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的概述

眾所周知,據考古學及文獻記載,貓起源於公元前10000年前的中東沙漠地區,但他們的馴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貓咪的概述

隨著人類種植活動的增加,在田地間、糧倉中,家鼠由於無法與當地野鼠競爭,進入到人類的活動範圍並迅速繁衍。家鼠引來了野貓,當時的貓基本都是從野生的felissylvestris分化而來,同時人類定居地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對野貓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雙重誘惑下,野貓為了得到充裕的食物,逐漸習慣了與人類相伴的生活。

約6000年前,貓在埃及最早被馴化,並且迎來了他們最黃金的時期。他們被埃及人奉為神明,這也使貓的地位到達了頂峰。夜晚時分,貓會被帶到固定糧倉,早上就被帶回人類的住所, 負責照顧貓的家庭還可以減免賦稅。貓的地位比人要高,如果有人導致貓死傷,將會被處以死刑,乃至發生了災害,首要先救貓,再去救人。貓如果自然死亡,照顧貓的家庭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並把貓神化,做成木乃伊。

貓咪的概述

在經歷了商業貿易開放後,埃及貓的後裔們通過農民、古代水手乃至維京人開始迅速向歐亞大陸和非洲傳播,逐漸遍佈世界各地。

貓的社會地位在中世紀急轉直下, 宗教的鬥爭中,女巫成了被迫害對象,貓也被歸為邪惡的幫兇,人們漸漸忘記了貓的重要性,悲劇上演。在瑞士,人們用利刃猛戳裝滿貓的布袋,直到把貓戳死,在哥本哈根,為聽貓垂死前的悲鳴, 人們把貓從高高的鐘樓上投擲下來。 由於過度的捕殺貓咪, 中世紀的歐洲大陸的貓咪幾乎絕跡, 對貓的屠殺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加速了黑死病的蔓延。由於野貓數量的大幅度下降, 使得老鼠爆發性增長。老鼠攜帶著致命的跳量在城市各個角度遊蕩, 而它們在偷吃糧食的時候也會使食物受到汙染,使黑死病的傳播更為惡化。

貓咪的概述

在黑死病肆虐的時代,人們卻認為貓是瘟疫的傳播者。如果窗外出現一隻正在窺伺的貓,就證明瘟神即將降臨這個家庭, 而趕走瘟神的最佳辦法就是立刻殺死這隻貓。因此, 對貓的大肆屠殺、公開焚燒不僅造成了動物性疫病的急速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對貓的恐懼和厭惡。

這場滅頂之災經過了近1000年才算平息,但這些也沒有阻止貓遍佈全世界的腳步, 他們隨著商船移居到全世界的港口,並能很快適應當地的環境。所以, 貓變成了全世界都看得見的動物。

貓與犬存在著本質的不同, 追溯到起源,犬早於貓被馴化,並被繁育出多種工作類型品種,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與人類的關係更為密切,如:畜牧犬、獵犬、護衛犬、伴侶犬等等, 但貓僅被利用的是其控制鼠害的能力,他們的工作就是保護糧倉、商船、教堂、圖書館裡的物品免遭鼠害破壞。犬是完全馴化動物,貓迄今為止還是作為半馴化動物進入萬千家庭。

貓咪的概述

這兩種動物在與人類的關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犬一旦與人類建立關係, 就會全心全意去愛他的主人,願意做任何讓飼主開心的事,會時刻陪伴在人的身邊。貓則不同,他們更加獨立、更自由,在享受人類給予的食物及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他們也會與人類建立信任的關係, 但他們更願意去做自己開心的事,作為主人的人類,在貓的眼中,僅僅只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的室友而已。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而當貓的主人離開家時,他們絕對不會像犬一樣依賴人、並由於分離而產生焦慮等行為問題,而只會表現出失望或者無聊。當然,人類也可以像訓練犬一樣, 使用食物及響片訓練來訓練一隻貓完成一些動作或技能,因為食物和響片的方式可以適用於很多不同種類的動物。 但很多貓行為學家認為,貓並不需要向犬一樣被訓練,貓行為學研究的本身,是充分了解貓這個物種, 並能夠讀懂貓各種行為背後的意義,從而最大程度在人與貓生活的過程中的滿足貓的天性, 讓他們更為舒適,與人的關係更和諧。

貓天生就是以獨居的狀態生存的動物, 在野外的環境下,每隻貓都會有各自不同的領地,並且互不組合。貓的發情週期受周圍環境影響, 故以群體一起生活的母貓,發情期基本是同步的,這樣有助於保持種群數量的穩定。 公貓的任務只是參與交配活動,之後他們將會四處遊蕩,不與自己的家庭和後代一起生活。母貓們如果聚在一起生活,當其中一隻母貓外出獵食,其他母貓會幫助她餵養小貓,多隻母貓母乳又可以增強小貓的免疫力,得到的好結果就是更多的小貓可以存活下來。

貓咪的概述

當初生小貓過於衰弱時,母貓會將非常衰弱的小貓叼出窩外, 這樣做是為了其他小貓可以喝到充足的奶水,當母貓感到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她們會將自己的小貓咬死吃掉,這樣的行為表明, 母貓非常擔心自己會被天敵吃掉,所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有助於母貓更好的餵養小貓。 我們也曾見到公貓會將小貓殺死的行為,且這種行為也常常被雄獅為了獲得更多的交配次數, 將自己的幼崽咬死的說法套用,雖然貓與獅子同屬貓科,卻是兩種不同的動物,所以他們的行為也不能一概而論,最新的研究表明,公貓殺死小貓的行為,純屬於捕獵行為,因為出生的小貓像極了獵物。

捕獵行為是貓與生俱來的行為,無論他們是否生活在室內,有長期富足的食物,都需要每天反覆練習百次。貓都是天生的獵手,也是純粹的肉食動物,不是我們自小流傳下來的說法一一貓吃魚。一隻生活在野外的貓, 他們的飲食十分豐富, 從烏類,離類、鼠 兔子、昆蟲、魚等等,都是他們的獵物。在侵貓在一天當中的捕獵練習約100次,成功幾率只有3%左右,他們有時候甚至會盯著一個獵物長達幾個小時之久,足以看出他們是很有耐心的獵手。捕獵行為演化到室內生活的寵物貓,就不得不提到貓玩具。失去了野外捕獵機會的貓,捕獵行為並沒有因為轉移到室內生活而消失,所以,市場上為貓所設計的貓玩具就是保證貓在室內生活,也不會無聊到瘋掉的捕獵消遣工具。

貓咪的概述

使用品類豐富的貓玩具,是貓每日必須的基本要素之一, 才能讓貓更有活力。如果運動量不足,可能會引發貓的肥胖, 意志消沉、大叫等, 嚴重的還會使貓出現攻擊行為,不但影響貓的身體健康,也相應得影響人們的生活。

標記行為也是貓每日必要的工作之一,無論是在野外或是室內,貓常常使用爪子抓撓樹幹、傢俱等物品,或者用身體的某些部位來回蹭身邊的物體,這些均屬於標記行為。在貓的臉頰、爪部、體側以及肛門周圍分佈著很多腺體,每個腺體都會產生不同含義的信息素,也就是我們說的一一費洛蒙。比如,貓咪臉頰上會分泌友好型費洛蒙F4,這種費洛蒙可由人工合成,市面上也有相應的產品,貓的足部會分泌恐懼型費洛蒙等等。從科學層面上來說,貓在緊張應激的狀態下,如果能夠嗅聞到友好型費洛蒙,可以稍微放鬆。我們可以在貓居住環境下,比如搬家的過程中,可以提前在新家使用費洛蒙產品,或者在醫院的住院部,長時間使用費洛蒙,可以使貓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但是如果是多貓環境引起的亂尿、互相攻擊等行為,費洛蒙產品則無法更好的解決,需要進行環境管理以及行為調整,所以,只有合理使用費洛蒙,才能得到相應的效果。

貓咪的概述

一隻生活在戶外的貓,每天的活動距離為3-5公里,他的所到之處,均會被他留下自己的信息素,不但是標記了自己的活動範圍,也能夠告訴其他貓,他出現在這裡的時間,以及停留的時間,其他貓也會通過自己的嗅聞,獲取到前一隻貓包括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是否處於發情期等等信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貓在同一地點見面及打鬥的幾率。

野外生活的貓, 爬樹是它一天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這就是貓的攀吧行為。貓與狗不同的是,狗是純捕獵者,而貓既是捕獵者又是被捕獵者,所以,高處不但可以讓貓感覺到安全,能夠躲避故人的傷害,並且可以抓到在樹上停留的鳥類。這種行為還原到居室裡生活的貓, 可以體現在貓很喜歡居室內地勢較高的區域,當你在地上放置貓窩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貓都會選擇更高的沙發,或者床上休息,有的貓甚至喜歡跳上門板、空調、大衣櫃, 千萬不要誤以為這只是貓很淘氣、喜歡蹦蹦跳跳,而是這些地方都可以讓他相對安全,並且能夠很好的觀察到地面的形勢。在選擇貓爬架的時候也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儘可能高的貓爬架,貓才會更喜歡使用。

貓咪的概述

貓是來自熱帶沙漠的動物,所以無論冬天還是夏天,他們都更喜歡溫暖的地方,這也是貓喜歡曬太陽的原因 。他們對口渴的感覺並不敏感,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貓,你很少會看到他大量的喝水,因為貓可以從食物中攝取水分。一般的獵物含水量約在 70-75%,幹飼料含水量只有7-10%,而罐頭的含水量約78%,因此罐頭較接近貓的自然飲食也較能符合它們對水的需求。長期室內生活的寵物貓, 飲食結構以貓糧為主,就一定要想方設法來幫助貓攝取更多的水分。

貓咪的概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