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山腳下的世外桃園

悅讀 | 鷓鴣山腳下的世外桃園

鷓鴣山腳下的世外桃園

作者/王戟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出荔城向西北行至二十四公里處,鷓鴣山腳下可見一原始古村落。古村落整體風貌較為完整,是典型清代廣府建築風格和文化形態的建築。雖經歷風雨滄桑,但依然可見當初建築的宏大。這個村就是派潭古村——舊高埔村。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走進古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規模較大的廣府居民古建築群,方向坐西向東,依山環水,村前有一-碧水悠悠的池塘,塘邊有林,林邊有亭,亭邊有舍,倒影塘中,別有一番田園詩意的景象。相傳,有一個張姓的村莊叫禾嶺頭,元朝至正年(1353)從縣城張屋遷入,明朝洪武年(1380)又有村民陸續遷來,村名為舊高埔。張昌華,字世周,受官饒平(今廣東汕頭市饒平縣)縣鹽課大使,後辭官歸鄉經商,生意日益興隆,用積累之資建了祖祠(既昌華公祠)。由西自北望去,這群古建築依次是由祠堂、書房、客廳花園組合於一體。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正面看去,祠堂門有兩條水磨石瓜柱頂架,瓦麵灰雕鳳尾壓梁,木雕柏簷玲瓏通透,有八仙圖案、楊家將、百鳥圖等,手工極好。門上的石橫額刻有“昌華祖祠”四個熠熠生輝的大字,兩旁配有兩幅古聯。祠堂深38米,內有天井、兩個大廳、三級臺階上大廳,又有三級臺階進內廳。大廳寬15米,一邊七條石瓜柱頂梁,花藍石磴坐底,兩邊共十四條瓜柱,高低錯落有致,建築別具特色。柯堂右邊隔青雲巷為書房廳,據村中一位老者介紹,此書房從古到今從不封掩大門,而且標有一幅對聯“太平不用招鄉勇,盛世何需掩大門”,一直傳至今日,可以想象當年的太平盛世,村民一片安居樂業的景象。書房面闊三間,深兩進,緊挨書房的右側設有廚房,在書房的前邊鋪有兩臺花崗岩與青磚砌的花臺。花臺外環砌有女兒牆,花臺下是池塘,池塘裡養有各種可觀賞的魚,專供閒遊觀賞,聊以自樂。整個建築佈局巧妙、造工精美、實屬典型的清代廣府建築風格。

順著池塘前行百米處,遇到村裡一83歲老人,據老人介紹,村中保藏有一塊七百多年曆史的龍紋石,此石是開居鎮村之物。當初開居,一位老先生說,在此地挖下去,能挖出龍紋石”來,然後以石為中心,左右三十丈為水塘,後五十丈為村場。果然在塘中挖出“龍紋石”村民視為吉祥物,長期保存下來。四十年代,有人想佔“龍紋石”為己有,偷盜回家後,怪事連連發生,家裡雞不鳴狗不吠,此人甚是害怕,急忙又放回了原處。此後,為避免“龍紋石”再次被偷,村民們就僱人打磨了一個有蝙蝠浮雕的石框把“龍紋石”鑲嵌起來。聽完老人的介紹,我們找到了那塊鎮村寶物——“龍紋石”,果然神奇,石呈龍形,龍頭朝南龍尾向北,龍身翻卷於浮雲之間,栩栩如生,氣象萬千,倘若用清水洗滌,龍紋顯現會更加清晰。據記載,歷來,文人對此石都有好感,題詠稱讚,高埔人張鳳鳴,年近八十,題《詠龍紋石》詩中有句“千載鍾靈知暫伏,一朝破壁自驚人,”氣勢磅礴、大氣豪邁。明清兩代,高埔村湧現的詩人很多,他們一邊躬耕田園,一邊讀書寫字,授業後學,健康快樂的生活于山水田園之間。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在舊高埔村的東南方,可遙望到在古村中常被題詠美喻的“鷓鴣峰”眾山,峰巒盛峰,山外有山,峰外有峰,穿雲繞霧,環于山中,據《增城軍事志》記載,大鷓鴣峰海拔793米,小鷓鴣峰海拔651米,從舊高埔村望兩峰,如大小兩鷓鴣比翼齊飛兩鋒之際有飛泉南注。兩峰間有石臺、石壁、仙人腳跡,鄉里文人墨客多在此觴詠,可謂是山水勝地。

望著鷓鴣山下的這片古村,感覺似乎不是那麼真實,正如古書所說“山中方一日,人間已百年”這是何等的快樂而又詩意的田園生活,這不正是人們苦苦探尋的世外桃園嗎? !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朗讀者簡介

賴衍瑤,增城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編輯,增城區朗誦協會會員。喜歡朗讀、音樂,相信語言的魅力能帶給人不一樣的快樂和力量。願用聲音講述增城事,傳頌增城美。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你的故事 我來朗讀

《週末悅讀》是增城融媒體中心新媒體精心打造的有聲欄目,以“增城故事”為主題,凡是涉及增城人文歷史、市民生活、身邊故事、迷你新聞等積極向上的內容,均可分享。

歡迎推薦此類小品文,散文、故事限1500字以內,詩歌不超50行。一經採用,即付稿酬。投稿同時請附作者簡介和近照,以及手機號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危中尋機!增城小微企業找到發展“新風口”!

事業編制!增城這所學校公開招聘教師啦

好消息!增城要發補貼了,快看看你能領嗎?

編審:黃家榮

審核:曹劍萍

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悦读 | 鹧鸪山脚下的世外桃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