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我是個幾乎不會鍛鍊的人,對我來說站著就是最大強度的鍛鍊。

雖然早就知道鍛鍊有數不清的好處,一直想邁出第一步,但一看到周圍苦逼鍛鍊的人,每天在健身房汗如雨下地度過一、兩小時,任誰都想打退堂鼓吧?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但是,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竟然讓我邁出了鍛鍊的第一步,因為它讓我知道,鍛鍊根本不是一件苦差!

這部紀錄片還說:那些辛苦在健身房鍛鍊1、2個小時的人,根本是吃力不討好。只要掌握方法,每週只要 2 分鐘,就能達到極佳的健身效果!

這部紀錄片的主持人是 醫學記者邁克爾·莫斯利教授(Dr Michael Mosley),他一直是個懶惰的人,在鍛鍊這件事上,他想 花最少的力氣 得到最大的回報。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醫學記者邁克爾·莫斯利教授(Dr Michael Mosley)

為了完成他的夢想,整個 BBC 團隊火力全開,陪他拜訪各個領域的運動專家,找尋 超高效率 的運動方法。這個過程被拍成了紀錄片《鍛鍊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任何想要運動又不想費力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部紀錄片!

01

走 1 萬步,不如 3000 步

紀錄片一開始,邁克爾就要 推翻 一個流行的說法:“每天走一萬步,就可以保持年輕健康”。

一萬步的說法,最早來自 50 多年前的一起營銷事件。1964 年,日本一家公司發明了“萬步計”計步器,在贊助東京奧林匹克的同時,靠著一句 “每天一萬步” 的廣告詞深植人心。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日本出產的“萬步計”計步器

但是一定要走 1 萬步才有效果嗎?

為了尋找真相,邁克爾請教了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的羅伯·科普蘭教授,他將安排一個對照實驗,來驗證這種理論。

注:BBC 紀錄片為了讓大眾理解,

往往採取樣本小、不夠嚴謹的實驗方法,但仍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他把 6 人分成兩組參加實驗:

第一組(吉蓮、戴夫、戴倫):每天走 1 萬步,不限速度,大約 8 公里。

第二組(內森、蓋瑞、朱迪):每天 3 次 10 分鐘,快步走,約走 3000 步,大約 2.4 公里。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實驗中,兩組成員都戴上活動監控器,這能追蹤他們一整天的活動,還可以監測他們的心率。科普蘭教授表示,運動帶來的心率增加可以 強健心肺功能,是衡量運動效果的重要指標。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實驗開始後,第一組成員為了達成 1 萬步的目標,費盡苦心,因為 1 萬步實在太難完成了!

3 人當中,只有戴夫和戴倫勉強完成了任務。而吉蓮洗個碗,還故意來回走好幾趟,但一天內只走了 5000 多步。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相比之下,第二組成員就輕鬆多了。

他們相約快步走,10 分鐘一晃而逝。不知不覺間,他們就輕易完成指標。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一邊是艱難前行,一邊是輕鬆達標,他們的運動效果如何呢?

科普蘭教授公佈了 令人意外 的實驗結果:

雖然第一組更累,但第二組運動效果 更好!

他解釋,這是因為第二組採用的 快步走,屬於中等到劇烈的體力運動,強度比平常走路提升了 30%。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相較而言,雖然第二組走路的時間更短,但心肺鍛鍊的強度更大,所以效果完勝第一組。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02

每週 2 分鐘的鍛鍊,效果驚人!

邁克爾的第一個發現,為他每天節省了 7000 步。

但偷懶的他,還不滿足於此!上次他發現了 更省力 的運動,這次他將矛頭轉向 更省時 的運動方法。

他去拜訪了 高強度間歇性鍛鍊(HIIT)專家尼爾斯·沃拉爾。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沃拉爾專家安排 6 名白領,參加一項為期 5 周的鍛鍊計劃。

在鍛鍊前,這 6 名人員先進行有氧適能測試。

有氧適能指的是人體攝取、運輸和利用 氧氣 的能力。有氧適能好的人,跑個 1000 米都不帶喘的,反之,有氧適能差的人,爬幾層樓梯就會氣喘吁吁。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測試過有氧適能後,尼爾斯·沃拉爾要求這些參加的白領,每週在動感單車上,進行 3 組 40 秒 的 HIIT 訓練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也就是說,每週他們只需要 鍛鍊 2 分鐘。5 周下來,這些人總共只運動了 10 分鐘。

然而 5 周過去,當 6 名白領再次接受體能測試,他們的 有氧適能 平均提升了 11%!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沃拉爾解釋,

這是因為 HIIT 可以激發深層肌肉。

深層肌肉蘊藏在身體骨骼周圍,起著協調身體、支撐骨骼和關節的作用,普通鍛鍊很難涉及到,而 HIIT 恰恰可以將他們激活。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另外,HIIT 還能快速消耗肌糖原。

肌糖原,就是肌肉裡儲存的糖,人在劇烈運動時身體會分解肌肉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

沃拉爾讓一名白領做了 2 分鐘 3 組的 HIIT 後,對比了他運動前後的肌糖原水平。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結果顯示,他的肌糖原水平 下降了 24% 之多,如果用其他運動方式,可能要 45 分鐘 才能達到同等效果。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最後,HIIT 同時還能鍛鍊心肺,改善整個心血管系統。

HIIT 雖好,但不是人人都方便去健身房踩動感單車。為了讓所有人享受到 HIIT 的好處,邁克爾特意邀請諾丁漢大學的貝絲·飛利浦,設計出一套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的 HIIT 訓練。

這套訓練共耗時 5 分鐘,分別是:1 分鐘張臂跳躍、1 分鐘深蹲、1 分鐘快跑、 1 分鐘張臂跳躍、1 分鐘深蹲。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你也可以在家輕鬆完成這套動作,運動效果媲美動感單車的 HIIT。

03

輕啞鈴和重啞鈴,效果沒差

除了 HIIT,力量訓練 也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鍛鍊方法。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為了找出 效果最好 的力量訓練方式,邁克爾來到格拉斯哥大學,那裡的運動研究者斯圖爾特·格雷和瑙伊·斯特凡納奇,正在 測試舉重物和舉輕物,哪個效果更好。

他們設計的實驗,由 5 名女性完成。在實驗開始前,所有人都接受了力量測試,研究人員將記錄她們能舉起的 最大重量。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實驗過程中,參加者一隻手舉重啞鈴,一隻手舉輕啞鈴,兩隻手都是要舉到沒有力氣為止。舉輕物的那隻手,比起另一隻手,要花費更長時間才到達疲勞點。她們的腿部也進行了一重一輕的鍛鍊。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6 周內,她們每週都進行了 2 組訓練。訓練結束後,她們重新接受了力量測試,結果表明:

舉重物和輕物根本沒有任何差別,雙手雙腿肌肉強化的程度幾乎一樣。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她們雙手肌肉都強化了 18% -19%,雙腿肌肉也都強化了 25%,並沒有因為兩邊受重不同而有差別。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得知這個結果後,5 名參加者紛紛表示,她們寧願舉重物,因為時間短。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因此,想節省時間很簡單,只要舉重物就行了。

04

跑步不會傷膝關節

和力量訓練不同,跑步不需要任何器具和設備,非常方便執行,所以也是最流行的運動。

為了探求跑步的真相,邁克爾來到了倫敦聖瑪麗大學,請教鍛鍊家約翰·布魯爾關於 跑步 的問題。

我們總是以為,跑步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然而這是真的嗎?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布魯爾表示,跑步不僅不會傷膝關節,還對膝關節有益。

這是因為,跑步所產生的規律性壓力,可以把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帶入關節軟骨,有助軟骨修復生長。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主持人邁克爾覺得難以置信,所以布魯爾就讓他做一個對比膝蓋壓力的實驗。

實驗中,邁克爾在膝蓋部位戴上感受器,然後在指定位置走一段距離,緊接著他又跑相同的距離。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隨後,電腦會分析走路和跑步時膝蓋產生的壓力。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紅線代表跑步產生的壓力

藍線代表走路產生的壓力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比起走路,跑步時膝蓋的壓力更大,但造成壓力的時間更短。一般來說,跑步產生壓力的時間,只是走路產生壓力的時間一半,因為人在跑步時步幅更大,腳和地面接觸的時間也更短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藍柱代表走路產生的壓力時間

紅柱代表跑步產生的壓力時間

在上述實驗中,邁克爾跑步時膝蓋承受的總壓力,比起走路時還要小。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布魯爾表示,這些壓力完全在人體可接受範圍內,因為人體構造完全可以負荷走路和跑步。設想一下,我們的祖先如果不能跑步,他們怎麼在大自然競爭中存活下來呢?

管是躲避獵物還是追捕獵物,人都要用到跑步的技能,這項技能一直沿用至今。

儘管如此,但如果跑步方式不對,比如跑太快、跑太久、在不平坦或溼滑的地面跑步,都可能造成損傷。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05

跑步和抽大麻一樣快樂

拜訪了多位運動專家,邁克爾已經掌握了 4 大鍛鍊真相:

1、每天慢走 10,000 步,不如快走 3,000 步。

2、每週 2 分鐘 HIIT ,可以有效提高有氧適能。

3、花短時間舉重啞鈴舉到累,可以有效強健肌肉。

4、跑步不會傷膝蓋。

邁克爾的下一站,是去拜訪生理學家西爾莎·奧蘇利文教授,他想知道為什麼有的人那麼熱愛跑步。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奧蘇利文教授說,人在跑步時會產生內源性大麻素。這種人體自發產生的物質,結構和大麻中的大麻醇十分相似,都會激發 情緒積極、增加食慾、帶來快感。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二者結構十分相似

除了跑步,其他鍛鍊也能產生內源性大麻素,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一天不鍛鍊就不舒服。因為鍛鍊的確可以讓人身心愉悅。奧蘇利文教授認為“內源性大麻素”是身體設立的一個 鼓勵鍛鍊的獎勵機制。

為了讓邁克爾親眼目睹跑步的威力,奧蘇利文教授安排了 3 名跑步愛好者慢跑。

跑步結束後,參與者體內的內源性大麻素比跑步前增加了 30%!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奧蘇利文教授說明,這種鍛鍊時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在安全範圍內,可以讓人興奮到恰到好處。

BBC 扎心實驗:每天跑步 45 分鐘,竟不如每週鍛鍊 2 分鐘?

一看完《鍛鍊的真相》,我就躍躍欲試,馬上做了個 5 分鐘 HIIT 運動,果然馬上產生了 High 的感覺。

原來,鍛鍊也可以是件簡單快樂的事!朋友,你不妨也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