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作者/王戟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出荔城向西北行至二十四公里处,鹧鸪山脚下可见一原始古村落。古村落整体风貌较为完整,是典型清代广府建筑风格和文化形态的建筑。虽经历风雨沧桑,但依然可见当初建筑的宏大。这个村就是派潭古村——旧高埔村。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走进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规模较大的广府居民古建筑群,方向坐西向东,依山环水,村前有一-碧水悠悠的池塘,塘边有林,林边有亭,亭边有舍,倒影塘中,别有一番田园诗意的景象。相传,有一个张姓的村庄叫禾岭头,元朝至正年(1353)从县城张屋迁入,明朝洪武年(1380)又有村民陆续迁来,村名为旧高埔。张昌华,字世周,受官饶平(今广东汕头市饶平县)县盐课大使,后辞官归乡经商,生意日益兴隆,用积累之资建了祖祠(既昌华公祠)。由西自北望去,这群古建筑依次是由祠堂、书房、客厅花园组合于一体。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正面看去,祠堂门有两条水磨石瓜柱顶架,瓦面灰雕凤尾压梁,木雕柏檐玲珑通透,有八仙图案、杨家将、百鸟图等,手工极好。门上的石横额刻有“昌华祖祠”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两旁配有两幅古联。祠堂深38米,内有天井、两个大厅、三级台阶上大厅,又有三级台阶进内厅。大厅宽15米,一边七条石瓜柱顶梁,花蓝石磴坐底,两边共十四条瓜柱,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别具特色。柯堂右边隔青云巷为书房厅,据村中一位老者介绍,此书房从古到今从不封掩大门,而且标有一幅对联“太平不用招乡勇,盛世何需掩大门”,一直传至今日,可以想象当年的太平盛世,村民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书房面阔三间,深两进,紧挨书房的右侧设有厨房,在书房的前边铺有两台花岗岩与青砖砌的花台。花台外环砌有女儿墙,花台下是池塘,池塘里养有各种可观赏的鱼,专供闲游观赏,聊以自乐。整个建筑布局巧妙、造工精美、实属典型的清代广府建筑风格。

顺着池塘前行百米处,遇到村里一83岁老人,据老人介绍,村中保藏有一块七百多年历史的龙纹石,此石是开居镇村之物。当初开居,一位老先生说,在此地挖下去,能挖出龙纹石”来,然后以石为中心,左右三十丈为水塘,后五十丈为村场。果然在塘中挖出“龙纹石”村民视为吉祥物,长期保存下来。四十年代,有人想占“龙纹石”为己有,偷盗回家后,怪事连连发生,家里鸡不鸣狗不吠,此人甚是害怕,急忙又放回了原处。此后,为避免“龙纹石”再次被偷,村民们就雇人打磨了一个有蝙蝠浮雕的石框把“龙纹石”镶嵌起来。听完老人的介绍,我们找到了那块镇村宝物——“龙纹石”,果然神奇,石呈龙形,龙头朝南龙尾向北,龙身翻卷于浮云之间,栩栩如生,气象万千,倘若用清水洗涤,龙纹显现会更加清晰。据记载,历来,文人对此石都有好感,题咏称赞,高埔人张凤鸣,年近八十,题《咏龙纹石》诗中有句“千载钟灵知暂伏,一朝破壁自惊人,”气势磅礴、大气豪迈。明清两代,高埔村涌现的诗人很多,他们一边躬耕田园,一边读书写字,授业后学,健康快乐的生活于山水田园之间。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在旧高埔村的东南方,可遥望到在古村中常被题咏美喻的“鹧鸪峰”众山,峰峦盛峰,山外有山,峰外有峰,穿云绕雾,环于山中,据《增城军事志》记载,大鹧鸪峰海拔793米,小鹧鸪峰海拔651米,从旧高埔村望两峰,如大小两鹧鸪比翼齐飞两锋之际有飞泉南注。两峰间有石台、石壁、仙人脚迹,乡里文人墨客多在此觞咏,可谓是山水胜地。

望着鹧鸪山下的这片古村,感觉似乎不是那么真实,正如古书所说“山中方一日,人间已百年”这是何等的快乐而又诗意的田园生活,这不正是人们苦苦探寻的世外桃园吗? !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朗读者简介

赖衍瑶,增城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编辑,增城区朗诵协会会员。喜欢朗读、音乐,相信语言的魅力能带给人不一样的快乐和力量。愿用声音讲述增城事,传颂增城美。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你的故事 我来朗读

《周末悦读》是增城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精心打造的有声栏目,以“增城故事”为主题,凡是涉及增城人文历史、市民生活、身边故事、迷你新闻等积极向上的内容,均可分享。

欢迎推荐此类小品文,散文、故事限1500字以内,诗歌不超50行。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投稿同时请附作者简介和近照,以及手机号码。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选

危中寻机!增城小微企业找到发展“新风口”!

事业编制!增城这所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啦

好消息!增城要发补贴了,快看看你能领吗?

编审:黄家荣

审核:曹剑萍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