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房地產市場會有哪些扶持政策?

2020年的這場“新冠”疫情讓房地產行業遭遇了突如其來的衝擊。業內也普遍出現了關於市場支持政策的討論。本文擬從梳理地方政府近期出臺扶持政策的基礎上,探討對於穩定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的措施方向。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國房地產市場會有哪些扶持政策?

一、地方政府已出臺扶持政策情況

距離武漢因“新冠”疫情封城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繼多地發佈了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意見後,前不久,無錫市委、市政府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的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政策為目前出臺針對房地產行業支持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意見。該《意見》共17條,主要針對對象為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築業企業、房屋中介企業、房屋租賃企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臺相關政策:

財稅政策——延期申報納稅、減免相關稅費、申請專項資金補助、延期繳納其他開發期間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緩解流動性困難政策

——引導在錫的金融機構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對符合政策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允許其跨一個節點提前申請撥付預售監管資金、尚未領取預售許可證的項目預售條件改為按投資額計算,預售部分達到25%即可辦理;

土地出讓及履約相關政策——已掛牌成交地塊受疫情影響可申請延期交付及延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受疫情影響的開發項目可申請開竣工順延,交付期限順延;

房地產租賃相關政策——承租屬於國有資產房屋的中小企業,免收1-3月租金;

施工單位保障政策——對建設單位"趕工期"行為做出限制、施工進度履約、工程進度調整、工程墊資及工程款支付比例及進度等;

優化政府服務相關政策——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實行“不見面”政務服務以及企業應急採購保障政策等;

同時,上海、浙江、西安、南昌也出臺多項政策穩定土地市場,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採取網上掛牌形式,疫情防控期間不組織現場拍賣或掛牌;

延期簽訂成交確認書、土地出讓合同;規劃條件及土地評估時間效力延長;

部分地區允許分期繳納土地價款;

調整履約監管方式,已經簽訂出讓合同的項目順延開竣工時限。

二、政策分析及建議

從此前的政策梳理中可以發現,目前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主要是著眼短期的市場衝擊和應對疫情,類似於各地出臺的針對扶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意見,著眼點都是從降低要素成本、加大財稅支持、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幫扶企業渡過流動性困難期。

在筆者看來,由於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銷售市場屬於低頻消費,不管是SARS還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對期內對一二線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都較餐飲、旅遊、消費行業為輕。2003年SARS時期過後雖然房地產市場有過大幅上漲,但當時是在我國住房全面商品化發展的前提下,上漲狀況實際與疫情無關;自2017年首提“房住不炒”政策以來,房地產市場長期企穩是政策的剛性要求。

就一二線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建議來說,保持相關限購限售政策不變,幫扶相關企業減免、延遲繳納相關稅費,改善流動性困難問題,確保各方利益,才能有序保障疫情期結束後的城鄉建設。

對三四線城市來說,短期內疫情影響較大。主要表現在影響三四線城市返鄉置業銷售業績,如何改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企業流動性風險成為了三四線城市的主要思考點。參考無錫發佈的政策,已經辦理了預售的項目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提前支取監管資金,且需要動員相關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項目及企業進行幫扶。

長期看來,在抗疫阻擊戰勝利後,國家層面會出臺相應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政策,同時針對保障應急管理的生產企業、保障項目也會有相關房地產、土地政策出臺。

目前,湖北省對於中小企業的相關政策出臺不多,主要原因在於湖北省作為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現在各單位都在組織下沉抗擊疫情,政策研究及制定也以抗疫期間保障為主,預計在疫情初步得到控制時,會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對中小企業及房地產行業企業進行幫扶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