亂,他們的貨幣或者等價物的價格波動非常大,這使得中原王朝非常容易在貿易逆差中賺到豐厚的利潤。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而今的少數民族分佈

同時,道路的開通也帶了了其他兩個好處。短期而言,唐朝的間諜奸細可以更便利、快捷地掌握少數民族的情況,決定採取怎樣的策略來應對。

而長期的紅利則是,一旦時機成熟,唐朝可以迅速發兵,征服已經完全漢化的地帶。

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唐玄宗時期,中國的軍隊已經同伊斯蘭世界交火。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爆發,名將高仙芝甚至有徵服中東的可能。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美國,通過貿易通貧困國家進行交流。打著“自由市場”的旗號,用他們高科技的產品換取廉價的原材料,然後再以高價賣給原產地。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貿易戰是自由市場的結果

這樣的手段,結果很容易導致原產地國家相當於白送原材料給美國,甚至在經濟上,還會受到美國的控制。

過往的幾十年裡,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國家,最終都被美國用這種手段所控制,最為著名的美日“廣場協議”,就是美國掌控日本命脈的案例。

海納百川

想要達到這樣的民族政策,李世民的胸襟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在唐朝初葉,長安城中的外來人口眾多。

學者、傳教士、歌舞藝人大量駐紮在唐王朝的首都。每年正月初一,各國和各民族的是這都會參加朝會,據統計,唐朝鼎盛時期,長安的外國人多大十萬之眾。

我們總結唐朝在民族問題上的成功,歸根結底有一下原因。

警示後人,身為一個混血王朝,唐朝是如何處置統領各個民族的?

李世民是中原皇帝,也是四海的天可汗

首先,唐王朝自身的強盛和穩定,讓各個少數民族沒有能力挑戰。

其次,唐王朝皇室本身夾雜著鮮卑等民族的血脈,讓他們對少數民族並不排斥。

第三,漢文化對強勢遠非其他文化所能媲美,文化的逆差也是理所當然。

而唐朝將於之廣,影響範圍之大也是空前絕後。

對於當今的中國而言,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確值得深思。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在美國身上找到當年唐朝影子。這包括文化的輸出、民族的融合等一系列政策的相似。

然而中國的優勢也同樣明顯,我們具有強大的原生文化!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