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的主流,但元代繪畫又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可以說山水畫在文人畫中佔據很高的地位,不管是其藝術追求還是創作思想,都有自己獨樹一幟的特點。山水畫糅合了道教、儒家和釋教的思想,形成了元代獨有的時代精神和風貌,這不僅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還與宗教環境有關。

一、元代山水畫的歷史社會背景

1.元代山水畫的大背景。元代是由多民族國家統一融合的朝代,統治者是蒙古族人,由於蒙古帝國的大舉入侵,南宋因為重文輕武,導致國家毀滅。外來的民族文化帶給漢族人強烈的衝擊,再加上漢族人是被戰敗的一方,地位卑賤,而漢族人以儒家思想為主,蒙古族人統治時期,政治手段有著明顯的民族特色,導致漢族人對於儒家思想有著深深的懷疑,文人開始放棄儒家思想,轉而投身入文字的建設中。而且雖然有些文人能夠當官,但很顯然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2.元代文人所處的狀態與地位。因為蒙古族人重視武力,所以在挑選官員上並不以有才為主,更甚至還廢除了科舉制度,雖然在後面又重新設立,可絲毫沒有半點作用。對於這樣不平等的選官制度,無數的文人沒有了物質上的追求,轉而投身到精神上的追求——佛教和道教,這兩者都是追求個性的解放和自由,文人企圖利用道教淡泊名利的念頭來消除自己的壓抑心情,試圖躲避內心的難受。他們開始嚮往自由,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導致文人在文學創作和繪畫中都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例如:黃公望,作為四大家之首,他一度陷入政治上的痛苦中,坐完牢之後,他大徹大悟,徹底成為一個道士,對於道教很是精通,山水畫只是他寄情的一種方式。還有很多文人雅士與他的經歷差不多,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才導致山水畫的興盛。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二、元代山水畫所處的宗教環境

上文說過,元代是和多民族文化融合統一的朝代,各地的文化碰撞,導致元代出現很多的宗教,除了有前面說的三教,還有許多外來的宗教。元代皇帝為了鞏固政權,利用宗教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僅從信仰薩迦教為主轉變為信仰佛教,還通過佛教控制百姓的思想。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想要長生不老,道教就很好地為這個想法創造了條件,甚至忽必烈還召見道教的人為自己占卜,並得到能一統天下的答案。

從此,道教得到統治者的大力推崇,也正是因為如此,道教空前壯大。雖然元代對於宗教採取寬鬆的政策,但為了鞏固政權地位,儒家思想一直是統治者所摒棄的,正是由於統治者的做法,大批的文人開始把目光放在佛道兩教上,造成了文人們的創作精神,並形成了“三教精神”的時代特色。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三、元代山水畫的時代精神的表現——三教思想

歷史長河中的山水畫,從初具模型到漸漸成熟,經歷了多次的改革。因為文人對於每個時代的思想感情不同,所映射出來的山水畫也不同。文人在繪畫過程中,注重對道德規範的體現,因此對於儒家思想的道德規範也是頗受影響。

元代作為山水畫最巔峰的時期,由於受到時代背景和宗教傳播的影響,使得文人在繪畫過程中滲透了藝術追求與思想感情,造成山水畫中糅合具有道德倫理的儒家、追求自由的道家以及寧靜致遠的佛教的精神,既具有該時代的時代特色,又有著山水畫的主要精神“三教精神”。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元代山水畫由始至終都有些鮮明的“三教精神”,但也經歷過不同的繪畫模式。四大家之首的黃公望,他的山水畫融合了道家的思想,既突出了淡泊名利,又彰顯了與大自然的親厚之情,有著“臥青山,望白雲”的細微細節,也有著道家無慾無求的特色,他的著作《富春山居圖》把山水兩技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再是吳鎮,他也道教的影響,他注重對於山林之樂,尤其是他的繪畫中,大多數是他經歷過生活,看過的風景。接著是倪瓚,他廣受到佛教的影響,他的繪畫風格古樸大氣,他本人不僅注重打坐等行為,更是十分重視追求山水畫的意境。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最為出名,在山水畫中,看元朝文人的精神面貌


最後是王蒙,他的山水畫體現的是隱士後的生活,從他的畫中可以看出他展示出來的是山林之中的景象和大自然的神秘感。

綜上所述,元朝山水畫的獨特性,主要是由社會背景、宗教影響以及政治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明白這一點,對我們瞭解元朝文人的政治抱負也有所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